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党史㊹】这些诗句,至今读来都令人激情澎湃
时间:2021-06-07  作者:  来源:《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共产党员网等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学好党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高检新媒体开设“跟着总书记学党史”专栏,号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延伸阅读

南昌起义:石破天惊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代英豪”群雕。人民日报记者 刘毅 摄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

起义旧址:见证历史荣光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五处旧址真实记录了当年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激烈鏖战的场景,是南昌起义的实物见证和八一精神的物质载体。

总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这是一座银灰色、回字形的中西合璧砖混结构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坐南朝北,屋顶是一个大平台,在当时,可凭栏鸟瞰南昌全城。领导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讲解员刘畅介绍,1927年7月26日、27日,叶挺、贺龙部队先后到达南昌。贺龙所率第20军第1师把江西大旅社整个租下来。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此宣告成立。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还原当年陈设的旧址,一楼的喜庆礼堂是前委会议室,会议室旁的9号房间是起义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军事参谋团办公室,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在此办公。一楼还设有警卫队住房,时任警卫班班长的粟裕就住在这里。战斗打响后,一楼临时设有卫生队救护室、战利品存放室。

刘畅介绍,江西大旅社的二楼、三楼当时汇聚了全国的革命精英。他们中有来自各地的工农运动领导者,也有中国共产党派来参加联席会议的各省代表。他们在这里商讨斗争策略,研究如何开展未来工作,整个大旅社都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气氛。四楼是政治宣传人员的活动场所。起义前后,这里灯火通明,宣传人员常常彻夜写标语、写传单。起义胜利后,大旅社便成为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各种通告、宣言和任职命令都从这里发出。

贺龙指挥部旧址:起义部队的战斗前沿阵地

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图

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部队从九江赶赴南昌,准备举行起义。第20军指挥部就设在宏道中学内。”讲解员刘俊凡介绍,贺龙曾这样解释道:“这里离牛行车站不远,一过江就到了,离敌人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很近,仅两三百米,而且地点位于两处正中,非常合适。”这为起义军侦察敌情,攻打敌总指挥部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主楼教室和礼堂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起义期间,军部各个机构就分别设在这里。刘俊凡介绍,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这里召开军官会议,发出了最新作战任务。8月1日凌晨,战斗打响了。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站在小楼前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总指挥部的战斗。由于敌军事先得到了叛徒的密报,抢占了鼓楼、端表楼等制高点,用猛烈火力向贺龙指挥部扫射。贺龙等人沉着指挥,当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时,他派自己的警卫连冲了上去,终于攻下南昌城内兵力最强、最顽固的敌人堡垒——敌总指挥部。

叶挺指挥部旧址:传达起义决定部署战斗任务

叶挺指挥部旧址现位于南昌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内。

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的叶挺指挥部旧址,是一栋工字形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该楼建于1925年,是当年教育学家熊育钖开办的心远中学校舍。

南昌起义时,叶挺所率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是起义主力军之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介绍,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叶挺将指挥部设在心远中学内的一栋校舍内。记者在复原的校舍看到,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总机房,楼下则是警卫连、通讯班和特务连住房。二楼会议室里配有陈列展览,展示了叶挺在南昌起义时的历史功绩。

“1927年7月30日下午,叶挺在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有40多位青年军官到会。”讲解员崔忆冬介绍,会上,叶挺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起义的决定及前敌委员会对形势的分析。7月31日战斗前夜,周恩来赶到叶挺总指挥部亲自视察。起义中,叶挺指挥第11军24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匡庐中学、贡院、新营房一带3个团的敌军,展现了“铁军”的威力。

(来源:《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共产党员网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求是网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人民日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央视频)

(文案整理:杨柳 潘伟 制图:王翊乔)

[责任编辑: 刘家墉]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