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近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全力守护“少年的你”:矫治罪错未成年人更有成效、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更显威慑、综合司法保护措施更趋紧密;持续做优涉未刑事诉讼监督,不断做实涉未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积极推进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监督;围绕“六位一体”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坚持以检察监督助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网络五大保护落实落细,推动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叠加效应。
揭开“异常就诊”背后的真相
【温岭市检察院】
温岭市检察院检察官向涉案未成年人了解情况。
“感谢检察官及时发现问题还原真相,救了我闺女,不然我们当家长的还一直蒙在鼓里,以为她只是青春期叛逆。”前不久,未成年人小芯(化名)的父母对回访的浙江省温岭市检察院检察官说。
今年初,温岭市检察院持续推进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审查相关报告时,15岁的小芯进入检察官的视线。她因情绪不佳且有过激行为,被门诊医生报告给检察机关。报告显示,小芯多次在当地心理卫生门诊就医复诊,被诊断为情绪障碍、中度抑郁。针对小芯多次异常诊疗的情况,检察官委托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经过社工一段时间的悉心陪伴,小芯病情有所好转。在社工的鼓励支持下,今年5月,她向父母说出了三年前遭到侵害的事实。父母随即带小芯前往公安机关报案,后案件被移送温岭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办理小芯案件的同时,该院依法能动履职,就案发地点为宾馆这一细节,梳理有相同情况的历年涉未性侵案件,通过现场走访、询问工作人员,调查核实涉案酒店的入住流程要求和住客管理规定。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办案检察官认真研判数据要素、路径,将异常就诊记录与旅馆住宿人员登记记录进行分析比对,并在浙江检察数据应用平台上进行数据建模和碰撞,再通过人工核查等方式初步查证相关犯罪行为,最终发现未成年人遭不法侵害线索10余条。在深挖取证获得有力证据后,该院启动立案监督程序,依法监督公安机关对案件立案侦查。目前,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今年7月,该院就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多发于宾馆的调研报告,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筑牢旅馆业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围绕检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旅馆业专项整治行动,从规范住宿登记、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普法教育、落实强制报告等四个方面推动整改,切实增强了旅馆从业人员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她在千里之外收到助学金
【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
“感谢检察官帮我和弟弟申请到这笔救助金,也感谢国家的政策。这笔钱对我们这个家真的太重要了!”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举办了一场国家司法救助金线上发放仪式。在线视频中,远在贵州某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小优(化名)边说边流下泪水。
2017年3月的一天早晨,在杭州打工的小优父亲黄某骑电动车上班。因岳某驾驶一辆拖拉机进入路口时未减速,黄某被撞倒在地,后抢救无效死亡。同年10月,岳某因犯伪造身份证件罪、交通肇事罪,被拱墅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同时承担该案80%的民事赔偿责任,共计92万余元。
岳某赔付2万元后无力赔偿剩余90万元,且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在2018年5月依法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的裁定。黄某打工收入是其家庭经济的唯一来源,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那本就拮据的家庭因案返贫,生活陷入困境。
今年初,拱墅区检察院创新司法救助工作流程,通过对民事赔偿无法执行的案件进行全面摸排,以数字化手段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办案检察官很快发现黄某案件线索,立即着手排查其家庭情况。
检察官了解到,黄某有两个子女,事故发生时均系未成年人。因无力支付学费,小优的弟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外出打工,经常处于失业状态。小优高中毕业辍学两年后,虽然在亲戚的帮助下重返校园,但学习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还是靠亲戚们东挪西借勉强凑足的。姐弟俩都曾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仍属低保保障对象,有一定的返贫风险。
办案检察官根据初步调查结果主动对接公安机关和法院,再次核查岳某的赔偿能力和黄某直系亲属的近况。确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后,拱墅区检察院于今年4月20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数月后,拱墅区检察院将5万元司法救助金打到小优指定的账户上,成为小优姐弟的助学金。
“现在学校这边也知道了我的情况,给我减免了学杂费等资助,我感到特别温暖。”小优通过在线视频告诉检察官。
“星海守望”让家长放心多了
【诸暨市检察院】
今年9月一天晚上,家住浙江省诸暨市的俞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提示其子小陈进入未成年人禁入区域。她立即赶到定位的娱乐会所,小陈的帮教社工也同一时间赶到。两人将小陈带离并对其进行了教育。
“有了这个智能平台,我们家长放心多了。”俞女士说。
今年16岁的小陈因参与网络诈骗,不久前被移送诸暨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综合考量,检察机关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并将其纳入“星海守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平台(下称“星海守望”平台)管理。
