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为培养学习型放心型专家型人才搭建平台
时间:2020-12-18  作者:沈静芳 高顺华 王智慧 刘梦琪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

内蒙古包头:为培养学习型放心型专家型人才搭建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检察机关聚焦基层人才短缺、能力不足难题,推进“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人才培养工作向基层延伸,为培养学习型、放心型、专家型人才搭建平台,指导推进基层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实打实解决基层办案困难

抓牢一线指挥棒,加大包头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内设机构联系基层检察院的指导力度,搭建“网呈答疑”“互派交流”“以工代训”等学习平台,将“1带N”人才培养向基层延伸,实打实解决基层办案困难。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仅如实供述其中一罪或者部分罪名事实的能否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基层检察院在第一检察部的网呈会议中提问。“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仅如实供述其中一罪或者部分罪名事实的,全案不作认罪的认定,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如实供述的部分,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第一检察部“导师”当场解答。这种定期“网呈答疑”不仅及时解决了基层检察院办案过程中的各类疑难问题,同时也为上下级、同级之间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达到解决一个,辐射一片的效果。截至目前,开展“网呈答疑”41期1260人次。

“以工代训”传帮带。针对基层检察院现有聘任制书记员、新录用人员对工作不熟悉,边远地区人员思路不宽等突出问题,创新“检察官教检察官”的授课形式,开展“以工代训”,基层人员带着问题到市检察院对口部门实战学习一周,由市检察院业务骨干面对面、手把手帮助基层检察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必备知识、技能和经验,让学员迅速适应岗位、进入状态。目前,该院展条线“以工代训”112人次。

“互派交流”促提升。在调研中,各基层检察院提出个性化“点单”需求,包头市检察院通过搭建“互派交流”平台推行“订单式”培训。定点院领导班子成员精心组织各条线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到各基层检察院开展业务指导。目前,包头市检察院10个内设机构分别围绕如何发现督促履职案件线索,做好行政非诉执行工作、规范制作检察建议、涉检信访事项受理等问题开展互派交流共371人次。

“捕诉一体后,对办案人员的庭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次市检察院派全区优秀公诉人景南南到我院参与办案,从基本的阅卷,熟悉卷宗到庭前准备,在她的言传身教中,我院干警在办案思路、办案技巧、办案细节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他们非常喜欢这种交流。”昆都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许莉说。

领航示范“10+10+2”

针对基层司法办案中存在的纪律作风问题、案件质量问题、履职能力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抓好检察业务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以“支部引领”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能。包头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10个基层检察院、市检察院10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张章宝、潘志荣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贯彻十九大精神·包头检察在路上‘10+10+2’党建阵地”领航示范作用,形成“党支部抓引领、党小组抓落实、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支部政治轮训模式。各党支部通过“专题党课+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个人学习提升”确保支部政治轮训立体化、全方位。通过开展一对一警示教育党风廉政谈心谈话,查找案件办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把党的建设融入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每一名检察人员、每一项检察工作中,让政治培训实起来、党建工作严起来、警示教育活起来。

以“案件质量评查”提升规范执法意识。今年8月,包头市检察机关组成6个评查组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已经生效的60件案件,分别从实体、程序等方面开展评查,共查找出18大类问题。通过对案件“挑刺找茬”,发挥考核工作风向标指挥棒作用,使办案质效在考核中得以充分体现。

以“教、学、练、战”提升规范办案素能。今年以来,包头市检察机关落实《内蒙古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听庭评议、提升素能”活动实施方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围绕公诉人在庭审中法律文书质量、法庭辩论等方面的表现提出评议意见,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刑事检察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全市刑事检察队伍的出庭水平和履职能力。

教育培训真改进真变化

针对基层检察院提出的条线岗位间培训不均衡、参加高层次培训机会少等问题,提出高层次培训常态化、“外脑”拓宽视野、开设“1带N导师小课堂”“1带N业务骨干精品课堂”“1带N特邀专家讲堂”等措施,让基层检察人员切身感受到教育培训的真改进真变化。

组织高层次培训。本着“着眼实战、务实管用”的原则,组织包头市检察机关100余名干警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1带N”综合素能培训班,并将高层次外出培训列入每年年度培训计划。近两年,包头市检察院先后邀请高校专家举办6次“1带N”月讲堂,最大限度帮助基层检察人员打开思路,提升素能。

“作为一名检察新兵,能够有机会来到国家检察官学院感到非常幸运,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时,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问题与导师、学员共同探讨,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时学员刘佳麟说。

借助“外脑”拓宽培养渠道。探索联合培养模式,从法院、高校和律师界聘请4位导师助力“1带N”人才培养。利用刑事法学研究会平台,先后围绕“如何构建提前介入轻微刑事案件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信用卡诈骗的认定”等课题组织导师、学员和各位理事、专家开展法学理论与实务的深度研讨,指导办案人员提升案件办理和分析能力。

昆都仑区检察院王鹤参加完培训获益良多,他表示:“参加公益诉讼快速取证勘察箱的培训,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智力开发,有助于全面提高公益诉讼履职能力、发现线索的能力、固定证据的能力。”

“1带N”精品课堂直达基层。在培养“深度”上下功夫,今年以来,“1带N”导师和两级院业务骨干上讲台,以视频网呈形式开设“1带N”导师小课堂、业务骨干精品课堂、特邀专家讲堂,保障疫情期间培训不打烊。年初,针对一些宣传人员在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制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由包头市检察机关2名宣传骨干结合自身工作,围绕漫画创作、视频制作对检察宣传人员进行手把手传帮带。

视频制作“小白”、包头市检察院政治部宣教部王雅娇听课后信心满满,“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检察宣传工作实践中,用画面记录下包头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高顺华 王智慧  刘梦琪)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