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罪与治理并重,画出社会和谐更大同心圆——检察机关深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时间:2023-02-26  作者:陆青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记者近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案管办)了解到,一份长达150多页的全国检察业务数据分析报告火热出炉。

“2018年以来,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逐年上升,同时上诉率不断下降。不捕率、不诉率逐年上升,同时不捕不诉后的公安机关复议复核率、复议复核改变率呈下降趋势……”案管办主任申国军从两组数据的升降趋势说起,让记者感受到了近5年来刑事检察的突出变化。

从最高检到基层一线,无论是在申国军的解读中,还是在对基层检察官、法官、律师、村干部等各方的采访中,认罪认罚从宽与少捕慎诉慎押都是记者听到的刑事检察“高频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我国刑事司法理念、政策、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刑事司法水平持续提升。从早已有之的宽严相济,到近些年广为人知的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以能动司法履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新时代的演进

2020年5月2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作英敏锐地捕捉到这样一组数据——

1999年至2019年,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6.2万人降至6万人,年均下降4.8%;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占比从45.4%降至21.3%。

这组数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当日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披露的。“时代在变化,刑事犯罪情况也在变化。”王作英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我国刑事犯罪发生的变化。”

与这组数据一同引发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讨论的,是最高检工作报告传达的一个理念:刑事犯罪从立法规范到司法追诉发生深刻变化,刑事检察理念和政策必须全面适应、努力跟进。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都表示,谈到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就绕不过宽严相济。

我国刑法自颁布之日起即规定了自首从宽制度,刑法修正案(八)进而规定坦白从宽制度,随后刑法修正案(九)又对坦白从宽制度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延伸。长久以来,我国刑事司法在严的层面形成了很多有效经验,但是宽的方面如何落实,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和王作英代表一样,长期关注中国刑事司法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宏耀对2020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也十分关注。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罪、重刑率持续下降,轻罪、轻刑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新类型犯罪增多,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增长19.4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增长34.6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增长56.6倍。

这组数据为吴宏耀认识中国刑事司法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新时代犯罪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刑事司法打击犯罪的应对模式也要从传统的惩罚犯罪观念向治理犯罪观念转变。”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的司法需求,吴宏耀表示,司法机关应该坚持“轻重有别,惩治与治理并举”的司法策略,对严重恶性犯罪依法严惩,对大多数轻刑化犯罪,要从犯罪治理的观念出发,用更加理性、平和的方式去解决刑事司法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刑事司法要从关注行为向关注行为人转变,综合评估犯罪个体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采取个别化的刑罚处遇措施,更好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为了适应犯罪形态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顶层部署,到2016年检法共同开展试点探索,再到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正式从立法层面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少捕慎诉慎押理念同样是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应运而生的。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少捕慎诉慎押从刑事检察理念正式上升为一项具体的刑事司法政策。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具体、更直接的体现,也是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后深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演进出来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实践中的生命力如何呢?

认罪认罚从宽:促进和谐之治

古正宇,天津市红桥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基层检察一线工作了十几年,古正宇亲身体验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带来的变化。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制度,而刘某,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刘某,单亲妈妈,没有工作,为了养活3个孩子,贩卖淫秽光盘赚钱,后被抓获归案。古正宇是该案的承办检察官。

“第一次提审时,刘某有很深的顾虑,担心自己被判刑后可能数年之内见不到孩子,对抗情绪比较严重。”古正宇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当时,正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推开之时,古正宇向刘某耐心细致地解释了该制度,逐步打消了刘某的顾虑,刘某真诚认罪悔罪。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检察机关决定对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在案件判决后,及时协助其办理了监外执行相关手续,保证其能在社区服刑,同时兼顾抚养子女。检察机关还与刘某租住房屋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帮她找到了工作。