为最大限度教育挽救罪错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021年,诸暨市检察院打造了集帮教矫治、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综合治理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星海守望”平台。该平台秉承“枫桥经验”中的“源头预防”“群防群治”理念,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体系,实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向“数字预防”的转型升级。
据该院检察长张芸介绍,“星海守望”平台前移预防关口,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涉罪”三类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统一建库管理,精准智能分级干预,明确监护人的主体责任。根据分级规则,该平台为罪错未成年人配备由社区工作人员、司法社工、辅警及专业人士组成的“3+1”帮教团队,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通过平台线上学习结合帮教团队线下活动,全方位教育矫治未成年人。
“星海守望”平台破除了以往单打独斗、数据孤岛的旧格局,梳理各职能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基本任务,形成平台数据库,实现罪错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实时互通、重点场所实时监控,为检察机关及时发现线索,依法开展涉未监督提供了有效路径。
2021年底,诸暨市检察院通过“星海守望”平台对全市涉未案件进行梳理,发现一些“电竞酒店”存在无限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针对监管漏洞启动公益诉讼并发出检察建议。到今年6月,诸暨市11家电竞酒店共480台电脑均安装了上网登记管理软件,严格实行“住宿+上网”双登记制度。
“该平台上线以来,全市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率同比上升300%,再犯率下降22%。通过研判平台大数据,我们发现公益诉讼线索10余条,成功办理3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张芸说,目前,“星海守望”平台已推广至绍兴全市。
对未成年人“案底”严加“看管”
【桐乡市检察院】
“我终于被录用了,马上就可以入职啦!”日前,曾因“有案底”而求职屡屡碰壁的小陈,接到新单位的政审通过通知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浙江省桐乡市检察院检察官报喜。
2021年7月,桐乡人小陈在家乡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正当他对未来满怀憧憬时,用人单位却突然告知他不予录用,原因是“有案底”。后来,小陈又辗转应聘过几份工作,都因相同理由被拒绝录用。原来,2017年,时年16岁的小陈因交友不慎参与了几次盗窃,后因犯罪情节轻微、自愿认罪悔罪,被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此后,小陈改过自新,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梦想找一份好工作自立自强。如今求职屡屡碰壁,小陈想不通,不是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会被封存吗?那些用人单位是怎么查到的?百思不得其解的他,找到了当年承办案件的检察官。
检察官随即开展调查,发现相关用人单位是通过当地某职能部门查询到小陈的犯罪记录的。那么,小陈的遭遇是否为个例?是否还存在犯罪记录信息被违规提供或泄露,导致曾经的罪错未成年人因“履历污点”不被社会接纳的情况?
经过大数据碰撞,办案检察官排查出因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未封存导致其就学、就业、入伍遭遇困难或者生活受到影响的线索共7件。今年5月,桐乡市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担负起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等涉未公民个人特定信息的安全管理职责。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开展调查整改,采用加盖封章、单独存放、专人负责等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等信息“严加看管”。截至9月底,包括小陈在内的因“有案底”求职困难的当事人,都已顺利就业。
为避免信息泄露情况再次发生,桐乡市检察院联合法院、公安机关等部门,共同出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回访机制的工作方案》,决定建立专门的封存信息档案库,将日常回访、监督回访、紧急回访等作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有效补充,确保彻底堵上漏洞。
照片中的女孩笑靥如花
【瑞安市检察院】
瑞安市检察院检察官与法官一起主持调解。
“这是她参加开学军训照的,整个人又‘活’过来了。”近日,浙江省瑞安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阮晓静通过微信向周女士了解其女儿夏琳(化名)的近况。周女士发来女儿的近照,照片中笑靥如花的姑娘已和两年前的抑郁症女孩判若两人。
父母离异后,夏琳随母亲生活,精神状态一直不佳,2020年被诊断为抑郁症,休学在家。为了照顾女儿,周女士辞去工作,一家人的开销仅靠夏琳继父微薄的收入支撑,时不时还需要周女士娘家人接济。2021年9月,周女士将前夫夏某告上法庭,要求其一次性支付大额抚养费。瑞安市法院及时将线索移送市检察院,希望借助两院联合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最大限度保障夏琳的合法权益。
瑞安市检察院受理线索后,立即启动民事支持起诉调查程序,发现案件卡在周女士执着于让前夫“一次性支付近10万元抚养费”,而月工资仅3000余元且有一未满周岁的孩子需要抚养的夏某希望能“分期付款”。
检察官和法官多次沟通,共同做工作,促成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夏某分期支付一笔大额抚养费共计4.5万元,再每月按时支付正常抚养费。
2021年12月初,第一笔抚养费1万元到账。考虑到抑郁症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包含药物、心理干预及物理治疗,花费不小,瑞安市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夏琳申请到2.5万元司法救助金。
此后,检察官又积极与学校沟通,请校方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休学后复学的夏琳更多关心和帮助。检察官还了解到,夏某再婚后与女儿的关系逐渐疏远,父爱的长期缺位是造成夏琳患病的重要诱因。于是,该院依法向夏某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为其精心安排了辅导课程,帮助夏某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尽最大可能修复亲子关系。
