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 检察日报社承办 | 网站地图 | 旧站回顾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机构设置
  • 权威发布
  • 检察业务
  • 队伍建设
  • 办事服务
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候选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简介
   最高检领导
   院领导活动
   最高检机构
   ·内设机构
   ·直属事业单位
   ·学会、协会
   大检察官
   ·首席大检察官
   ·一级大检察官
   ·二级大检察官
   工作报告
   公  报
   法律规章
   ·司法解释
   ·规范文件
   ·内部规章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库>>2014>>首届“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评选表彰活动>>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候选人
孟志春:十年磨剑人
时间:2014-12-26  作者:  新闻来源:高检网  
【字号: | |
分享到:

  

 

[视频库视频: 孟志春]

 

  【个人简介

  孟志春,男,蒙古族,1960年出生,共产党员,四级高级检察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小黑河地区检察院监所检察室副主任,2004年起任驻呼和浩特第三监狱检察室主任至今。孟志春长期坚守在派驻检察工作第一线,在最基层、最小的检察部门,最偏僻、最特殊的角落,以对党、对人民、对检察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平凡的派驻检察岗位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2011年,自治区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向孟志春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区各级检察院深入开展向孟志春学习的活动。近年来,孟志春被自治区检察院荣记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分别授予“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2014年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先进事迹

  十年磨剑人

  ——内蒙古自治区小黑河地区检察院驻呼和浩特第三监狱检察室主任孟志春先进事迹

  为捍卫法律尊严而坚守,为维护公平正义而清苦,是派驻检察工作的意义和精神。驻狱检察官孟志春用点滴平凡的工作将它精彩诠释、淬火成钢。

  2004年孟志春被任命为小黑河地区检察院驻呼和浩特第三监狱检察室主任,这是全院公认的一份苦差事、重担子。荒郊野外,了无人烟,之前五任派驻检察室主任频繁调离,监督缺位不到位成了大问题,选一名过硬的干部成了领导操心的大事。

  “老孟党性强,讲原则,派下去放心。”这是组织的选择。孟志春曾坦言当时的顾虑:习惯了机关按部就班的工作,怕不能独挑一摊,而耽误工作;父母年迈多病,孩子面临高考,恐难两全,而影响工作。但以工作为先,以工作为重的他,抱定使命、下定决心,一扎就是十个年头。

  苦自己

  刚派驻时,人地两生,而繁重具体的工作,对于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他,更是有些不堪重负。他总感到许许多多的目光在问他:干得了吗?干得好吗?干得长吗?这位蒙古族汉子不服输的倔脾气还真上来啦,闷着头就干上啦。

  他本可以每天坐监狱的通勤车上下班,可往返一趟要300多里,他嫌误事,晚上有个情况来不及处理,干脆住在办公室。一周驻狱四天,周五回机关汇报请示工作,连带探家,遇有突发状况,十天半月坚守岗位是常事。监狱方面安排他住在监狱宾馆,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要干好派驻工作,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脚,不伸手要,不抬腿跑,工作起来才有底气,监督起来才硬气。

  十年时间,他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驻在监狱,深入罪犯生活、学习、劳动三大现场达6500余次;与服刑人员预约谈话、网络谈教、刑释谈话等形式帮教3000余人次,受理服刑人员及家属申诉315件次;口头或书面提出并纠正监管执法中的各类问题280余件次;审查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6563件;与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执法检查、狱情分析等各类活动会议150余次;督促监管机关建立和完善执法规范性制定措施63余项;填写检察工作日志24万余字。数字用时间分母相除,敬意油然而生。

  派驻的第二年,母亲病重住院。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又正值第三监狱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键时期,大量工作需要检察室配合,他只有忙中偷闲赶到医院尽尽孝道,总想着过后加倍补偿,母亲却离他而去。不幸接踵而至,两个多月后父亲也相继病逝,他想做而未做的太多,子欲养而亲不在让他痛彻心扉,忆及此情此景,这个硬当当的汉子满眼泪花,沉默不语。

  他病倒过、累垮过,硬朗朗的身体患上了糖尿病。对此,他轻描淡写:“干工作,哪能不吃点儿苦、不付出点儿代价。清闲谁都想,工作逼着往前走,停不了呀。”

  下真功

  长期的派驻检察工作养成了老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工作之余,他手不释卷。几年下来,老孟熟通律法,审卷断案,成了专家。几大本工作学习笔记密密麻麻,一些宝贵的经验被介绍推广,如日常检察的“五官”工作法:动脑、眼明、兼听、嗅觉灵敏、谨言慎行;派驻工作要“四有”:有心、有胆、有责、有为;监督工作的“三要”:一要硬,二要活,三要讲效果等,简明实用、朴实无华、行之有效。他认为,要做好派驻检察工作就必须围绕“监督”做文章,监督是硬道理,是派驻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而“监督”说白了就是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老孟大部分时间深入监狱各个区域检察巡视,枝微末节毫不放过。小到饭菜色质、厕所气味、物品摆放、门窗锁具,大到罪犯计分考核、禁闭严管器材、生产设备安全、电源线路管理……他都逐字、逐条、逐项地细致察看,并一一督促整改纠正。

