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至淮则安|江苏淮安:描绘“至淮则安”美好画卷
时间:2024-01-26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初心
【字体:  

淮安市检察院利用“至淮则安”抖音直播号开展线上禁毒宣传活动。

淮安市检察院干警查看古银杏树治理后的保护情况。

淮水安澜。江苏淮安,这座城市自诞生起,便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身处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家乡,淮安市检察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嘱托,将“至淮则安”理念植根于干警内心深处,努力践行让“社会安全、投资安心、群众安宁”的为民初心,以高质量能动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11月,“至淮则安”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

把企业的头疼事烦心事作为检察院的分内事

“复工复产后,企业的订单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我们还及时堵住了管理漏洞。”不久前,在淮安市金湖县拥有3家企业的民营企业主朱某开心地介绍起经营情况,检察官与企业主共同感受到了双向奔赴的成功喜悦。

2021年6月,金湖县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殊案件。袜业厂为解决用工荒,企业主朱某听从他人建议,雇了一批“黑工”,最终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考虑到朱某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均自愿认罪认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主动听取工商联等行业主管、监管机构的意见后,检察机关依法作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

结案后,针对当地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等问题,该院又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会商,促成当地出台“一帮一”对接政策,通过定向招工、奖励帮扶等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难题。同时,结合该案成功办理的经验,淮安市检察院出台办理涉企刑事案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办法,明确提出检察官在办理涉企案件时,要针对办案过程中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生产经营正常或具有复工复产可能的涉案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涉案企业人员,经审查认定所犯罪行社会危害性不大、认罪认罚的,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妥善处理惩治犯罪与维护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用好政策、严管厚爱,审慎办理民营企业涉罪案件。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淮安市检察院始终把企业的头疼事、烦心事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将护航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检察工作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发展,建机制、搭平台、优举措,项目化、制度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出台《服务重点企业、护航经济发展检察指引书》,成立护航民企专班,建成江苏省首批服务企业发展法治文化基地,企业合规范本被最高检推广。

未满14周岁女孩异常就医,医院电子档案系统会预警

2023年4月,一条“未满14岁怀孕,医院将强制报告”的消息引发全网持续关注。而这次让全网关注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还有淮安市检察机关。

经过淮安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干警大量分析和走访,发现强制报告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因机制刚性不足、报告程序复杂、害怕被报复等原因,存在负有报告责任的主体应该报告而没有报告的情形。淮安市检察院主动联合市卫健委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增设强制报告“红橙黄”三色预警功能。当未满14周岁女孩登记入院后,如果有妊娠怀孕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红色预警,提醒接诊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报告,同时通过强制报告平台向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报告。

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明确了医生在发现可疑线索之后向谁报告、怎么报告的问题,而且关键在于一项制度的“强制”得以体现,让未成年人及时得到保护。

时刻铭记法治守护终极目标,淮安市检察机关坚持“一个不漏、一个不凑”,成功办理酒吧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公益诉讼案等一批多领域的重大有影响案件,3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68件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参考案例,牢牢守护住了社会平安底线。

“至淮则安”,深植于检察干警内心

“银行卡里13万余元养老钱终于回来了!”收到法院返还的执行款后,年近七旬的监督申请人徐某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淮安市检察院检察官。

徐某的儿子刘某生前欠下吴某钱款,而徐某明明已经放弃了亡故儿子的财产继承权,却还是成了被执行人,连带着辛苦积攒的13万余元养老钱被执行划扣……2020年,徐某因这起民事执行案件与执行法官闹起了“别扭”。申请再审被驳回后,徐某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案件争议主要在于被冻结的银行卡存款究竟属于谁的财产。”收到监督申请后,该院检察官调取了案件全部卷宗,多次与负责案件办理的法官核实情况。经过仔细审查,检察官发现因徐某年事已高,又刚经历丧子之痛,案件在一审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当法官询问徐某关于借款人吴某提供的刘某的可执行财产线索情况时,明确放弃儿子遗产继承权的徐某,误认为法院要冻结的是儿子刘某名下的银行卡,作出了错误的事实自认,致使徐某名下的13万余元被误认为是遗产予以执行扣划。

结合法律规定、综合认定的事实和新发现的证据,淮安市检察院依法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最终法院采纳检察建议并对案件依法再审,撤销原审判决,持续两年的争议圆满解决。

一起拆迁补偿纠纷案持续8年;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前后历经20多个法律程序……这样的情形在检察机关受理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并不少见。淮安市检察院把精准监督作为破解难题的“牛鼻子”,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办好民生案件和惠民实事,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至,是到达,是所在,是极致;淮,是淮河两岸,是江淮大地;则,是成为,是法则,是规范;安,是安全,是安宁,是安心。“至淮则安”从理念到实践,浓浓的特色文化品牌浸润,坚定了检察人的职业追求,也深植于检察干警的内心深处。在“至淮则安”的理念下,淮安市检察机关先后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思雪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业务标兵、能手97人次,两级检察机关及所属部门(团队)获评全国、全省以上表彰90次。

(本报记者管莹 通讯员马强 徐倩)

以文化品牌践行“至淮则安”

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薛国骏

江苏淮安是周恩来同志的家乡,是运河之都,是《西游记》的诞生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三年前,我来到淮安市检察院,决定以检察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检察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引领检察工作的开展。

如何推出一个具有淮安地域特色、让人过目不忘的检察文化品牌?我研究了很多品牌,发现几个规律:好的文化品牌,一定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定要和自己的行业特征相吻合。检察院是政法机关,品牌要和司法工作紧密相连,和检察工作的初心、使命、目的紧密相关。

至淮则安,寓意淮水安澜、乐居淮安,也是全体淮安检察干警多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每一个在淮安的人感受到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宁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到淮安投资的企业家感受到安心的营商环境……

三年间,淮安检察以建设检察文化品牌为依托,传承红色基因,忠诚履职、能动司法,弘扬恩来精神,当好“至淮则安”理念的践行者;坚持人民至上,当好护佑群众安宁的忠诚卫士;聚焦服务大局,当好助推淮安发展的法律守护者。“至淮则安”从理念到实践,正根植于检察干警的内心世界;浓浓特色的文化品牌浸润,坚定了检察人的职业追求。2022年8月,“至淮则安”成功入选江苏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2023年11月,“至淮则安”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

初心如磐,誓如当初。1917年,周恩来同志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在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和历史积淀中,淮安检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描绘好“至淮则安”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 牛旭东 于春贺]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