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2020检察工作回眸|公开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时间:2021-03-05  作者:王丽 唐姗姗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今天检察官几句话就把我14年想不通的事情解释清楚了,打开了我的心结。”一场听证会后,山东省惠民县农民老韩说。

2006年初秋,老韩的儿子死于一场车祸,老韩认为法院对肇事司机的判决量刑畸轻,多年来持续上访申诉。惠民县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法院判决并无不妥。但是,老韩的心结始终没解开。为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彻底消解矛盾,2020年9月27日,惠民县检察院组织公开听证,会上,听证员一致认可检察机关的审查结果,老韩对听证会结果也表示接受,一起持续十多年的信访积案成功化解。

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推进下,检察公开听证工作获得很大发展,一大批类似老韩信访案这样的棘手案、疑难案、申诉案、信访案在听证制度的加持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尤其是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制度的要求,紧紧围绕息诉罢访、案结事了的工作目标,坚持“能听证、尽听证”的原则,将公开听证作为常态化办案机制来抓,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政和。

听证覆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

听证是检察机关的一种履职方式,是指检察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组织召开听证会,就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的一种案件审查方式和活动。2020年10月20日,最高检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听证工作。

哪些案件可以申请听证?依据《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检察院在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诉讼监督案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等”6类案件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需要当面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意见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召开听证会”。

听证会上,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公证员提出评议意见,会后,检察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参考听证评议意见,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案件确有问题的将依法进行纠正;没有问题的,释法说理,做好息诉罢访工作。整个听证过程能让当事人了解案件的办案过程、事实证据、适用法律。所有问题、疑惑全部摆到明面上,弄明白,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心结,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适用于公开听证的案件类型已经涉及“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成为检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方式。2020年,检察机关将公开听证作为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常态化办案机制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开释法说理的平台

“公开听证之所以从刑事申诉案件走向‘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归根到底在于它是释法说理的一种方式。”最高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开听证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听取来自社会各界代表的听证评议,而不是自说自话。”

2017年7月26日,朱洪福酒后出门意外死亡,公安机关认定他是在醉酒情况下不慎从山坡跌落而亡。但朱洪福家人坚持朱洪福是死于他杀,不断申诉。为此,福建省云霄县检察院于2020年4月24日举办了听证会。会上,法医对朱洪福亲属质疑的死者外伤成因和抛尸可能性等问题给出了详细的专业解释。朱洪福亲属也认可并接受了司法机关的处理。

最高检检委会专职委员万春在谈到公开听证时说:“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把事情说开来,心结就容易解开。有些当事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只是予以简单化处理,当事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怎么没地儿说话了,可能会对司法公正性产生怀疑。哪怕我们是把程序走尽了,走不通了,也可以从实际上做一些促进双方和解的工作,也可以挽回一部分损失。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2020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除西藏外)办理公开听证4351件。从听证效果看,通过公开听证,当事人同意检察机关处理意见的是3643件,占公开听证案件总数的83.7%。

北京市通州区人大代表、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春雷作为听证员参加过通州区检察院的数起听证会,他切身地感受到,检察院的听证会让公正“看得见”,把司法公平公正公示于众,让司法结果更容易被公众、当事人所理解和接受,增加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和认同感。

引入“第三方”实现双赢多赢

“外部人”作为听证员参与检察环节的听证和审查,是一种创新。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听证员给出的意见能够令申诉人及社会公众更加信服。2020年,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对该市涉及民生领域的危害公共安全及食品药品、环境公益诉讼、重大疑难涉法涉诉信访的案件共组织了公开听证23次,每起案件都邀请了专业领域的听证员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建议,定分止争效果明显,23件案件全部息诉罢访。

其中,常熟市新区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季志刚是颅脑外伤急救手术治疗方面的专家,2020年7月31日,他受常熟市检察院邀请,担任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刑事申诉公开听证的听证员。由于原案被告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申诉人奉某认为由此造成其父亲“延迟”8分钟送医,这是导致其父死亡的可能性因素。季志刚给出了专业解答:8分钟对申诉人父亲的死亡影响不大,死亡的最直接原因还是特重型颅脑外伤。季志刚的医学专业分析,让奉某对父亲的去世渐渐解开了心结。

听证员对案件专业、中立、理性的评判,可以帮助当事人对办案依据、程序和结果获得充分有效的感知,有利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

对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言,参加听证工作的效果往往是双赢的,在协助检察官解决案件问题的同时,他们也通过听证会更多地了解民情民意,这对于他们更好地履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蔡春雷也是在参加听证会的过程中认识到,羁押必要性审查和民事监督案件应进一步加大听证推广力度。

面对面化解“法结、心结、情结”

成功化解部分信访案件,尤其是一些长期的积案,是近年来公开听证制度取得的一项突出成果。2020年8月,最高检派员在辽宁省营口市举行了黄某刑事申诉案件听证会。1985年12月,黄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刑罚,她因对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而走上申诉之路。会上,通过听证员的阐述和开导,黄某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诉求,当场表示息诉罢访,36年的上访路终于结束。

在信访案听证会上,检察官及听证员与申诉人公开、面对面沟通协商、释法说理,将检察办案过程“晒出来”,能够有效解开信访人多年的“法结、心结、情结”,化解一批久诉不息的信访案。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30日,检察机关共对3870件信访案件召开公开听证,其中很多都是三年以上的信访积案,公开听证后当事人同意检察机关处理意见的3645件,占94.2%;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罢访的2438件,占到63%。

“一把手”带头解决信访“老大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开听证工作,最高检、各地检察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有益探索。比如,领导带头主持公开听证。

记者了解到,各级检察院“一把手”带头接访解决“老大难”信访积案问题,成效显著。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最高检院领导每人选择2件至3件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包案化解,18件积案已全部清理完毕。其中,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主持了一起涉民营企业家的案件公开听证,申诉人当场息诉罢访,双方当事人均给检察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各省市区检察院检察长也主持了多起案件公开听证工作。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控申检察部门办理的公开听证案件中,由检察长主持的有1564件,占总数的40.4%。公开听证后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罢访的有1096件,息诉罢访率为70.1%,较其他公开听证案件的息诉罢访率提升了7.1个百分点。

另外,很多检察院积极尝试建立“听证员库”、专家人才库。这项工作可以方便检察院高效能地邀请专家参与听证,切实提高听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目前,对于很多一线办案检察官来说,公开听证已经成为办成案件、办妥案件、办好案件的一个“好帮手”。

(《方圆》记者 王丽 唐姗姗)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