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全国两会·看检察风采|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时间:2024-02-27  作者:杨璐嘉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检察履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制图/察画汇创意社 张天琪

黄海之滨,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小石岛上,山与海、浪与花、渔船与晚霞交相辉映,春节期间到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第一次到现场时,我看到岸滩有大量废弃渔网,严重影响海岸线整体风貌。”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回忆道,检察机关通过邀请专家研判、召开联席会议、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各方携手治污,最终“水草丰茂、沙鸥翔集”的亮丽海岸线得以重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民之所向”。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携手各方努力实现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攻坚之举:围绕重大战略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告诉记者,她提出的40多份建议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

“此前,我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情况,建议检察机关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得到最高检的高度重视。”张莉说。

实践中,检察机关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的更高期待的?

2023年8月,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一条将污染环境罪的入罪门槛由“行为入罪+结果入罪”调整为主要以行为入罪,体现了对污染环境犯罪加大惩治力度的立法原意。

某废铝加工点将熔炼中产生的大量铝灰交由无资质人员非法转运、倾倒、填埋,浙江省检察机关以涉嫌污染环境罪起诉18人,并推动当地建起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2023年5月,该案入选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依法严惩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除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外,近年来,一些外来物种入侵让生态安全面临新挑战。对此,最高检与海关总署、最高法决定自2023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依法惩治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犯罪行动。

“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持续大幅上升的情况,可加强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等轻微犯罪治理研究,既依法从严惩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又坚持法理情相统一、罪责刑相适应,尊重生态保护规律。此外,还要深化环境资源案件‘四大检察’一体履职和部门联动,有效实现综合治理。”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

绿色之路:发挥公益诉讼优势推动综合治理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在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数占全部公益诉讼办案数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2万件。

长江流域港口众多,因船舶流动、监管分散、责任不清,船舶污染治理难。最高检决定对长江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采取最高检负责主案、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的“1+N”办案模式,分层监督、整体推进。

“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共摸排线索638件,立案办理575件,推动完善长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促进多部门协同、全流域联动治理。”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说。

从以修复受损生态为办案目标,到探索替代性修复方式、推进诉源治理,公益诉讼办案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过去一年,检察机关不断探索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换回蓝天常在,2023年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陕西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关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公益诉讼专项检察监督活动,推动整治燃煤等污染;福建省检察院会同省林业局出台《关于在办理生态环境刑事犯罪和公益诉讼案件中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意见》,适用碳汇赔偿机制案件163件。

为守护碧水长流,2023年4月,最高检举办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部署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并联合水利部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联合最高法、公安部等部署开展长江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打击整治、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联合最高法发布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为守住耕地红线,最高检联合农业农村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400余件;与自然资源部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土地执法查处协作机制,协同整治乱占耕地问题;黑龙江、吉林、辽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保护黑土地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共生之道:携手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023年11月,由最高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系列专题片《守护黄河秀美安澜》火了,收视率在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排名第一。

“专题片展现了检察机关公益保护的经验成效,引导全国检察机关持续深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在生态保护、促进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并以生动的法治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各界形成公益保护共识。”持续关注黄河流域保护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称赞道。

除《守护黄河秀美安澜》外,最高检挂牌督办的5起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在成功办结后,被多家中央媒体在世界环境日集中宣传。

“这一切成绩离不开党委、人大、政府的积极支持。截至目前,27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决定,均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徐向春表示。

同时,检察机关还致力于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投入绿水青山保卫战中。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8.6万余人,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各类线索1.9万余条,为检察办案提供有效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深化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衔接,推动落实信息资源共享、案件线索移送、配合调查取证等工作机制,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徐向春表示。

(本报记者杨璐嘉)

[责任编辑: 刘钊颖 陆青 翟焜]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