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最高检工作报告(之八)
时间:2023-03-12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字体:  

李慧义代表:公益诉讼检察,全力守护“国财国土”

李慧义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闫晶晶)“国有财产、国有土地关系国计民生和全体人民利益,是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检察机关心怀‘国之大者’,办理了一批相关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会副主任委员、吕梁市政协副主席李慧义注意到了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办理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公益诉讼5.9万件,促请追偿受损国有财产、追缴土地出让金533.7亿元。

“当前,一些领域和行业违法行为导致国有财产流失,这也反映出相关领域行政监管制度机制方面的缺漏。从检察机关追回的国有财产数额来看,这方面的公益损失相当巨大。”李慧义代表说。

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是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建立之初四大法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1月,最高检发布了“国财国土”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助力“国财国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李慧义代表表示,检察机关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家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希望检察机关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继续在新时代以新作为回应新期待。

孙莹代表:从源头把好食药安全关

孙莹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闫晶晶)“‘消’字号抗(抑)菌制剂产品是不允许添加药品等禁用物质的,市场上确实还存在一些企业违法生产。”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莹从事医务工作多年,药品安全在她看来关乎民生大事。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检察机关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15.4万件。针对一些“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危害健康,组织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促请查处涉案问题产品61万余件。

2022年,最高检发布了12件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有8件涉及药品领域。

“民生无小事,食药安全要防患于未然。抗(抑)菌制剂中违规添加禁用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影响水、盐代谢等。”孙莹代表说,检察机关通过办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源头把好药品安全关,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用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孙莹代表表示,希望检察机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办案力度,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在对销售环节强化监管的基础上推动溯源治理,助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葛树芹代表: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办案力度

葛树芹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郭荣荣 刘立新)“河南文物古迹特别多,当你看到它们被破坏的景象时,真是既愤怒又遗憾。检察机关不仅依法严惩破坏文物和文化遗产犯罪行为,还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修复、还原,让文保工作变得更加周全、有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我注意到多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保护都是在最高检的指导下进行的,效果显著。”葛树芹代表表示,最高检发挥“头雁效应”,能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督促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履职尽责。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说,最高检指导河北、湖南、甘肃、宁夏等地检察机关开展红色资源、长城、古城遗址等公益保护;指导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检察机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保护。

“希望检察机关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积极推动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跨部门协商机制,促进解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合力。”葛树芹代表建议。

梁丽斌代表:不断扩大“朋友圈”扩充志愿者队伍

梁丽斌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郭荣荣)“‘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能够发动广大志愿者发现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推动社会治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我也要加入其中,成为一名志愿者。”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副校长梁丽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点赞“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说,最高检与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共建“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依靠公众力量发现和解决公益损害问题。

梁丽斌代表在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注意到了“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她认为应持续加大对该平台的宣传力度。“生活中的公益诉讼线索是很多的,检察机关要通过不断扩大‘朋友圈’,扩充志愿者规模,最大程度地发现和解决这些侵害公共利益的问题,合力守护公益。”梁丽斌代表告诉记者。

“还要做好反馈,志愿者上传线索后,检察机关应及时给予回应,最好能让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全过程,给志愿者以获得感,激励志愿者们继续去发现线索、提交线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梁丽斌代表表示。

王麒代表: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公益保护合力

王麒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何慧敏 曹颖频 通讯员钟会兵)“近年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成绩显著,多地党委、人大、政府出台意见支持公益诉讼,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贡献了地方智慧,中国特色公益司法保护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天府新区商会会长、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7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专门发文,29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项决定,促进、支持检察机关在公益保护中履职尽责。

“四川检察机关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探索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护航四川的名优特产,让民营企业更加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成都天府新区检察院以服务保障公园城市先行区发展大局为引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治理等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守护好一方青山绿水。”王麒代表介绍道。

“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还需更多走入大众中间,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王麒代表建议检察机关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等各方面支持,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形成公益保护的共识和合力。进一步集聚政法院校等各方力量,在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设立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为检察公益诉讼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徐淙祥代表:守护生态环境需要齐抓共管

徐淙祥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何慧敏 吴贻伙 通讯员吴荧)“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公益诉讼守护美丽中国。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投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可见一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投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动衔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39.5万件,年均上升12.5%。徐淙祥代表对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推动多部门协同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举措表示高度认可。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更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包括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公益诉讼保护。”徐淙祥代表建议,检察机关继续大力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力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让以身试法者承担重罚。同时,持续推动地方出台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专项决议、决定,鼓励在有关地方立法中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法律保障措施先行先试。继续加强与法院、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畅通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渠道,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

