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手偶普法小剧场
时间:2021-12-03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乌兰察布有个手偶普法小剧场

手偶普法小剧场团队

“每个人的脑中都住着两个对立的‘小孩’,他们总是吵来吵去,当‘坏’小孩战胜‘乖’小孩时,会发生什么故事,是什么决定着故事的不同走向?”这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生动有趣的画面,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检察院的手偶普法小剧场《我脑袋里住着两个小孩》。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新媒体时代,如何让宪法宣传更到位,法律普及更有趣?乌兰察布市检察院在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后,探索打造了普法品牌——手偶普法小剧场。

“内容生硬教条大家不爱看,绝不能‘板着脸’、端着‘高冷’范儿。”“静态画面太单调,文字和图片的现场化、形象化又受限。既要考虑可视性,还要实现可持续。”在前期尝试多种风格后,该院最终确定手偶普法小剧场这个品牌,从大众关注点切入,对典型案例进行改编,用手偶扮演案中人物,让生硬的文字和晦涩的法条跳进荧幕,通过第一视角讲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释法说理。

原创作品《什么!我将被列入全国失信名单》刚上线,就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大家纷纷点赞、评论,这让小编们振奋不已,“以前总觉得社会对检察工作关注度不高,检察新媒体作品受众不多,通过这次尝试,我们有了信心,好作品在情感上是共通的,总能引起共鸣。以新颖的方式讲述普法故事,是被大众肯定的制胜法宝。”

首秀成功后,小编们决定以手偶普法小剧场为引领,实现新媒体宣传新突破。然而,栏目策划敲定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案例从哪来?为此,该院党组明确——各业务部门办案的生动实践就是检察宣传的矿藏。

能让人记住的作品,绝不是闭门造车。有了支持就能挖到富矿,将案例讲深讲透,达到预期普法效果。小编们将每期主题与业务部门对接讨论,检察官从承办案件中选出最贴合的案例,并对相关法条进行解释。拍摄过程中,检察官积极参与其中,与手偶互动,一起完成释法说理环节的录制。

精品在于不断打磨,数十次演练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刚开始,大家手指僵硬,掐不准角色入场时间,情节衔接不够流畅,各种小插曲不断。后来,小编们就自创手指操,干警提前练习,达到每一幕都精准表现手偶该有的情绪动作,情节也更加丰满。经过一次次细化完善,手偶普法小剧场渐渐成熟,收获大量鼓励与建议。

“讲述‘两卡’知识那期,故事通俗易懂,对人民财产安全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提醒、防范作用,希望以后普及更多相关知识。”该市人大代表佃文说道。“生动有趣的画面配上手偶丰富的肢体动作,很受孩子们欢迎,是法治进校园活动中孩子们最期待的普法课。”该院未检检察官马美荣表示。“用手偶普法,形式新颖独特,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希望多创作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普法作品。”该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文克非说。

对反馈意见的吸收,对内容的琢磨,对画面的精进,是小编们继续创作优质作品的动力。从策划栏目、选题制作、收集反馈、精进改善,手偶普法小剧场在不断摸索中成长。与该院此前推出的“有‘典’更美好”栏目一样,每一件作品都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根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讲。

该院宣传工作负责人表示,只有依托检察新媒体这片沃土,秉持聚焦检察主责主业,挖掘检察案例,讲好检察故事,才能推出有品质、有深度、有内涵的精品力作。

好的创意激发了小编们的创作活力,而新媒体对检察案例的宣传,也助推了检察业务部门对办案工作的精心雕琢。“手偶普法小剧场是我院检察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希望该品牌产生的蝴蝶效应,能在持续输出优质检察新媒体作品的同时,带动全体检察人员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每一次法治宣讲活动中。”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赵国华表示。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杨洋)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