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她被孩子们称为“杨妈妈”
时间:2020-06-21  作者:孟红梅 储涛 王瑞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她被孩子们称为“杨妈妈”

——记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杨丽霞

杨丽霞,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五检察部主任。从检32年来,先后在办公室、政研室、职务犯罪预防、公诉、未检等部门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被荣记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办、中国关工委评为第三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2019年6月,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她所带领的涧西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未检30年优秀团队。

有人说,杨丽霞是朵开在检察战线上的牡丹花。每每听到这样的赞扬,杨丽霞总会谦虚地笑着“纠正”:“如果是,准确地说,那也是一朵为孩子们开的牡丹花。”

不能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近日,在涧西区检察院,记者再次见到杨丽霞。

“根据我几十年的办案经验,这种案件,被害人一般不止一个,所以我们建议公安再查,果然发现了另一个被害人,接着我们扩大线索继续查,又发现了一个被害人!”一见面,杨丽霞就谈起了前不久办理的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说到案情取得突破时,她满脸兴奋。“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时间可以慢慢愈合孩子们身体上的伤害,却很难愈合心灵上的伤害。”而说到被侵害的孩子时,她又很痛心。

“对于这样的施暴者就得从重处罚,还孩子们一个公道。”最后,杨丽霞不由提高声音,表情随之严肃起来。

小末(化名)是杨丽霞办理的另一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案发时,小末还不到14周岁。受到侵害后,她既不敢告诉家长,也不愿告诉老师,只是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把自己封闭起来,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稳定,甚至开始自虐。

“这些年,办理的刑事案件中,被害孩子自闭、自残现象比较普遍。解不开孩子的心结,案件就不算真正办结。”杨丽霞一边办案,一边与小末及其法定代理人联系沟通。杨丽霞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对小末进行了心理测评,并与专职心理咨询师讨论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对小末进行心理疏导。终于,笑容重新回到了小末的脸上,她走出心理阴影,回到了校园。

然而,受侵害信息在校内的散播,让小末再度陷入苦恼。

“不能让孩子再受到伤害了!”杨丽霞随即联系公安机关,调查事态的严重程度,看是否构成犯罪,并要求公安机关对通过网络肆意散播他人隐私及案件信息的行为及时作出处理。

“孩子受伤害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对于像小末这样的在校生来说,学校管理一定要跟上去。”杨丽霞介绍,针对办理该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该院与教育部门共同制定方案,提出对策,详细明确老师正确处理学生受到侵害事件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受到二次伤害。

此外,在办理教师涉嫌性侵学生及校园安全等案件时,该院研究总结个案背后教育部门存在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纯净、安全的校园环境。

用心感化罪错未成年人

“我的理想是当记者,结果一出大学门就进了检察门,再也没有离开过。”杨丽霞告诉记者,从检32年来,她主办和参与查办的案件4700余起,涉案人员近万人。

虽然办了这么多案件,但杨丽霞给记者的印象却是很有“妈妈”的感觉。随着采访的深入,这种印象被不断加深强化。

“大概是长期从事未检工作,与孩子们接触多的原因吧。孩子们说我像妈妈,有的干脆直接喊我‘杨妈妈’。”杨丽霞有些不好意思却又有几分自豪地说。

那是2016年4月,杨丽霞在审查一起盗窃案时,犯罪嫌疑人小麦(化名)一口咬定自己是初犯,迫于生计才实施盗窃。进一步讯问时,他支支吾吾拒不配合,几番讯问下来,收效甚微。

虽然是未成年人,但小麦反讯问的手法运用得很老练,加上他飘忽不定的眼神,让杨丽霞心中不由生疑。

“我们改天再来,小麦绝对不是初犯!”杨丽霞从细微的表现中洞察到了小麦的异样。

再次来到看守所,杨丽霞对案件只字不提,而是温和坦诚地对小麦讲解法律和政策,并问他在这里吃饭睡觉怎么样,天气冷了,家里是否有人来送衣服。小麦吃惊地看了看杨丽霞,低下了头。

“其实,这就是一个进步,最起码,他不抵触我了。”谈到当时的情景,杨丽霞记忆犹新,“他当时只穿着一件旧保暖衣,袖子已磨破,估计穿了很长时间,也没啥保暖性了。”杨丽霞在心里记下了这件破旧的保暖衣。

第三次去提审,小麦依旧什么都不肯说。杨丽霞决定再给他些时间考虑。临走,她拿出一件保暖衣,请看守所干警转交给小麦。

“我们刚走出提审室,就听见里面小麦的声音,大喊大叫,好像情绪很激动。”杨丽霞急忙转身往回走。

看到杨丽霞回来,小麦顿时平静下来,不仅主动交代了自己盗窃的犯罪事实,而且提供了他人的犯罪信息。案件办结后,杨丽霞问小麦为什么突然就想通了,小麦说,他多次被抓,可从来没人关心过他,他觉得杨丽霞就像他的妈妈一样。

走进“熊孩子”的内心

洛阳城里有条郑州路,郑州路上有个全国文明社区南村社区,南村社区有个“牡丹心语”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该基地是涧西区检察院于2017年联合南村社区成立的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的升级版,帮教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取保候审、进入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罪错未成年人、判处缓刑需要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等。

早在1999年涧西区检察院就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科,集中办理洛阳市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大量的办案实践过程中,杨丽霞发现,未检工作的捕、诉、监、防等方面做得相对扎实,而“帮”却显得有些薄弱。探索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未检工作,共同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全程的跟踪帮教显得特别迫切。

2014年,在杨丽霞的推动下,涧西区检察院与辖区企业、工厂及下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教授涉罪未成年人职业技能并推荐就业。

“帮找工作,帮学一技之长,帮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都是一时之计。心理问题得不到纠正,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是会容易偏离人生方向。”观护帮教的同时,杨丽霞注重走进“熊孩子”的内心深处。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将心理抚慰制度引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工作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抚慰和矫正。如今,一边办案,一边学习未成年人心理学、教育学,探究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已成为杨丽霞和她的同事们的“必修课”。

就在记者采访杨丽霞的当天上午,小羊(化名)由父母领着来见杨丽霞。

小羊是名在读高中学生,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孩子一直低着头,坐在那儿哭,回答问话也不敢大声,看着实在让人心疼。”杨丽霞知道,小羊的心事依然很重,不打开他的心结,进行心理纠正,将不利他后期的改造。

就在现场,杨丽霞对小羊进行了适当的心理疏导,小羊说话的声音由小变大……

(本报记者孟红梅 通讯员储涛 王瑞)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