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石”刻守护|“石”刻守护 文物“蝶变”
时间:2024-03-15  作者:张博 吴杰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初心
【字体:  

重庆市大足区的石刻造像星罗棋布,被誉为“石刻之乡”。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里,有一群人,他们与时间赛跑,以“时时刻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大足的“每石每刻”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矢志做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他们就是重庆市大足区检察院“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

首创与首案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大足区检察院“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负责人龙云对辖区内的文物情况如数家珍。

2020年7月,该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公益诉讼与文物保护合作的协议,建立对口联系、信息共享、双出现场、专业互助等11项协作机制,双方共同保护、传承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

大足区检察院检察官向专业人员请教文物保护知识。

“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由4名检察官组成,专门办理涉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件,并与文物保护部门共同开展安全巡查、普法宣传等活动。同时,该院还聘请4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根据办案需要提供文物认定、价值评估、修复建议等支持。

“涉案的两座清代古墓葬都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如果要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就得先证明两座古墓葬的文物价值。”在办理黎某等人盗掘古墓葬案时,办案检察官遇到了文物认定难题。

办理该案时,恰逢“石”刻守护品牌初创,在大足区检察院积极推动下,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专家适时介入勘察研究,最终认定两座古墓葬都属于文物,具有史料参考价值和艺术价值。

根据专家意见,大足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5名被告人除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应赔偿古墓葬修复费用并向社会公众道歉。2020年10月,法院审理后当庭宣判,支持了检察机关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该案系重庆市首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办理相关案件和涉案文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让文物不仅“留”得住,更要“护”得好。“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联合文物专家、文物保护执法人员先后开展专项巡查30余次,巡查不可移动文物和非遗项目传承场所50余处,通过办案助力相关部门修缮文物建筑13处、遗址发掘保护1处,消除文物安全隐患14个,补续非遗项目传承1个,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经费700余万元。

让文物“活”起来

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文化遗产面临被损毁、侵占、遗忘的风险。为它们拂去经年尘埃,重现往日风貌,“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未曾懈怠。

作为“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既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摩崖造像,还有分布在山间乡野的100余处中小石窟寺。不少石刻造像裸露在外或仅有简易保护设施,长期受风化剥蚀和水渍侵蚀,存在保护建筑不规范、保护设施缺失等问题。

2022年4月,该院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对辖区内的中小石窟寺开展专项保护行动。辗转一个多月的巡查,“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发现圣水寺、兴隆庵和桂花庙等7处摩崖造像存在不同程度损坏,保护设施设备不完善,造像长期遭受水渍侵蚀、风化剥蚀和人为烧香祭拜损伤。

大足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请教专业人员并做好文物巡查登记。

该院遂立案调查,在走访行政监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询问有关工作人员、调取文物档案、咨询专家意见后,依法向负有文物安全责任的当地政府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及时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制定修缮保护计划并全面整改落实。

检察建议一经发出,相关乡镇、街道立即对涉案石窟寺进行检查,积极配合开展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文物本体加固等基础工程,并在专家指导下配置文物安防设备,同时推动周边环境治理。2023年4月,办案检察官回访时看到,圣水寺摩崖石刻等多处中小石窟寺保护工程已完工。其间,该院还邀请当地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到文物所在地召开现场听证会,跟踪监督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文物保护成效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类似文物“蝶变”的事例还有很多,南塔不再伤痕累累、名人故居遗址重见天日、烈士陵园破损墓碑修缮一新……在持续的依法能动履职中,“石”刻守护已升级为“四大检察”一体综合履职的检察名片。

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提质升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足区检察院先后与四川乐山、资阳等地检察机关会签协作意见,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推动建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川渝联动机制、扩大世界遗产司法保护联盟“朋友圈”。“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已向资阳市检察机关移送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线索8条,助力守护巴渝文化传承。

“南塔又称文峰塔,跟进监督一年多后,已修缮一新,现在可以再次领略它的风采了。”走进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的检察官正向参观群众介绍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

该保护中心分为检察办案协作区、展览馆区和研学区。在这里,“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的检察官既可以进行电子巡查、现场受理举报、办理相关案件、组织专家研讨、开展公开听证等活动,又能常态化向群众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知识科普,切实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主动参与文物司法保护。

依托该保护中心,“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已开展跨区域交流活动13次,与文物保护专业团队、高等院校等组织研学活动11次,接待来访团队和参观群众1万余人。

择一事,终一生。“石”刻守护文遗检察团队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高质效办理每一起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积极推进一体履职、融合服务、综合保障,切实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检察智慧和力量。这既是他们的初心使命,也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写照,更是他们追光前行的动力源泉。

(本报记者张博 通讯员吴杰)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重庆市大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孙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重庆市大足区检察院积极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司法保护,将“石”刻守护打造成为更具辨识度的检察文化品牌,以法治力量守住历史文化之根、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在精准监督上出实招,高质效办理文化遗产领域案件。立足文物和文化遗产特点,结合当地文物保护现状,扎实开展红色资源、传统村落、石窟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项监督行动,综合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公开听证、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文物保护部门依法履职,切实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协同发力上添实措,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保护深度。善用“外脑”支持,聘请文物保护专家、高校科研人员、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为办理文物保护案件提供专业指导,并注重通过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线索,与相关单位、毗邻区域建立对口联系、信息共享、联合巡查、调查取证等协作机制,积极构建一体化办案、跨系统协同、全方位保护、多功能服务的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格局。

在理论研究上出实效,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法治意识。加强检校协作、理论研究,为推进文物司法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专业支撑;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以案释法、普法宣传力度,努力讲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新时代检察故事。检察官主动走进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知识科普等文物保护主题活动,通过“石”刻“云”普法、文化遗产保护微电影、“大手牵小手”护国宝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在保护传承文物和文化遗产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 牛旭东 翟焜]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