湖北武汉武昌区:“首义”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时间:2018-08-12  作者:  来源:
【字体:  

“首义”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

1988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调研科、办公室等部门干警来到该区某手表厂开展法治宣传和调研活动,征集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78年12月

●现任检察长:付斌(第七任)

●干警人数:全院干警96人,本科学历43人,研究生41人

●最高荣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本报讯(记者周晶晶 通讯员潘星 田第潘)“现在开庭!”2018年6月25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法槌声,任某卓等17人涉黑案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法院准时开庭。

庭上,17名被告人全部翻供,拒不认罪。但武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成文带领的公诉团队从容应对,及时调整思路,有条不紊地指控涉黑组织各项罪行。“都在我们的预判范围内,不管是被告人出现的反复,还是辩护人抛出的辩护观点。不管他们怎么辩解,我们用证据说话!”谭成文坚定地说道。

得益于此前引导侦查、追漏补证扎实到位,以及庭审预案的完备充分,连续三天的庭审、30多个小时的唇枪舌剑,这个10人公诉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出庭公诉任务。

这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武汉市开庭审理的涉黑第一案。自1978年恢复重建,40年风雨历程,地处荆楚首善之地、辛亥首义之区的武昌区检察院总是与“第一”结缘——

他们曾首创民事执行监督“说明理由通知书”机制,被“两高”司法解释吸收,成为全省首家将民事法律监督工作拓展到执行环节的检察院,并在法院内部开设全国首家“检察门诊”。

他们曾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检察院,大胆开展检察职业化岗位管理改革,打破职级限制,实行“以事设岗、以岗选人、人岗分离、持续竞争、优化组合”的职业化岗位用人模式。与之相配套,他们出台《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把职业道德与执法规范化、作风纪律、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检察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时至今日,三年一届的“检察职业道德群星”评选活动仍是该院最盛大的“奥斯卡”颁奖礼。

日前,他们又在该区社矫局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室,并在全市率先出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细则》,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矫正监督、维权帮教、心理疏导的一体化。

这种从“首义”精神中传承发扬而来的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勇于超越、乐于奉献的品质,一直融入在武昌检察人的血脉中。

“能够成为一名检察官,是我一辈子的光荣。”作为该院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公诉人,忆起从检初心,谭成文的眼中透着光芒,30多年前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送文件、搞调查,严格落实“三见面、三核对”的办案要求;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经历的伙伴们,互相学习、热烈研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

“那时候,一下雨就担心,生怕把制服弄脏了。”说起“大盖帽、豆绿服”,谭成文深有感情,“那可是我们检察人的第一代‘身份证’。穿上它出庭,就觉得特别神圣,特别有使命感。”

上世纪90年代,在出庭公诉一起全国关注的法官受贿案时,庭上慷慨陈词的谭成文何曾想到,他那正气凛然的模样和条分缕析的专业素养对旁听席上的检察新人们产生了多大影响。彼时,进院不久、曾梦想当一名警察的张迎春,望着公诉席上的谭成文,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检察事业的决心,而如今,他已成为该院的“金牌检察官”。

“时代在变,法治观念和司法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从‘从重从快’到‘从旧兼从轻’,从‘纠问式’庭审到‘对抗式’庭审,从重实体到程序实体并重,不变的是一代代武昌检察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仰。”带出了多名业务骨干的“老公诉”高敏感慨地说道。

诚如高敏所言,传承之路一直在延续。“司法体制改革启动后,我们的38名员额检察官全部在一线,扎扎实实办案、切切实实担当。”该院检察长付斌说。“敬业之星”何伟便是其中之表率。

“我是个坐不住的人,只要发现问题,一定要找公安人员聊一聊或去案发现场看一看。”极具侦查思维的何伟尤其擅挖漏罪漏犯。她曾从一名女毒贩的言语和表情中发现疑点,同公安人员一起调查补证,将其男友作为主犯追诉,使之受到应有的刑罚。庭审结束后,本准备替男友扛下所有罪责的女毒贩向何伟深深鞠了一躬。

“她不一定记得我是谁,但一定会记住我这身庄严的检察制服吧。”谈及那起案件,何伟微笑着说道。

[责任编辑: ]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