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下城区:破“三难”推动民事检察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1-13  作者:王晓光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检察院检察长 王晓光

近年来,我院主动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适应“做强民事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创新与传承并举,努力破解案源、质效、治理三大掣肘民事检察的瓶颈制约,推动民事监督与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深度融合。2019年至今,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162件,监督数量同比提升3.5倍,监督质效稳居杭州市前茅。

优化监督模式,着力破解“案源不足”难题。一是从“坐堂问案”向“主动出击”转变。扭转“坐等申诉”惯性思维,坚持“依申请”与“依职权”监督并重。二是从“个案审查”向“类案监督”转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程序类型化问题,做好民事“检察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个案向类案延伸,提升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就85起网络司法拍卖中的税费承担违法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法院与税务机关建立配套衔接机制,为规范此类问题提供了下城样本。三是从“单打独斗”向“聚力借力”转变。找准检察监督与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融合点,与区委政法委共建常态化案件评查联合机制,明确检察院可对每期评查的主题、范围提出建议。2020年以来共对200件审判和执行案件开展联合监督,从中发现63起案件存在不同程度违法问题。

坚持精准监督,着力破解“不善监督”难题。一是以公开听证促公正规范。探索制定《公开听证流程》等规范文件。在省市院指导下,我院就一起有较大争议的典当纠纷案,召开全省首例民事检察公开听证观摩会,为全省开展民事检察公开听证提供模板。二是以调查核实促精准监督。充分运用询问、鉴定、勘验、检查等调查核实手段,厘清案件事实,为监督结果的精准性夯实基础。三是以“智慧外脑”促疑案办理。积极发挥专家咨询平台“外脑智库”的作用,促进疑难复杂案件的精准办理。

善用监督智慧,着力破解“监督与治理融合”难题。一是融入治理现代化。拓展民事监督参与治理、化解矛盾的路径,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王怡力检察官工作室”检调对接品牌,精准发力降低民事“案-件比”,助力诉源治理。成功调处、息诉了一批申诉案件。二是联手破解“执行难”。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与区法院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执行监督的协作机制,规范民事执行监督中的信息共享、案卷调阅、专项监督等工作。将法律监督融入中心城区治理现代化大格局,推动区委将法院及相关单位接受检察监督情况纳入全区综合考评,推动政法委对全区保障法律监督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营造尊重、支持、配合监督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