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北京2月17日电(检察日报记者刘亭亭)2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做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时表示,过去一年,行政检察工作紧紧抓住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监督办案高质量为基础这一关键,以案件专项评查为抓手,抓制度规范,重基层建设,强素能培训,强化大数据赋能,全面推动检察工作“质量建设年”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持续提质量、增效率、强效果。
在开展案件专项评查方面,促进提升监督办案质效。近年来,最高检党组提出了一系列检察监督新理念,检察机关不断“内化于心”,以抓实监督办案使之“外践于行”,制定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和争议化解、类案监督、非诉执行监督“一规则三指引”,并使之“固化于制”。在此基础上,印发实施方案,对各级检察机关在2022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办结的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开展专项评查,检验监督办案成色,力促新时代行政检察监督新理念、新制度、新程序、新要求落细落地。
在制度规范完善方面,搭建起行政检察监督“一规则三指引”的基础上,狠抓在办案中高质量深化落实,确保行政诉讼监督办案的规范化,印发两批监督规则施行问题解答,指导各地准确理解和适用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制定印发加强行政检察部门检察建议备案审查工作的通知,分级分类严把检察建议“质量关”“规范关”“审查关”;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报告协调机制的意见,保障行政检察办案实现良好效果。
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更加注重强基导向。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进一步加强对薄弱基层院行政检察工作的指导,依托行政检察“三统一”业务培训体系,协调师资为云南、新疆、西藏等地检察机关开展视频培训。在举办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四届做实行政检察高级研修班中,统筹协调专门名额向原中央苏区(江西瑞金)、相对薄弱基层院,以及新疆、西藏等“三区三州”等地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骨干倾斜。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治疆方略和最高检党组部署,将对口援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促进受援地区提升行政检察工作水平。2022年7月24日至31日,组织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厅内人员、在疆挂职和任职人员,以及吉林、河北、山东等地行政检察骨干组成赴疆巡回指导办案组,加强巡回指导和专题业务指导。
在素能强化方面,深化政治与业务融合培训,着力提升推动行政检察监督高质量发展、精准监督、争议化解、防范风险等本领。这一年,最高检不断强化案例培训,坚持“检察官教检察官”,安排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承办检察官讲授、分享办案理念、经验、技巧,开展了5期10门课程的全国行政检察人员视频培训。这种短平快的案例培训,深化了案例指导效果,提升了案件参照自觉,受到基层检察人员的普遍欢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张相军表示,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质效飞跃的关键变量和科技翅膀,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为民司法的新引擎、新驱动,是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重要抓手。
过去一年,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积极落实数字检察战略,强化大数据赋能,探索大数据在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中的深度运用,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监督办案、纠正违法、促进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推动行政检察监督转型升级——
强意识,不断增强运用大数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高检第七检察厅组织召开季度视频调度会议,围绕数字检察战略实施主题向全国各级行政检察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
建模型,推动行政检察办案模式转型升级。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在全国推广浙江行政罚款非诉执行终本执行、广东行政非诉执行、北京涉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待遇发放等法律监督模型等,并编发大数据赋能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2批12件,推动行政检察办案模式从“个案为主、数量驱动”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转变,通过数据分析、数据碰撞、数据挖掘发现治理漏洞或者监督线索,依法能动履行行政检察监督职责。
搭平台,凝聚行政检察监督合力,力促双赢多赢共赢。检察机关将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作为破解传统监督方式被动性、碎片化、浅层次等问题的“金钥匙”,指导浙江、湖北、河南、广东、云南等地搭建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信息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依托信息技术,落实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工作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渠道,推动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提素能,推动以数字赋能行政检察监督。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最高检以“深入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 赋能行政检察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办第四届做实行政检察高级研修班,培养行政检察人员树立大数据思维,掌握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方法,推动以数字赋能行政检察监督、以监督助力社会治理的监督模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