经过综合治疗,夏琳病情大为好转,今年6月顺利考上了高中。
每个月工资,他都交给妈妈
【长兴县检察院】
“他现在工作很努力,也很懂事,这都离不开你们的帮教观护。”近日,收到小杰(化名)的上个月工资,小杰的妈妈向浙江省长兴县检察院检察官陈敏发来微信。
一年前,16岁的小杰因违反交通法规,被辅警拦下准备处罚,他不听劝告逃离,导致辅警摔伤致左侧肱骨上端骨折。随后,小杰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移送长兴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八个月。
然而,少不更事的小杰对这件事不以为然,因离开学校后没有固定工作,父母又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很快回到夜不归宿、天天找朋友喝酒的状态。“再这样下去,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会被撤销,孩子前途堪忧。”帮小杰尽快走回正道成了办案检察官的“心头大事”。
在委托心理咨询师对小杰家长开展家庭亲职教育的同时,陈敏和同事积极引导小杰参加公益服务,并将他安排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进行观护教育。在各方努力下,小杰进步很快。他用劳动所得赔偿了辅警医药费,顺利通过考验期并被宣告不起诉。
如今,小杰仍在检察官介绍的企业工作,每个月一发工资就转给母亲。他告诉陈敏:“上班是很辛苦,但我通过劳动自力更生,感到很快乐,也体会到爸妈挣钱养家的不容易。”
鉴于涉罪未成年人大都缺少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难以找到稳定的就业岗位,阻碍其顺利回归社会,今年6月,在总结帮教小杰经验的基础上,长兴县检察院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在热心公益的企业设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汇聚检察机关、社工组织、企业等多方合力,帮助16到18岁的未成年人通过正当劳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回归社会、回报社会。
目前,长兴县已有3家企业设立了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截至今年9月,共有5名涉罪未成年人通过该项目实现稳定就业,顺利回归社会。
“你送的行李箱室友都说好看”
【遂昌县检察院】
遂昌县检察院“鲁冰花”工作室干警关爱困境儿童。
“姐姐,你送我的行李箱室友都说好看。”近日,在江西某卫校读书的小兰(化名)打电话给浙江省遂昌县检察院“鲁冰花”工作室干警刘琴,汇报了自己入学后的情况。
今年16岁的小兰是刘琴的结对帮扶对象,也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21年,遂昌县检察院“鲁冰花”工作室通过民政部门了解到小兰的情况,专门安排干警结对帮扶。刘琴定期与小兰的老师、监护人联系,了解小兰学习、生活情况;与小兰谈心,开展心理疏导。在大家帮助下,小兰心态积极起来,今年考上了江西省某卫校。
暑假期间,刘琴和小兰聊天,得知第一次要出远门的她没有行李箱,便自费为她买了一个,鼓励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前行,乐观自信。“小兰在省外读书,我们会继续关注她的成长,针对性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直到她成年。”“鲁冰花”工作室负责人刘乔君说。
据刘乔君介绍,成立于2016年的“鲁冰花”工作室是浙江省首家致力于帮扶未成年人的检察官工作室,帮扶对象为14到18周岁、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工作室以象征母爱的“鲁冰花”为名,希望通过结对帮扶,定向解决帮扶对象监护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自护能力缺乏等突出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
6年来,“鲁冰花”工作室检察官以“一对多”的方式先后与95名青少年长期结对帮扶。95个孩子遍及遂昌县14个乡镇(街道)、32个偏远乡村,至今无一人违法犯罪或被侵害,其中30余人考上大学。
双胞胎兄弟终于上学了
【义乌市检察院】
前不久,双胞胎兄弟小龙、小虎(化名)在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支持起诉后,终于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
小龙、小虎是一对非婚生子,在生母重新组建家庭后,他们一直由外婆抚养。2020年7月,法院就孩子抚养问题作出判决:小龙、小虎由生父抚养,孩子交接前,生父应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支付抚养费,直到其实际开始抚养为止。结果,生父交了2万元抚养费后便杳无音信。
外婆尽心尽力照顾外孙多年,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已到上学年纪,却入不了学。外婆心急如焚,辗转多个部门咨询,得知要让孩子上学,监护人给孩子落户是前提。于是,外婆决定将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女儿与孩子的生父告上法庭,申请变更监护权。今年6月,她在律师的陪同下来到义乌市检察院,向该院第八检察部请求支持起诉。
受理案件后,检察官走访法院、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积极沟通协商,并对两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我们研判后认为:小龙、小虎的生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责任,导致两个孩子至今尚无户籍,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变更监护权让两个孩子跟着外婆落户上学,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办案检察官说。
6月17日,义乌市检察院向法院提交支持起诉书。7月7日,法院判决撤销小龙、小虎生父母的监护资格,改由其外婆行使监护人权利、履行监护人义务。考虑到外婆一个人抚养孩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义乌市检察院依法为小龙、小虎申请了司法救助金,并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参与到救助行动中,以保障他们后续生活和教育支出。
拿到判决书后,外婆到公安机关为孩子办理了落户手续。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李伟 林非凡 严凯 王倩霞 何若愚 赖栩栩 楼壮丽 陶晨 章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