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关注最高检工作报告(之五)
时间:2021-03-11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林青代表:加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权益保护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李钰之 见习记者郭璐璐)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检察机关切实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办理涉港澳台和涉侨案件。浙江青田“检侨之家”以远程视频为海外华侨解申诉难题。

短短几十个字,引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台联副会长林青的关注。结合曾应邀到闽视察的体会,林青代表说,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台企知识产权犯罪,充分发挥职能为台企排忧解难,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建议进一步加大法治护航力度,依法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检侨之家’能免去不少人因官司带来的奔波,是一项务实的保障举措,好的经验要及时梳理总结,进一步推广。”同时,林青代表建议探索多方式矛盾化解机制,发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自身优势,邀请其作为调解员参与矛盾化解。检察机关要与台联、侨联加强沟通,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合力化解涉台、涉外矛盾纠纷。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台资企业要积极参与新基建项目,共享发展机遇。

丰晓敏代表:坚决严惩伤医扰医犯罪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戴佳)“近年来,检察机关坚决严惩伤医扰医犯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最高检工作报告透露的起诉伤医犯罪人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丰晓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时,我都迫不及待地打开报告查找有关打击暴力伤医犯罪的内容。因为这几年,检察机关对伤医案件很重视,打击有力。”丰晓敏代表说,看到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起诉496人,在前两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同比再下降69.7%”后,她感到欣慰。“这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检察机关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方面、在伤医案件的处理方面做了许多非常有力度的工作。”

丰晓敏代表说,对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伤医案件,检察机关依法从快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每一个伤医案件的正确处理,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导向。医生感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全身心地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丰晓敏代表说。

步正合代表:对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必须要跟上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李钰之 见习记者刘亭亭)“在听取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过程中,除了感受到捍卫公平正义的力量感,还感受到满满温暖。”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染整厂定型车间主任步正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有爱无碍”让残障人士放心出门;针对“无码老人”出行、消费困难,开展信息无障碍公益诉讼,督促职能部门消除“数字鸿沟”;与全国妇联完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协作机制等,从解决特殊群体最基本生活保障做起,足见检察机关对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视和努力。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全国两会为外来务工群体发声,到今年重视农村养老服务的建议,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始终牵动着步正合代表的心。步正合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特殊群体维权意识普遍较弱,权利受侵害时往往会“自认倒霉”默默忍受。对此,步正合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增强精准普法力度,向特殊群体传递维权底气、提供维权渠道。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必须要跟上。对于“无人养老”的老人,步正合代表希望对不赡养父母的子女加大处罚力度。步正合代表还建议,继续加强对务工人员讨薪的法律援助,强化司法联动,加强对恶意欠薪企业或个人的惩处力度。

袁海波代表:再小的案件也是民生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刘亚)“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亮点纷呈,既贴民生接地气,又让人热血澎湃。特别是对一些民生‘小案’的处理,彰显出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法理情兼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袁家营村民小组村民袁海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12月,浙江发生一起两男子偷拍取快递女子并造谣其出轨的事件,检察机关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对此立案侦查,自诉转公诉。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指出,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司法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件件连着民心,都是“天大的事”。轻罪不是无罪、更不是无害,可依法轻处但决不放纵。

“再小的案子也是民生。对于此类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案,司法机关应担追诉之责,不能让被害人对维权有畏难之感。”袁海波代表认为,当前网络暴力层出不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不仅传达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也彰显了司法机关依法惩治网络乱象、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决心。

郭艳玲代表:让损害公共利益的人付出代价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闫晶晶 见习记者单鸽)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业推广研究员郭艳玲参加工作30多年来只做两件事:保护草原生态和推广农业技术。听了最高检工作报告后,她感慨:“食药安全和生态环境都事关公共利益,违法犯罪就要重惩重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郭艳玲代表动情地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要始终脚踩泥土,奋战乡村振兴,力争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入口的粮食要安全,生态环境也要保护到位。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两个案例:最高检指导江西检察机关办理一起外地跨省倾倒废液严重危害村民饮水安全案,因危害公益后果仍在持续,首次适用民法典变更诉讼请求:诉请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同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得到法院支持;指导广东、陕西、宁夏等地检察机关探索危害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督促落实从业禁止。

“赚‘黑心钱’必须重惩重罚,做实不敢犯、促进不能犯。提振人心!”郭艳玲代表说,检察机关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让为攫取非法利益而肆意损害公共利益的人付出代价,展现了检察机关勇于亮剑、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决心。

杨伟坤代表:切实维护群众获得感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史兆琨)“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最高检对严重损害群众获得感的犯罪,秉持尽管案值不大也坚决惩治的做法,得到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农工党保定市委主委杨伟坤的点赞。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一个案例,一搬家公司低价揽活,再将约定的数百元坐地起价10余倍,敲诈勒索31起,检察机关依法追诉19人,铲平喜迁新居的“路障”。“这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扎实办好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推法治更暖民心。”杨伟坤代表说。

杨伟坤代表认为,最高检以群众身边事为切入点,对赚“黑心钱”的不法行为重惩重罚,做实不敢犯、促进不能犯,切实维护群众获得感,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这背后折射的是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不懈努力,是运用法治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自觉与担当。

