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层行丨西藏阿里地区:借力“一站式”帮带迅速提升司法办案素能
时间:2023-09-09  作者:王昱璇 次仁卓嘎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解锁高原检察的发展潜能

西藏阿里:借力“一站式”帮带迅速提升司法办案素能

盛夏时节的西藏,天空湛蓝如洗,远处的群山已染上了一层淡绿色外衣,从拉萨市坐车一路往西,河流湖泊、高山草甸、荒漠戈壁、雪峰冰川……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阿里地区出现在眼前。这条长达1400公里的路,对于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检察院“一站式”帮带工作第一组组长孙亚民来说再熟悉不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等重要指示精神,自2022年5月以来,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创新开展“一站式”帮带工作,由援藏干部牵头,抽调西藏本地检察干警组成4个帮带组下沉到全区74个基层院,推动检察工作深度融入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中,为西藏长治久安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其中,由孙亚民带领的第一帮带组对阿里地区检察机关给予了重点帮扶。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阿里地区检察机关2022年度的综合考核成绩从落后位置跃升为第二名。记者日前深入阿里,探寻高原小院发展背后的秘密。

深入办案一线:为地方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察队伍

“我们以为只是走马观花,没想到是实打实扎下身子教我们办法、帮我们进步。”谈起帮带组的工作,西藏自治区检察院阿里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永军有些激动,“这里的干警都想上进,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缺的就是方法!”

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帮带组紧紧扭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坚持“授人以鱼,仅是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的原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双管齐下,让阿里地区检察机关“人少”的劣势变成“人好”的优势。

“检察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履职就像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检察干警应该全面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理念精神,这样在开展检察监督和制发检察建议时才会更具说服力。”作为有多年刑事执行检察办案经验的“老手”,孙亚民介绍,“我们从各自擅长的检察业务领域出发,通过自学最高检教材和请教检察同仁,将上百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专题授课+现场答疑’的方式让干警快速掌握和了解,以此解决监督理念匮乏、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

理论离不开实践。帮带组通过现场指导、案例研讨、个案会诊等方式对干警进行全方位培训,特别是在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注重培训本地业务骨干,并指导他们运用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录入数据、网上办案等。“针对干警提出的具体需求和疑点、难点问题,我们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一时解决不了的就让他们填写问卷,分类归纳后带回自治区检察院寻求相关业务领域的专家进行答复。”孙亚民说。

得益于“一站式”帮带,阿里地区的检察干警不仅提高了办案能力,精气神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为孙亚民亲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阿里分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人罗双红告诉记者:“我的检察视野从单一业务领域扩展到融合履职领域,由‘专’到‘全’的改变也让我增强了监督履职的信心和勇气!”

“一站式”帮带第一阶段工作已结束一段时间了,但在帮带组成员的微信中,几乎每周都有干警向他们咨询办案难点和业务难题。互动交流从“线下”到“线上”的发展,也印证了干警履职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

在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夏克勤看来,“一站式”帮带工作是“输血”变“造血”的生动示范:“帮带组将先进的检察实务经验带过去,再根据干警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给西藏留下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带不走’的检察队伍。”

深入监督一线:挖掘线索填补监督空白点

在孙亚民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有两件不能少的“宝贝”:一本帮带工作日志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日志记录了我们每天的行程安排以及工作要点,电脑则是为了存储和处理文件。”孙亚民直言,这两件记载着帮带组一路发现的906件监督线索的“宝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藏检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就像一团新毛线里面藏了很多线头,帮带工作不仅要帮基层院扯开线头,也要帮他们捋直线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西藏自治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刘晓燕曾跟随孙亚民参与过一段时间的帮带工作。在她看来,在履职实践中发现监督线索,是接受帮带地区检察干警亟须补上的一课。

“法律监督线索发现难,就要去卷里多找找,去实地多看看。”2022年5月,帮带组来到措勤县检察院开展为期3天的帮带工作,手把手指导该院干警通过阅卷找准监督切入点和关键点。其间,帮带组在一本刑事判决卷宗中发现了程序违法问题——一起诈骗案件的被告人未缴纳罚金,法院却对此作出了终结执行裁定,违反法律规定。

帮带组立即向该案承办检察官了解有关情况,发现法院在没有调查被告人个人财产的情况下即作出了终结执行裁定。帮带组立即指导该院向措勤县法院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收到纠正违法通知书后,法院立即进行了整改。

“我们之前阅卷多以形式审查为主,实质性审查确实不到位。这次帮带组过来教我们怎么看卷,要做到哪几个步骤,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式方法,‘在办案中监督’的理念有了很大提升。”该院检察业务部检察官助理次仁桑姆表示。

8月11日,帮带组与阿里分院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干警研究如何发现虚假诉讼和国有资产流失线索。