林小明代表:健全跨区划环境治理机制

林小明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戴佳 见习记者赵晓明)“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万峰湖、南四湖水域连接多省,上下游、左右岸治理不一,污染多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四级检察院合力,助推地方政府联手共治,再现一湖碧水。我为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协调多方力量、综合施策守护绿水青山的做法点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说。

“实践中,一些公益损害问题跨行政区划,特别是一些跨省域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由一个省的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督促治理,往往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林小明代表表示,报告中提到的万峰湖、南四湖,这两个湖共同的特点是水域连接多省。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调用流域各省区检察人员共同办案,得到了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形成了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合力。

“保护绿水青山是一场持久战。”林小明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建立跨区划环境治理机制,充分认识到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检察是对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检察的补充和完善;要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部分问题解决后容易反弹,部分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日之功,以“回头看”为主要工作方法的跟进监督十分必要。

龚绪龙代表:用数字技术赋能长江大保护

龚绪龙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戴佳 见习记者赵晓明)“贯彻长江保护法,制定实施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10项检察举措;立案推动多部门协同解决船舶污染顽疾。透过这组数据,我感受到,五年来,检察机关为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科学技术部主任龚绪龙说。

“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龚绪龙代表表示,从近年来检察机关履职情况来看,检察机关围绕长江保护依法能动履职,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最高检制定《关于长江经济带检察机关办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检察公益诉讼跨行政区划管辖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推动建立跨省办案协作机制,打好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检察“组合拳”。

透过相关部门公布的典型案例,龚绪龙代表发现,当前涉长江生态环境污染案造成的环境修复投入资金较大,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修复进展缓慢,尤其是损害行为造成的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基本上属于不可逆的状况。

为此,龚绪龙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内外协作,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推动多元共治;要对案件进行系统梳理,聚焦突出问题,以大数据战略为契机,通过数据归集、模型研判,强化源头预防,推动溯源治理。

杜玉珍代表:树立一盘棋思维,推动黄河综合治理

杜玉珍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见习记者常璐倩 记者郭树合)“黄河宁,天下平。山东地处黄河流域,检察机关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杜玉珍对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共护黄河安澜感触颇深。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18项检察举措,会同水利部开展专项行动,山西、河南、陕西等沿黄九省区检察机关共护黄河安澜。

杜玉珍代表在履职中注意到,山东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部署要求,严厉打击黄河流域非法采矿采砂、破坏水土保持、滥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聚焦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等6家单位会签文件,加强黄河保护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方面的协作。

杜玉珍代表建议,沿黄省份检察机关应树立“一盘棋”思维,在做好省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跨区域协作,集中办理“硬骨头”案件,推动实现黄河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尼珍代表:筑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

尼珍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徐日丹 见习记者常璐倩 通讯员杨立峰)“青藏高原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的基因库,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检察机关自觉肩负起雪域高原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作为一名从事高原生物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十分高兴!”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主任尼珍为检察机关在保护雪域高原方面所做的工作点赞。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西藏、青海等六省区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合力保护雪域高原。

以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为例,全区检察机关做深做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推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金沙江流域(西藏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监督行动;在全区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35个检察联络点和306个抵边村镇检察联络点,向群众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并提供法律咨询和检察服务。

尼珍代表希望检察机关逐步完善跨地区协作,建立健全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移送、举报奖励等机制,合力推动筑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

王雁代表: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贡献检察智慧

王雁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见习记者刘钊颖 记者郭树合)“保护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础保障,迫切需要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烟台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进出口部课长兼工会主席王雁在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后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山东、广西、海南等地检察机关办理海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4562件,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令我印象深刻。”王雁代表告诉记者,她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山东检察机关在沿海七地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通过跟踪发现涉海洋领域案件线索,督促拆除违法建筑,追缴海洋资源修复费,增殖放流等,取得明显效果。

“目前,非法捕捞、违建码头等情况依然存在,涉海洋生态环境案件线索发现难、取证难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通过采取切实举措,恢复被破坏的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贡献检察智慧。”王雁代表建议。

王建伟代表:完善立法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王建伟代表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见习记者刘钊颖 记者吴贻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域被纳入检察公益诉讼保护范围,文物遗址、种业安全、个人信息等得到了全方位的司法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检察机关继续探索公益诉讼保护相关立法,扩大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拓展公益诉讼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法律,增加军人荣誉名誉权益保障、安全生产、妇女权益保障等9个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检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损害问题,办理各类新领域案件14.8万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王建伟代表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检察机关在办理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中存在案件线索发现难、鉴定评估难,“等”外领域范围不清晰等问题。

“维护公益不能单靠一家之力,希望检察机关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拓展线索发现渠道,同时搭建检察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公共利益齐抓共管的合力。将‘等’外公益诉讼调查取证、鉴定评估等办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建立公益诉讼金制度。”王建伟代表建议。

[责任编辑: 何南宁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