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区:这里的“法治小剧场”倍儿哏儿
时间:2018-06-04  作者:  来源:
【字体:  

这里的“法治小剧场”倍儿哏儿

——走进天津市河西区检察院

2010年9月26日,“法治小剧场”在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文玥北里社区一所小学的礼堂内举行了揭牌仪式和首场演出。时任河西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庄路明(左)和时任河西区检察院检察长王炳祥(右)共同为小剧场揭牌。经过8年的努力,“法治小剧场”已经成为河西区检察院法律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78年12月

●现任检察长:闫秀锁

●内设机构:10个

●干警人数:现有干警13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1人,40岁以下干警79人

●最高荣誉:2006年2月、2010年2月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

本报讯(记者杨波 于要武)“感谢检察官的点评!大家说精彩不精彩,过瘾不过瘾?”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掌声。“您别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说着,只见几位满头银发的社区大妈走到舞台中央——由她们主演的普法短剧马上开始了。

5月31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在天津市河西区大营门街道办事处九江路社区小礼堂拉开帷幕。登台表演的不是专业演员,而是社区里的退休居民以及河西区检察院控申部的检察官们。表演的剧目,讲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

小礼堂不大,离正式演出还有半个多钟头,观众区就坐满了人。“艾大爷,您老可别紧张,咱都练这么久了,肯定嘛毛病没有!”检察官黄秀秀已经记不清多少回为初次登台的大爷大妈们加油鼓劲儿了——从揭牌之日算起,“法治小剧场”已经走过8个年头。8年里,黄秀秀始终坚守在社区普法第一线。

黄秀秀至今记得,2010年9月26日,小剧场的首场演出是在河西区文玥北里社区(现谊景村社区)的一个小学礼堂里举行的。当天,检察官们一口气演了4部原创的法治短剧,来自社区的百余名群众和辖区内在校学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当时的条件跟现在没法比。但是第一次的演出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哦,原来普法还可以像演小品一样,效果还倍儿好!”黄秀秀回忆说,小剧场一炮打响后,前来观看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王桂玲、王桂林、郭金妹、李玉金等社区退休老人也积极加入演出。

谈起参加小剧场演出,居民王桂林如数家珍。他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因为演出,他变成了普法的志愿者。

与时俱进是小剧场的一大特色。作为编剧,检察官赵铁亮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瞄准老百姓的需求,结合社会上和辖区内发生的典型案件及时编成情景剧。为了让表演形式更丰富,小剧场还加入歌曲演唱、诗朗诵、三句半等,并且把“模拟法庭”也搬上舞台,将法庭庭审全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

“老李头,你摊上事了。你儿子抓小偷,被民警带到派出所去了。”台上,年过七旬的章大爷声情并茂地表演着。台下观众个个睁大眼睛,紧张地关注着事件的发展。演出后,检察官走上舞台,对情景剧中涉及的转化型抢劫、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检察官点评”是每个节目结束后的“规定动作”。

检察官谢幕时,河西区人大代表、区司法局大营门司法所所长朱力用力地鼓掌。她既是小剧场的合作者,也是热心的志愿者。“小剧场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朱力说,对老百姓而言,它寓教于乐;对社区服刑人员来说,通过参与小剧场的剧务工作,他们也受到了教育;对于检察机关而言,小剧场拉近了检察和百姓的距离。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剧场,它承载的意义很多呐!”

一大早就赶来观看小剧场表演的天津市人大代表李宪奇告诉记者,从小剧场第一次演出开始,他就对这项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8年来,他始终关注河西区检察院在法律服务方面的创新做法,除小剧场外,“小山工作室”“志远工作室”“小曦姐姐讲故事”等,都是在全区乃至全市家喻户晓的检察工作品牌。“我连续三年担任天津市人大代表,我积极建议,把小剧场的工作推广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

年初刚调任河西区检察院检察长的闫秀锁,这天也成为台下一名普通观众。看着社区群众惟妙惟肖的表演,听到台上台下热情默契的互动,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今年4月,小剧场入选天津市精准普法“十大品牌”。“我们要努力让小剧场在百姓中深深地扎根,永远枝繁叶茂。”闫秀锁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