实践中,由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地缘较近却沟通不畅,导致个别被监督单位产生抵触心理。为此,帮带组通过开展公检法司同堂培训,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最高检党组的最新理念传达给当地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解决了被监督单位不愿配合和基层检察院监督乏力等问题。“由于对政策不了解,我们被监督时总是如履薄冰,这次培训让我们明白了检察监督的本义,有利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防微杜渐,希望这种培训以后多一点。”参加同堂培训的法院干警表示。

第一阶段帮带工作结束时,阿里地区检察机关的多项业务指标实现了“零的突破”。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2022年11月,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室印发《关于报送行政执法案件台账的通知》,明确地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每月汇总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情况,确保地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全覆盖、无盲区,为消除行政执法监督的“真空”地带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今年3月,围绕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办案程序、文书制作等内容,阿里分院指导7个基层检察院完成对5109件两级法院已办结民事诉讼和执行案件的交叉评查任务,并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集中分析研判,积极与法院沟通,依法监督纠正;

…………

从消除盲点到制度支撑,再到提质增效,阿里地区检察机关的监督履职迎来新的变化。

深入边境一线:维护好人民子弟兵的切身利益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平均海拔4800米,被称为“守边固边第一村”。远远望去,成排的别墅式“第五代房”呈现了典角村短短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这份变化,离不开无数名来自各地的边防战士,他们常年驻守于此,守护着这颗闪闪发亮的“边境明珠”。阮某便是其中之一。

2021年12月,阮某在老家支付了26万余元首付款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后因开发商涉嫌犯罪导致购房合同不能履行、首付款不能退还,致使阮某作为业主的合法权益受损。阮某及其家人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申请退还购房首付款,均未果。“好不容易辛苦攒钱买的房子,到头来却住不了,也退不了。这件事就跟石头一样压在我心里,心急无奈又束手无策……”2022年5月,帮带组参加当地检察院开展的“送法进军营”活动时,阮某眉头紧锁,道出了心里打不开的“结”。

为了让阮某在部队安心服役、戍边守国,帮带组立即将阮某的诉求记录下来,并同步汇报给自治区检察院。自治区检察院立即决定由帮带组具体指导噶尔县检察院办理该案,并抽调干警组成联合办案组协助噶尔县检察院。帮带组指导噶尔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进一步分析阮某诉求的基础上,联系阮某户籍所在地的检察机关,全面调取阮某预购房产涉诉情况、家庭经济现状等证据。经审查认为,阮某家庭经济困难,购房占据了家庭大部分支出。

帮带组根据调取的证据和反映的事实,认为噶尔县检察院可以对阮某开展涉军司法服务。噶尔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遂深入细致地对阮某开展心理疏导和释法说理工作,通过介绍民事支持起诉等职能引导阮某和其家人进行维权,及时化解阮某心中的“结”。这一做法也赢得了阮某所在哨所的边防官兵的认可。

阿里地区边境线绵长,有37个边境小康村。为切实维护好边境居民和边防军人的合法权益,帮带组积极引导当地检察机关与边境乡镇政府取得联系,设立便民检察服务点和12309检察联络员,深入边境村、抵边村开展政策宣讲、法治宣传、调处矛盾纠纷等检察服务,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的管理和安置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加强军地多维协作、精准供给涉军检察产品等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助推边境地区依法治理。

“西藏案件量少,所以才要把每一个案子办扎实。”

“希望帮带组再来一次,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新东西。”

“我们渴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原检察,了解高原检察人!”

…………

在这片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很多时刻,质朴的表达总会戳中人的内心。记者将这些内容转达给孙亚民时,他静静地听着,眼角有些湿润,没一会儿,他打开了手机相册,向记者介绍起保存的每一张与干警聊天截图背后的故事。

如今,已经退休的孙亚民毅然接受了阿里分院的邀请,以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教官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行走着……即便山高水远、天寒地冻,这里的“一站式”帮带工作从未停止,远处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将见证着阿里检察的每一步发展。

记者手记:

入藏一周,记者大部分的采访是吸着氧进行的,高海拔和长距离给人身心带来的挑战,于记者只是暂时的,于每位在藏检察干警却是长期的。“在西藏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句在藏干警常挂在嘴边用来打趣的话,也成了他们给自己加油鼓劲的座右铭。

从拉萨驱车前往阿里的一路,是一段记录感动和美好的旅程,不论是地处边陲,还是深居内陆,干警们都对“一站式”帮带工作表达了相似的肯定和感谢,当记者问起原因时,他们被高原风吹得红彤彤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缺氧不缺精神”的热情:“手把手教、点对点帮、针对性强,我们有办好案子的心,这回有了办法,更得好好干!”高原的自然环境没有“打败”任何一个甘心扎根西藏的人,坚守、乐观、豁达,或许是来到西藏这片土地上看到的最美风景。

(本报记者王昱璇 通讯员次仁卓嘎)

[责任编辑: 赵晓明 刘钊颖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