  对监管安全隐患,他时刻保持着敏锐嗅觉,坚决消灭在萌芽状态。他通过仔细查看监区罪犯档案,对那些罪名特殊、背景复杂、频繁调动岗位、长期从事较轻工种的罪犯熟记于心,并经常开展针对性的检察工作……

  深入细致的日常检察为审卷办案等重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孟志春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还善于对各类监管违法问题跟踪分析、深挖根源。几年里共在监狱行政、狱政管理、生产经营等领域发现26起职务犯罪线索,积极协助本院自侦部门查办监管民警4人,其中两人受到刑事处罚、一人被开除、一人被辞退,司法腐败行为被及时铲除。他认为,唯有从严监督、公正监督、真诚监督,避免干警少犯错、不犯错,才是对监管工作的支持、对干警的爱护,查办几个腐败分子是为了更多的干警不脱下警服。

  真诚与忠诚换来的是理解,监狱干警对老孟的“挑毛病”有了不一样的情怀,他们用心记下检察建议,虚心请教改造罪犯的良方,共同探讨改进监管工作措施,他们真心希望孟检察官常去挑挑“毛病”。

  行大道

  老孟的不讲情面是出了名的,有人说,挺肥个差事,让他干得清汤寡水的。老孟负责对监狱呈报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进行审核,只要他手上松一松,紧一紧,就有好处。起初一些服刑犯或家属为了获取减刑或多减刑,请托打招呼的不少,请吃饭、送礼,甚至明码标价,可他不为所惑、不为所动。罪犯张某减刑条件不符,其家属找到孟志春苦苦哀求,送上3000元请他通融通融,他严词拒绝,晓以利害。对不符合标准或伪造材料的案卷,他不放过一丝一毫,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受到威胁恐吓。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我怕,但我更怕他们出去继续危害社会。”

  看似无情的老孟,行的是大道,讲的是真情。刘某减刑材料时,因一项专利属立功还是重大立功,与监狱方面产生认识分歧,如何界定将直接影响减刑幅度,问题反映到检察室。老孟认为事情虽小却是关系当事人切实利益的大问题,绝不能草率决断。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法院专门在监狱召开现场听证会,研究界定专利问题,刘某最终获得较大幅度减刑。服刑人员孟衍因家庭生活困难,交不起罚金,影响减刑申报,心理压力挺大。孟志春摸清情况后,主动联系他家人到居委会开来贫困证明,使其减免罚金顺利申报减刑。

  第三监狱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孟检。”服刑人员申请谈话,他会第一时间安排,对服刑人员的诉求,他能办的不拖,不能办的移交,不合理不合法的耐心做解释工作,件件有答复。

  高俊平服刑时,妻子受不了各方面压力,提出离婚,他又赶上感冒引起肺炎,悲困交加的他,顿感前途渺茫。孟志春得知情况后,亲自带他去医院就诊,一天两三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安心改造。同时找他妻子谈了四五次,像长辈一样入情入理的开导说服,最终打消了她离婚的念头。如今高俊平早已刑满释放,一家团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两口子每每提及当时,还是十分动容:“孟检做的很多事,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大事,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生。”

  三监区是他日常巡查帮教最多的监区,这里多是重刑犯,许多进监后情绪不稳定,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许多人有轻生的念头。许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他认为自己冤枉,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情绪很不稳,不参加劳动改造,依法减刑时不签字、不配合。狱方反复做工作没有效果。孟志春耐心向他讲解法律程序、申诉步骤,表示帮他申诉。许某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投入积极改造,感激孟检察官救了他一命。危险犯秦某好逸恶劳,不受约束,经常打架。干警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觉得工作做到了家,对他几乎失去信心。孟志春不放弃,以同乡的身份亲近他,一次次耐心交谈,一年多的努力,感化了他,转化了他。

  孟志春在最基层、最小的检察部门,最偏僻、最特殊的角落,做小官挑大任,默默坚守,清苦如一,在平凡的派驻检察岗位谱写着法律监督的大文章。

  【个人微博】

  腾讯微博:

    http://t.qq.com/mengzhichun_nmg

[责任编辑: 谢小燕]
相关链接: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全国人大 | 中央政府 | 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检察日报|正义网|中国检察网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010-65209114(查号台) 010-12309(举报电话)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