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今日说法】检察机关推动多部门协同治理噪声污染
时间:2024-04-24  作者:余瑞  来源:央视《今日说法》
【字体:  

噪声扰民是当前公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投诉举报25.4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的59.9%,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1位。

噪声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感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在解决噪声扰民、保障公众健康和改善生活环境方面从此迈入法治化新征程。

广场舞是否扰民

双方各执一词

年过六旬的刘奶奶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多年。为了让刘奶奶安静养病,子女帮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的西清公园附近购买了一处房产。公园占地5万平方米,本来十分清静,后来却被广场舞队的到来打破了。

广场舞队的动感音乐从早上7点响到晚上10点,令刘奶奶十分头疼。因为噪声影响,她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深了胸闷的症状。问题出现后,刘奶奶和家人多次找到广场舞队沟通,但对方并没有接受。

为了减轻噪声,刘奶奶的家人尝试过把窗户换成双层玻璃,但隔音效果并不理想。就这样,刘奶奶忍受了4年的噪声之苦。

2023年4月,刘奶奶向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举报广场舞噪声扰民现象。接到举报后,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发现同样遭受噪声影响的不止刘奶奶一人。

陈小丽(化名)是一位母亲。为照顾6个月大的儿子,她只能白天等孩子睡着了再补觉。自从广场舞队到来,陈小丽的孩子每天早晨都会被噪声吓醒,陈小丽也不得不起来管孩子。时间久了,她感觉自己精神恍惚,一到早晨就害怕广场舞声音。

比起自己的健康问题,陈小丽更加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陈小丽的公婆和丈夫也曾下楼找过广场舞队沟通,效果并不理想,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甚至差点引起冲突。

了解到小区居民的反映后,检察机关也询问了广场舞队的群众,一些跳广场舞的群众不认为音乐声音太大。同时,他们表示如果音乐声音太小,跳舞就没有气氛。

噪声污染问题复杂

执法人员面临困境

通过调查,检察院认为,公园里跳舞人群使用大功率扩音设备播放健身舞蹈音乐,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质量。为此,检察院成立专案组,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对辖区内广场舞噪声扰民现象进行逐一排查。

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西清公园等公园广场,均属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早上6:00到22:00噪声不能超过60分贝。为了检测广场舞的具体噪声分贝,检察官在西清公园进行调查取证,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对几个舞点进行噪声监测。经检测,早上9:34一处广场舞点的音乐为84分贝,另一处舞点则高达100分贝以上,全部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晚上9点几处广场舞点噪声也全部超标。

除了西清公园,检察官对辖区内的其他公园也进行了噪声检测。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内的平安公园、石刻园等其他几处场所的广场舞分贝值也几乎达到了80分贝,存在噪声污染。对于这些情况,行政机关也有自己的难处。

西清公园的管理人员称,尽管多次接到群众投诉,由于园林局没有执法权,公园管理部门也只能对噪声污染的行为进行劝阻。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曾多次和广场舞队进行沟通,要求减小音量,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称,他们只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噪声具有执法权,而像这类的社会噪声,他们没有执法权,只能以宣传教育为主。

当地公安机关也曾多次接到广场舞噪声扰民引发的纠纷。由于跳广场舞的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为了不引起进一步冲突,民警出警后采取柔性执法,以劝导为主,并不会处罚。大多数情况下,老人们都会配合执法。

行政机关合力整治

引导群众提高法律意识

广场舞扰民现象是不同年龄层次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在法治社会,执法应该以法律为底线,同时也要发扬尊老爱幼的精神。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厘清各个行政机关的监管职责。

为了彻底整治噪声扰民的问题,在群众生活和娱乐健身中找到平衡,2023年6月,桥西区人民检察院协同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桥西区分局、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市园林局三家行政机关召开噪声污染综合治理会议,共同就广场舞噪声污染问题进行磋商。

会后,专案组向三家单位分别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园林局下属公园对在公园内健身娱乐人员的活动时段和播放音量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公园配置噪声检测设备,实时监测并及时提醒;建议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桥西区分局依法履职、加大巡查与宣传力度;建议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对于劝说无果的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三家行政机关很快行动起来。

园林部门配备了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使用监测球采集方圆30米左右的声音并随时提醒。一旦声音超过60分贝,设备就会进行音效提醒,公园也会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劝阻。

生态环境部门定期走进公园进行宣传劝导。如果劝阻无效,该部门和公园管理处就会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公安机关加强了对噪声污染严重地区的巡逻。如果出现噪声污染的情况且民警劝阻后仍不整改的话,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对当事人进行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处罚。

在行政机关的协同监管下,石家庄市桥西区5处公园广场的噪声污染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2023年8月,检察官对整改结果进行实地检测,噪声排放已经符合标准。如今,跳舞的群众主动提高了法律意识,主动降低音量。周边群众也终于盼来了一份久违的宁静。

普法时间

问: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推动解决广场舞噪声污染的问题是全国检察机关行动的一个缩影。在2023年最高检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统一部署?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举报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民群众的这样的强烈的诉求,为了落实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需要,全国检察机关在最高检的统一部署下,都专门开展了对于噪声污染防治的检察公益诉讼,推动协同治理和联动治理,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

问:全国检察机关在开展对于噪声污染的法律监督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一个成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通过高质效地办好每一起案件,我们着重推动解决了一批如广场舞扰民、夜间施工扰民、机动车飙车炸街扰民等突出的案件,回应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第二,我们通过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督促相关的行政机关认真地履职。另外,在公益诉讼履职的过程中,我们还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因为像这样的噪声污染,有很多地方还没有明确是哪个部门来管。我们推动明确了由哪个行政机关来监管噪声污染的问题。

问:下一步检察机关如何更深入地开展这项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我们要对老百姓反映投诉举报比较多的这一类,全国检察机关部署统一行动,推动解决一大批这一类案件。第二,我们制发典型案例,通过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指导全国的检察机关高质效地、有针对性地办理好这一类的公益诉讼案件。最后通过办案推动社会治理,助推地方政府能够明确管理的职能部门,认真推动,认真履职,最终促进“有人管,能管好”这样的一个目标。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督促协同行政机关集中整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办案效果。防治噪声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人人参与,自觉减少噪声排放。

[责任编辑: 贾欣然]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