“这项制度不仅让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实惠,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保障。通常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害人能更快拿到赔偿款,从而减少后续纠纷。”江西省德安县检察院检察长徐昱说,认罪认罚从宽,不是无条件“从宽”,而是要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退赃退赔等情况综合考虑是否“从宽”。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志锋看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还能实现更多的“共赢”。他解释,这项制度的全面推行为法院节省了大量司法资源,从而让法官有更多时间去处理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高效司法的期盼。

“办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时,作为律师最深的感受是极大提高了司法效率,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对抗情绪减少了,案件办理质量自然更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宗胜告诉记者。

实践表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一产生就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制度施行一年后,2019年12月,全国范围内已有26个省份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到80%以上。制度施行四年来,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逐年上升,2020年以来稳定保持在85%以上。2022年适用该制度的案件,量刑建议采纳率98.3%,一审服判率97%,高出未适用的刑事案件29.5个百分点,从源头减少了大量上诉、申诉案件。

少捕慎诉慎押:传递司法温情

“刑罚的本质目的是回归和修复,轻罪更应该轻缓治理。”在北京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刘哲看来,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正是通过轻缓而有力量的方式产生教化功能,向当事人传递司法温情。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个小山村里,姜某与何某两家本是坎上坎下的邻居,却因为相邻通道使用问题发生争执,在冲突中,姜某用斧背打伤何某,致其轻伤。

案件移送到岑巩县检察院后,办案检察官杨光军在审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姜某曾提及,在他很小的时候,双方家庭就纠纷不断。“姜某还很年轻,因为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如果简单对其作起诉处理,不仅陈年积怨化解不了,还可能毁了他一生。”杨光军说得很坦诚。

于是,杨光军先后多次深入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全面了解双方积怨产生的前因后果,倾听双方诉求,并会同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家庭就通道问题达成共同使用和维护的书面协议;姜某主动向何某赔礼道歉并当场给付赔偿款,何某接受道歉并出具谅解书。检察机关依法对姜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因邻里纠纷产生矛盾的很多,但恶意都不大,调解好了,老百姓会感激。反过来,如果因为一些小纠纷把他抓起来坐牢,可能会引发更过激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岑巩县龙田镇代店村党支部书记欧家辉参与了该案调解工作。做了十几年村干部的欧家辉,调解过数不清的基层纠纷。他告诉记者,经过这个案子,姜某的母亲转变很大,现在对于村委会的各项工作都很配合。

少捕慎诉慎押是否意味着放纵犯罪?

“不逮捕关押并不意味着不起诉,更不意味着没有犯罪、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虽然不再承担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不能免除,而且比一般违法行为的责任还要更重。”苗生明回应了这种疑问。

除了加强行刑衔接,检察机关在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还通过加强释法说理、开展公开听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等工作积极做好不捕不诉案件“后半篇文章”。

功夫在案外。检察机关以“自我加压”推进治罪与治理并重,需要下更大气力、付出更多努力,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检察院在办理一件涉企案件时,不仅对涉案企业负责人作了合理的处理,还积极引导帮助该企业进行合规整改,既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也极大地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效果非常好。”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杰对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做法十分关注,“检察机关在依法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大力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是对企业的真严管真厚爱,既有利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提高了司法人权保障的水平。”

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采访中,申国军向记者提起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诉前羁押率逐年下降,2018年占比为54.9%,2022年占比为26.7%,为有司法统计以来最低;2022年1月至9月,不捕率由2018年的22.1%上升至41.8%,不起诉率由2018年的7.7%上升至25.2%。“从数据上看,少捕慎诉慎押从检察司法理念上升为党的刑事司法政策,虽然时间不长,却取得了积极成效。”申国军说。

一组组展现宏观变化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充满司法温情的鲜活案例……新时代司法新理念、新探索带给公众的,是来自能动司法的温暖,是对法治的信心和崇尚。

“坚持以人为本、传递司法善意、促进社会治理,是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共同目标。检察实践中,这两项工作并非独立、割裂的,必须统筹抓好、互为促进。”吴宏耀说。

(本报记者陆青)

[责任编辑: 张子璇 陆青 于春贺]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