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深入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
时间:2022-04-10  作者:倪建军 王昱璇 冯耀辉 魏向东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在保护传承中汇聚创新发展力量

陕西:深入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

宝塔山、枣园、杨家岭……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答好时代考卷?陕西省检察机关通过深入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下称“寻保传”专项活动),以革命旧址做党史“教室”,用革命文物做党史“教材”,请当地群众做党史“教师”,把“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为实践课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中、体现在履职办案上,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有何深意

122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76处革命场馆,三个数字准确反映出陕西革命文物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序列完整、等级较高、内涵丰富的鲜明特点。对这些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历史的光荣见证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何做好司法保护工作,是陕西省检察机关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新时代命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以专项活动促进履职能力的提升,把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转化为开展好检察工作的强大动力。”2021年4月23日,陕西省检察院召开“寻保传”专项活动动员部署会,该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旭光在会上强调。

“‘寻保传’专项活动坚持全体干警齐动员、全省检察一盘棋、‘四大检察’齐发力,以寻访为基础、以办案尽职责、以体悟见成效。”陕西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杨辉介绍。寻访过程中,各级院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史研究室、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文物保护等部门对接,全面排查掌握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在加强保护过程中,对通过寻访、群众举报等途径发现的损坏革命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追究;对未及时纳入保护名录的革命文物,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组织干警在寻访、办案过程中,结合领悟到的革命精神即时撰写心得,使寻访、办案的过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程。

“‘寻保传’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年轻干警隔三差五就到南泥湾等重要红色旧址去,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良多,为日常办案注入精气神。”延安市宝塔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贾晓龙向记者展示了他手写的感悟诗词以及寻访札记,并表示这次专项活动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破解难题守护红色血脉

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护好红色文物是前提。这既是陕西省检察机关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的初衷,也是抓手。

商洛市商州区检察院办理的保护王家大院李先念住地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是一起私有产权性质的革命文物保护案。王家大院所有权人因经济困难,无法独自修缮,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积极推动文旅部门和当地政府协同发力,共同完成了修缮工作。

“是检察机关一次又一次地做工作,才让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没有消失,今后我一定守护好王家大院!”看着眼前修缮一新的院落,王家大院所有权人激动地说,他本人还被聘为旧址文物保护员,签订了《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

根据活动方案,“寻保传”专项活动重点对未依法划定、公布文物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违法在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工程等8类26项危害革命文物安全、破坏革命文物风貌、妨害革命文物管理等违法行为和问题进行专项监督,通过履职办案推动保护革命文物。

随着“寻保传”专项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难题被破解、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寻保传’专项活动成效显著,离不开创新设立的‘2837’模式。”陕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

记者了解到,所谓“2837”模式,即活动方案聚焦保护纪念设施和承载的红色革命精神2大范畴,监督未依法划定、公布革命文物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违法在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工程,违法修缮、迁移、拆除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违法危害革命文物安全,违法改变革命文物用途,违法破坏烈士纪念设施,妨害革命文物管理,涉革命文物诉讼案件的审判监督等8类重点,坚持寻访、办案、体悟3点并举,采取建档、联动、协作、指导、汇报、总结、跟踪7项具体措施,增强专项活动的可操作性。

2021年8月,延安市宝塔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南泥湾镇赵家河村寻访时,发现了一块刻有“模范炊事员关福祥之墓”的墓碑。经查,关福祥是359旅战士,墓碑所在地原为359旅英烈园,共埋葬200余名英烈。因时间久远,烈士陵园周围灌木丛生、坟冢塌陷,200余名烈士的坟墓已无迹可寻。

“我们深入寻访后,还发现359旅后方医院旧址,白求恩曾在这里救治过伤员。医院旧址的12孔窑洞内堆砌柴草杂物,破败不堪。”延安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边延梅说,这两处革命遗址均未被纳入地方保护名录,属于保护的2大范畴。

检察机关随即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向宝塔区政府等3家单位宣告送达了检察建议,并与10余家单位就南泥湾多处红色革命史迹集中连片保护问题达成共识。在检察机关7项具体措施的推动下,英烈园遗址和后方医院旧址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日前,116位烈士的身份信息被确认,遗址恢复重建项目已纳入全市整体土地空间利用规划,后方医院文物保护修缮方案也已编制完成。

如今,在寻访中体悟光荣历史、在办案中加深革命文化体悟、在体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寻保传”专项活动的常规动作。截至目前,陕西省检察机关已寻访红色遗迹1633处,立案406件,提出检察建议400件,推动认定文物15处、纳入革命文物名录44处,撰写寻访体悟文章812篇,2起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在对检察史料的抢救性保护中感悟初心使命

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检察处、陕甘宁边区高等检察处先后办公的地方,里面有4孔不起眼的旧窑洞。如今,这4孔旧窑洞被修葺一新,窑洞旁“陕甘宁边区检察史陈列室”的牌匾分外醒目,80余件珍贵历史图片和检察先辈遗物在这里展示。

住在陕甘宁边区检察史陈列室附近的老郝说:“检察院建起这个陈列室,不时有人来参观学习,这几孔窑洞立马有了活力,很有意义。”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为筹建陈列室,检察工作专班历时2个多月,行程8000余公里,先后6次重走、寻访陕甘宁边区30多个市、县(区),走访革命老区政法机关、档案馆等100余处,拜访老检察官、党史专家等500余人,查询和考证了大量红色检察史料。

李木庵,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检察处首任检察长,为人民检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1年,李木庵的后人李山应邀来到陈列室,站在祖父曾经工作的地方,他难掩激动:“你们做了一件抢救性的工作!4孔窑洞承载着人民检察史光荣的历程!”

以陈列室的建成为契机,2021年10月14日,陕甘宁边区检察史研讨会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举行,专家学者、检察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齐聚一堂,回顾人民检察事业走过的90年风雨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挖掘研究党绝对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检察制度的红色基因,积极探寻陕甘宁边区红色检察精神的时代价值。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三位特殊嘉宾——陕甘宁边区检察先驱的后代,共同缅怀为人民检察事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检察先辈们。

“我们必将能够从人民检察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促进陕甘宁边区红色检察理念和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检察改革创新”“边区检察职权配置体现浓厚的法律监督色彩,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围绕的核心”“办一起案子,传承一种精神”……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抓好、用好陕甘宁边区红色基因,不断开创新时代检察新篇章,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陕甘宁边区13年筚路蓝缕,凝聚了红色检察政治灵魂,夯实了红色检察为民本质,铸就了红色检察求是精髓,锻造了红色检察奋斗特性。”王旭光告诉记者,陕西省检察机关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入推进“寻保传”专项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检察监督履职、保护革命文物相融合,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检察力量。

(本报记者倪建军 见习记者王昱璇 通讯员冯耀辉 魏向东)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