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区:“普法经”成为释法说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压身技能
时间:2021-12-03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我跟师傅学到的“普法经”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八部副主任 刘伟

“小马”检察官向因病住院的申诉人释法说理

“小马”检察官接访群众

“老马”带“小马”检察官进校园普法

“法治就是要让人变得更高尚,这样能减少问题的出现,出现了也能更好地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化解矛盾中普法,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方式。”一年接访群众500余次,许多群众慕名而来找他倾诉,预约见他一面堪比挂专家号。他就是“老马”——全国人大代表、“老马工作室”创始人、“莎姐”志愿者、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调研员马善祥。

3年前,马善祥有了一个新身份——“莎姐”志愿者。到后来,“老马”又带起了“小马”,收了不少检察官徒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今天,我就聊聊跟着师傅走进校园、接访群众,学会的那些“普法经”。

师傅常说,“对小学生,不适合讲道理,应该多讲故事。”他多次和我们走进学校讲法治课,面对孩子们时,他讲故事的逻辑显得与众不同。归根结底一句话,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师傅举例说:当两个小朋友因一支铅笔发生争执,这时应该做什么?是不是站在旁边反复说别争了?显然不是。最好的做法就是拿出两支笔说,来,给你们一人一支。矛盾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在“老马工作室”案头,摆着一本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师傅常讲,解决问题与法治思维是一致的。他对同学们说,遇到问题相互礼让、助人为乐,就是良好的法治素养。这不就是“遇事找法”吗?

在师傅眼中,有些事,并不是合不合法那么简单。说透法理的同时,更需讲通情理。

一次,有姐妹俩拿着一份遗嘱找到他。原来,其母亲在遗嘱中将60万元留给两个女儿,却没提儿子的份额。“这份遗嘱一旦执行,你们兄妹亲情必将破裂无疑,侄儿侄女间也不好相处,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几十年的调解经验,让师傅很快把准了脉象。

“我对她们说,遗嘱确实合法有效,但讲法治和讲德治一定要结合起来,人是有感情的,因此建议她们适当分些给哥哥,这样良心上亲情上都过得去。”师傅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姐妹俩听后满意地接受了建议。

师傅告诉我,化解矛盾纠纷,偶尔也会遇到“老大难”“硬骨头”。久而久之,他发现一个规律:有的来访者开始固执己见,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之后语气就会有所缓和,最终会冷静下来寻求解决之道。

有一次,一名28岁的女孩因琐事与50多岁的装修师傅产生纠纷,女孩要求赔偿500元并赔礼道歉。这件事依法不应赔偿,问题就出在女孩的性格上。女孩的妈妈找到师傅,希望帮助开导女儿,凡事不要冲动。

出人意料,师傅先让女孩妈妈拿出500元,再由装修师傅以个人名义赔给女孩。之后,我师傅才开始循循善诱地规劝女孩。女孩慢慢地也意识到了自身问题,并表示今后一定注意改正。

“无论如何,大家终究要回到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师傅说,对有的人,这个过程短而温和;而对有些人,则相对长而波折。

我对此深有同感,我曾遇到过一名重复信访群众。她在某小区门口遭到重度抑郁症患者袭击并致轻伤,一家五口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经鉴定,袭击者案发时处于发病期,系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因不满法院判决,该申诉人接连向重庆三级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案件迟迟不能了结。

“案件处理没有问题,再难解的心结也有打开的时候,就算是一块石头,也要把它焐热。”师傅作为听证员参加了该案公开听证会,他的一番话增添了我的信心。

时值盛夏,我先后6次上门走访,通过耐心释法说理,申诉人逐渐放下了抵触情绪,还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说,“以前觉得你们不理解我的处境,现在真切感受到你们是真心想把案子办好。”日前,该申诉人拿到检察机关发放的8万元司法救助金后,还专门来院里向我道谢。

现在,师傅的“普法经”,已成为我们释法说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压身技能。

(本报记者满宁 通讯员彭章林整理)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