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真心想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一切阻碍都将迎刃而解。
她深耕民事检察业务14年,先后在基层检察院、分院、市院三级检察机关工作;她勇挑重担,办理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民事案件,两次荣立三等功。她,就是北京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人才库成员、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孙曼。
善于从个案延伸到类案的监督能手
2010年,研究生刚毕业的孙曼入职检察院,在新入职人员的培训中,一位检察教官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优秀的检察官一定是从办理海量案件中走出来的。”孙曼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2013年,孙曼办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原审判决在分割离婚财产时,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出资10万元购买的某公司原始股票分配给一方,将价值10万元的小轿车作为同等价值财产分配给另一方,分得小轿车的一方不服,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孙曼经调查核实查明,法院判决作出时,双方出资购买的股票价值已高达百万余元,与10万元的轿车在实际价值上相差甚远。为此,她比对了北京市其他区的相关判例,发现了诸多类似案件。对该案提出监督意见,并综合分析其他区域的类似案件后,检察机关制发了北京市跨区域类案检察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
孙曼认为,只对个案进行监督,其效果不能覆盖其他区域,亦不能更好地彰显出监督的价值。2020年,在办理某自然人与大宗商品交易所之间期货投资案中,孙曼敏锐地意识到,该案中所涉及的期货产品可能存在未经报批的情形。经多次走访相关行业协会、听取专业意见、组织检察听证并调查核实关键性证据,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案涉期货交易品种为未经报批的产品,案涉合同根本性质为非法期货交易,该合同应当无效。她所在办案组依法提出检察监督意见,为当事人挽回300余万元损失,也结束了当事人长达8年的维权之路。
“想要实现精准监督,就不能拘泥于‘卷宗’本身,还要从‘卷宗’出发,去多调查、多走访。”孙曼说。
掌握“四心”秘诀的和解高手
“孙曼在办理和解案件上‘有一手’,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很多看似有着不可调和矛盾的当事人都能握手言和。”同事孙小涵这样评价孙曼。
2018年,在办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中,孙曼多次实地走访后,发现确实存在施工方使用了申请人部分建筑物资而未在总工程款中予以扣除的行为,她数次往返施工地,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最终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化解了这起历经7次诉讼长达数十年的矛盾纠纷。
“没有人愿意打官司,无论冲突有多么激烈,当事人的内心都是希望尽快翻篇,投入新生活。我们要把握住这个点,做好当事人的心理工作。”在办理了大量的和解案件后,孙曼将检察和解的“秘诀”归结为四个“心”——心中有数、苦口婆心、将心比心、真心诚意。她说,只要真心想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一切阻碍都将迎刃而解。
2019年,孙曼办理了一起车辆买卖合同纠纷监督案,4S店与消费者因贷款问题陷入诉讼,生效判决下达4年后该案依旧未能执行。4S店的货款无法收回,消费者也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虽然综合相关事实,无法支持消费者的申请监督理由,但如果只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双方之间的矛盾仍无法得到解决。”孙曼告诉记者,在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十余次之后,她发现“僵持的冰山终于有了消融的痕迹”,于是将当事人约至4S店现场释法说理,并邀请法院执行部门的人员当面见证,最终,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达成和解,消费者现场支付了购车款,4S店则免除了所有利息。一场僵持数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化解。
“促进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一旦促成,绝对是一件能体现司法温度、充满意义的事情。”孙曼说。
以赛促练、反哺办案的竞赛选手
新时代民事检察工作对承办人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成员,孙曼曾多次受邀为各地检察官进行授课,分享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的所思所想。
“孙曼讲授的《民事检察工作中的产品思维》课程新颖独到,让我对民事检察工作的思路有了新的认识!”贵阳市乌当区检察院检察官王美静说。多次授课后,孙曼收获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粉丝”。
工作中,孙曼注重理论研究并反哺办案,她参与并撰写的《民事诉讼监督长效机制研究》等十余篇重点课题在《人民检察》等刊物发表,并获北京市检察院“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此外,在北京市检察院开展的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系列专项行动中,孙曼勇挑重担,主笔起草了北京市检察院与北京市公安局协同开展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和调查的工作机制,在与公安机关多次沟通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完成会签,并印发指导全市民事检察条线施行。
同时,孙曼协助团队在“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专项案件中排查各类线索20万余条,查明了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司法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的手段,大肆收取高额手续费并形成灰黑产业链的真相,并通过民事诉讼监督铲除了灰黑产业链,保障了公积金管理秩序。今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北京市检察院基于办案实践研发的“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法律监督模型”荣获三等奖。
在北京市检察机关2021年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中,孙曼以第一名的总成绩斩获全市民事检察“业务能手”称号。面对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的层层选拔,她坚定地作出了备战抉择。
“当时想到了武林高手在大雪封山中历经7天7夜的华山论剑,我想通过这场竞赛,知道自己在全国是什么样的水平。”孙曼说。
备赛期间,孙曼重新系统学习了民商事法律法规,地毯式地复习了所有民事检察业务的相关知识点。她把典型案例、重点法条通过手机录制成语音条目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反复聆听,把涂满了记号笔痕迹和标签的各类书籍、指导性案例放至案头反复品读。“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知识体系的重塑和自我认知的提升。”孙曼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曼最终斩获全国“业务标兵”的荣誉称号。竞赛落幕后,她又以“归零”的心态回到岗位上,投入到了民事检察的监督办案中。
“民事案就是民生案。”孙曼说,她会始终牢记首都民事检察官这一身份,时刻牢记肩上的使命,把竞赛里“求极致”的信念贯彻到日常实践中,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道路上前行。
(本报记者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