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多元立体化”监督破解民事检察案源难题
时间:2020-11-11  作者:姜峰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将拓展民事检察案源作为促进民事检察发展的关键工作,从依职权发现和依申请获取两个方向出发,整合内外资源,创新联动方式,构建“双向多元立体化”监督格局,着力破解民事检察案源难题,提升民事检察工作原生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共办理各类民事案件50件,比去年同期上升40%,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山东省检察院对此工作经验分别进行转发。

推动依职权拓案源,深耕民事检察“责任田”。一是加强类案分析。改进已有调阅和审查模式,重点对“起诉事实理由不合常理、原被告双方配合默契、不存在实质性诉辩对抗、调解协议达成异常容易”的四类案件强化分析研判,找准民事诉讼案件问题多发的案件类型和程序环节。二是集中重点排查。通过对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调解书,对民间借贷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以及保险理赔纠纷的裁判文书进行专项监督,以及对审判组织、审判程序、执行期限、执行终结等环节依次筛查,有重点、有方向地收集案件线索。三是拓展监督层面。通过走访社区居委会、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等方式展开摸排调研,利用发散性思维深挖“案中案”。今年以来,共发现并办理支持弱势群体起诉案件16起。办案人员在对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招远市某村87岁老人滕某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其子李某等3人因不履行赡养义务而与其发生矛盾纠纷,导致滕某一直无人照顾,生活窘迫,遂依法审查并发出支持起诉书,最终法院判决李某等3人按时支付赡养费用,使滕某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推动“依申请”拓案源,搭建检民沟通桥梁。一是畅通民事申诉渠道。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专门民事申诉窗口和民行工作区,为申请人提供充分的便利。同时,发挥好手机举报平台的作用,网上即可提交申请,简化了申诉流程;安排专人处理反馈,实现案件处理流程全程可见;规范互动回复,让申请人及时得到妥当答复,构建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二是强化民事检察职能宣传。瞄准典型案例指引,在生效裁判、执行活动、审判人员违法三大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制作宣传彩页2000余份,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受众发放,降低群众理解门槛。瞄准集中宣传场所,对律师协会、司法所、民营企业等民事案件集中场所重点宣传,让有监督需求的当事人能够充分知晓民事检察职能。办案检察官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发现,王某为逃避履行与某国有企业的债务,与他人合谋伪造借条并提起虚假诉讼。检察机关受理申诉后,及时查明案情,依法提请抗诉,法院再审改判,为国有企业挽回了97万元的经济损失,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公正。瞄准有效宣传方式,线上开辟公众号专栏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预约回复等一站式服务,线下深入村镇、社区,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和受理案件,扩大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三是延伸线索收集触角。借助全市政法综治网格员建设,构建民行信息员网格,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一线观察哨”和“身边宣传队”的作用,扩大民行检察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月5号、15号定期参与信访部门的大接访活动,留意涉访案件中的案源线索。今年以来共办理民事息诉案件14起,推动了民事争议实质性化解。

推动内外合力联动,加大案源拓展“驱动力”。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制定《民事监督案源拓展工作方案》,成立以检察长任组长、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的民事监督案源拓展专项领导小组,由民事检察部门牵头,刑检、控申、案管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调度,从组织架构、任务分配、机制运行、效果评估等方面规范民事案源拓展工作,确保组织有力、推进有序。二是整合资源提高效能。领导小组成员部门间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明确职责划分,理顺民行案件的受理、办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内部信息的互通和资源共享。由民事监督案源拓展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确定一名联络员,对工作中发现的线索进行及时排查汇总,定期向民行部门移送,由民行部门筛选后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对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和价值挖掘。同时,科学配置民行办案团队,增配1名员额检察官和3名辅助人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培训模式,提升发现研判线索能力。三是加强联络增进协作。与本级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问题、交流审判经验,增进相互理解;定期向党委汇报、向人大作专题报告,争取广泛支持;主动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听取意见建议。

(作者系山东省招远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