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访手记|没有永远的对立面
时间:2022-04-29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讲述人:王金莲

单 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

职 务:副检察长

感 言:找准双方需求,矛盾纠纷就可以圆满化解

“姑娘,谢谢你们,现在儿子、孙子的生活都有了保障,我心里也敞亮多了。”“您老安心享福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送走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赵后,我开始整理办案日记。这件持续了8年的信访积案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感触良多,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下次要再耐心一点、再真诚一些、再努力一把”。

2021年4月6日,我第一次接待了信访案件当事人老赵。老赵信访是为了给儿子讨说法。2012年,老赵的儿子赵某因工伤致残,高位截瘫。自2013年起,老赵代替行动不便的儿子与用工企业协商赔偿问题,由于老赵的诉求与用工企业的赔偿额度差异过大,企业表示无法满足。于是,老赵便每天到企业讨说法。

凭借多年办案经验,我意识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监督案件,既关系群众利益,又关乎企业经营,最好尽快解决纠纷。我来到老赵家,他与老伴都已年逾古稀,同95岁的岳母共同生活。赵某本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为工伤落下终身残疾,儿媳与儿子离了婚,丢下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老赵一家人的生活着实困难。虽然法院已调解结案,但面对后续高昂的康复费用和难以为继的生活,老赵认为用工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为此,老人持续上访8年。

为进一步查明真相,我再次到涉案企业了解情况。我了解到,该用工企业的负责人钱先生与老赵是同乡,于是我便从同乡这一话题切入,向钱先生介绍了老人家里的实际困难,钱先生表示,并非不愿意解决这件事,而是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在充分了解双方的真实意愿后,连续一周时间,我每天都到老赵家坐坐,同老人拉家常,从法律的角度说说他的案子。再后来,我安排老赵和钱先生会面,经过两轮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和解。老赵同意不再去企业声讨,钱先生也表示愿意担负更多社会责任,除支付调解资金外,还主动提出要帮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

“这事儿解决了,我心里也敞亮了。”协商结束后,钱先生热情地与我道别。随着持续8年信访积案的成功化解,我深深感受到,没有永远的对立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与减少企业诉累并不矛盾,只要找准双方的需求,矛盾纠纷就可以圆满化解。

(本报记者于莹莹 通讯员于慧东整理)

[责任编辑: 王跃]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