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湖里区:挂图作战激发治理新潜能
时间:2023-10-25  作者:李才利  来源:检察日报-数字检察·科技
【字体:  

湖里区检察院检察官向适用取保候审云平台监督的犯罪嫌疑人宣读告知书。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检察院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转变轻罪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在全省率先研发上线取保候审云监督App,充分激发检察机关在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新潜能。

筑牢切入点 靠前指挥制定“线路图”

强化组织保障。该院紧盯中心工作,精准把握数字检察工作方向,第一时间组建“建模负责人+技术人员+检察官”的数字检察工作专班,配强取保候审云监督App建模与运用的人员力量,形成以检察长统筹调度、部门主任负责、检察官实施的三级联动组织领导体系,增强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的组织领导力。

加强前期调研。该院强化盘活内部数据资源,经集中分析该院近三年来办案数据,发现危险驾驶、盗窃、故意伤害等轻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通过建立健全数字检察工作例会、分析研判、线索移送、协同办案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监督难、协作难问题,提升运用大数据思维办理轻罪案件的能力水平。

明确建模思路。该院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新应新、以变应变,顺应犯罪结构向轻罪为主转变的时代趋势,为帮助涉罪人员复归社会,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取保候审云监督App为基础,构建起全面的信息网络,强化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协作,深入挖掘、精准把握监督点。

抢抓发力点 创新研发制定“督战图”

数字建模,技术加持。该院研发上线取保候审云监督App,该平台立足被取保候审人员动态监督机制,以手机App为载体,运用大数据、云算法、区块链等科技,综合生物AI识别、电子围栏、可视化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简便、实用、精准、高效等功能。

动态监督,数智赋能。在为被取保候审人员安装云监督App时,需提取被取保候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所地、犯罪类型、人脸信息等要素,并对被取保候审人员的位置信息、打卡签到数据进行记录,及时了解被取保候审人员的行动轨迹,提高监督精确性和实时性。自取保候审云监督App正式运行以来,已对300余名被取保候审人员实行线上监督。

制定方案,专人管理。该院围绕实施目标、监督对象、监督措施、监督流程等方面制定内部工作流程及方案,通过制定云监督排班表、监督信息表实现工作有序运转,由专人每日核查打卡、外出申请、告警信息等情况,实时远程监督和智能分析追踪,有效避免被取保候审人员出现脱管、代签风险。

找准突破点 统筹协调制定“攻坚图”

建章立制,提质增效。该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通过“固定+机动”的方式做实侦查监督与检警协作配合,联合公安机关建立《关于加强对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促进检警之间信息互通,加强配合协作,积极引导公安机关依法适用非羁押措施,加大直诉力度,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羁押。在依托取保候审云监督App办理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配套适用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对犯罪嫌疑人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促使达成刑事和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多方参与,协同推进。该院广泛征求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的办案需求,梳理非羁押监督全业务流程及各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参与的工作内容和重要节点。及时收集监督各节点办案人员和被监督人员等各类建议30余条,通过测试优化软件功能和体验,提高平台的广适性、稳定性和实战性。

打磨论证,优化升级。在取保候审云监督App设计运行过程中,该院多次召开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研发人员协调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讨论论证,确保每一个功能都从实际使用者角度出发,以功能实用为前提,以优质体验为目标,增加数据统计、报表导出模块,实时统计显示平台运行数据,便于相关人员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不断提高信息化创新与办案需求的融合度。

(作者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责任编辑: 李娜 高航 于春贺]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