“最高检工作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司法政策的风向标,既书写一个时期法治的进步,又记录着整个社会的变迁。检察机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伟坤代表表示。

庹勤慧代表:推进公益诉讼走深走实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闫晶晶 见习记者单鸽)“检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都亟须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来解决。”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庹勤慧与30位代表联名提交了议案,建议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她同时表示,要进一步规范办案,推动新时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检察机关修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制定公益诉讼办案规范,严格依法履职。发布指导性案例9批34件、典型案例81批525件,要求强制检索、参照办案。

记者了解到,这些指导性案例都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比较新颖,具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案例,各地检察机关遇到相似情况均可参照办案。

“公益诉讼是一项新制度,检察机关根据实践需要修订监督规则、制定办案规范,夯实制度,健全规则,不断探索,让规范办案、依法履职贯穿工作始终,才能办好案,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庹勤慧代表表示,党和人民对公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检察机关鼓足干劲,推进公益诉讼走深走实。

郭晶晶代表:案例是检察官办案实践的“教科书”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史兆琨)参加团组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副主任郭晶晶对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的“发布指导性案例9批34件、典型案例81批525件,要求强制检索、参照办案”感触较深。

“翻阅近年来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以案例丈量检察履职的坚实足迹。”郭晶晶代表说,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来感触的。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效果,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检验。在指导性案例的指引下,办案检察官们以一件件高质效案件,为人民至上、公正司法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在郭晶晶代表看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直面司法实践中的各类“痛点”“难点”,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最高检认真谋划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思路,对加强案例指导工作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发布的这些案例不是摆设,应作为检察官办案实践的‘教科书’。最高检工作报告要求强制检索、参照办案,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郭晶晶代表表示。

翁丽芬代表:小刊物展现了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杨波 范跃红)听取完最高检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对报告中提到的一本名为《镜鉴》的刊物印象深刻。采访中,她向本报记者表示,最高检创办《镜鉴》,反思违纪违法、错案教训,引以为戒,充分展现了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

翁丽芬代表告诉记者,这几年,最高检领导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对检察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不手软,逢问必录、适时向社会公布检察机关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情况,表明了从严治检的态度和决心。“据我了解,过去一年,最高检强化内部监督,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而且不遮丑、不护短,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这既便于人民群众更加直接监督检察机关,又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自信。”翁丽芬代表说,希望2021年最高检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监督,严纪律,强作风,让每一名检察干警都保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执着,接续垦荒之力,追梦奋进,书写司法公正为民的新答卷。

徐滔代表:这样的“法治偶像”我们非常欢迎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记者谢文英)近年来,检察官、法官、公安民警等法治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镜头前。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多少人曾经是被法治题材电影、电视剧作品吸引,长大后投身法治工作的?这样的‘法治偶像’我们非常欢迎。”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最高检会同中央媒体评选出了“新时代最美检察官”,组织优秀公诉人竞赛等业务练兵,通报表扬49名优秀检察官、30个优秀办案团队。

“他们中间有跟暴恐势力坚持斗争的少数民族检察官,有从事公益诉讼为‘无声者’讨公道的守护者,还有在丈夫离世后一边撑起家庭一边为涉罪未成年人送去关爱的检察官‘妈妈’。”看了“新时代最美检察官”的事迹后,徐滔代表不禁感慨:“她们的美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美,十几年、几十年埋头在各自的岗位上,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她们的美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美,面对司法办案中时时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从来不问敢不敢,只问该不该;她们的美是‘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美,律人者先律己,治国者先修身,她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品德和严格的职业操守,守护着这支队伍的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我们所有生活在法治天空下的人,都应该为她们的美致敬。”

陈乃科代表:“案-件比”,一项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创新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于潇)“最高检‘案-件比’概念的提出,深得民心。可以预见,这一概念将会对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产生推动作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对“案-件比”给予颇高评价。

陈乃科代表认为,这一司法领域的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体现。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刑事检察“案-件比”1∶1.43,“件”同比下降0.44,压减了41.2万个非必要办案环节、统计中的“案件”。流程缩减的背后,是检察理念、作风的转变:延长审查起诉期限、退回补充侦查大幅度下降,自行补充侦查、不捕不诉率大幅度上升,办案质效提升明显。

“张军检察长报告‘案-件比’相关工作时,全场掌声热烈。在代表审议时,这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陈乃科代表注意到这个细节——代表们对“案-件比”评价很高、反响热烈。

“把案件当作‘皮球’踢来踢去,三五年不结案,侵犯的不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更会降低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陈乃科代表表示,最高检以“案-件比”为抓手,有助于实现检察办案又快又好的目标。

郝世玲代表: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全媒体记者于潇)“检察机关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展示了一种担当和决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推动整个司法风气的好转。”就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从严治检”内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民警郝世玲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作为一名公安系统的代表,在实际工作中,我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正有着非常高的期待。”郝世玲代表说,如果每个人都去托关系、打招呼、问案子,不仅会严重妨碍司法公正,也给基层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担,直接影响政法队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作为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郝世玲对当地检察机关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陕西检察机关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自我主动加压,不仅规范了办案,也向社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她说。

“全年记录报告过问干预案件等事项67763件,是前两年总数的5.8倍。”对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数字,郝世玲代表表示,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希望在最高检的领导下,全国检察机关再接再厉,把这项制度执行落实好。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