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检察机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时间:2022-07-22  作者:张吟丰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导师带新人 “小白”成“标兵”

湖南省检察机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衡阳市检察院导师邹学韬向学员讲解检察信息撰写技巧

娄底市检察院导师谢特波为学员讲解新媒体创意制作

韶山市检察院导师丹阳带领学员进行实地调查取证

新时代检察赶考路上,如何固本强基提升检察人员综合素能?如何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如何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湖南省检察院党组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破题之路,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为契机,创新培训思路,充分发挥检察优秀人才传帮带作用,推出了“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战式岗位练兵和素能提升。经过一年多实践,该模式已成为湖南省检察机关助推新进检察人员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全省铺开“导师带新人”

常宁市检察院青年干警王敏是法律科班毕业,2020年12月进入该院第二检察部工作后,主要职责是协助检察官办理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但入职之初,他工作起来很不适应。“在基层检察院,一名优秀的检察办案人员成长周期一般是3至5年。入职就面对复杂疑难案件,这给王敏带来极大挑战,工作中感觉比较吃力。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导师传帮带,可使其迅速转变角色、直接汲取实战经验,早日成长为业务能手。”王敏的导师周亦芬说道。

“基层检察院普遍反映新进干警专业培训少、素能提升慢、成长周期长,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职责要求。”湖南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处处长蒋智勇告诉记者,2021年初,湖南省检察院采取座谈研讨、谈话交流、在线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检察人员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省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人才集中,基层检察院干警思维观念与素能跟不上。

为解决供需矛盾,湖南省检察院以需求为导向,从更新培训理念、细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入手,充分发挥省市检察院人才优势,推出“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战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新进检察人员快速提升素质能力。

蒋智勇介绍,“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模式以全省检察机关各条线优秀业务骨干为基础建立导师资源库,统筹构建导师与新进检察人员点对点、面对面结对辅导培训关系,并在全省检察机关全面铺开。2021年,通过个人报名、部门推荐、组织考察,65名进入湖南省检察院导师资源库的业务精英结对新进干警153人,其中基层检察院干警117人;市县两级检察院197名导师结对新进干警256人。

导师和结对学员双向互动、共同发力。导师言传身教,综合施策,注重思想、作风、业务的带动,帮助学员端正态度,引导学员讲政治、讲奉献、讲担当,为学员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列出重点学习书目,采取跟班学习、送教上门、指导办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结对学员提升综合素能。2021年,在结对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检察机关60余名结对学员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逼”着学员快速成长

岳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助理稂丹丹虽是硕士研究生,但因到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工作时间不长,办案经验不足。为此,带她的导师注重以案为教,指导她参与办理全省首例养殖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提起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等多起疑难复杂案件。同时,以办精品案件为目标,导师要求她根据工作计划制作调查方案,及时调查取证,对办案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随时分析研判,并推荐她到岳阳市生态环境局挂职锻炼,“逼”着她去熟悉典型案例,迅速进入办案状态。没多久,在湖南省首届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技能竞赛中,稂丹丹获评“十佳标兵”和“优秀论辩奖”,并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

在“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下,湖南省各级检察院精准施策推出创新举措,持续提升青年检察干警综合素能,各地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从建立微信群、导师指导学员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并提交管理部门开始,湖南省各级检察院政治部对辖区“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工作出台精细化管理措施。娄底市检察院制定“导师带新人”培训管理规定,政治部定期召开两级院“导师带新人”培训推进会,导师与学员分别分享“带新感悟”和学习心得。湘潭市检察院开辟“我与导师共成长”园地,集中推送学员学习培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形成“学员感悟、导师评价、政治部总结”的管理模式。株洲市检察院印发培训考核评价工作通知,明确了导师带学员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以及“十佳”评选标准。

张家界市检察机关品牌创建初见成效。慈利县检察院打造的“慈检青年说”参加人数逐期递增,已成为助推青年干警业务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永定区检察院推出的“菁菁之窗”,着力培养未检人才,组织员额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校园霸凌事件明显减少。

常德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蒋迅与检察官助理雷姗组建了未检办案组,并确立师徒结对关系。两人多次深入沟通,蒋迅在了解雷姗的需求后,精准施训,采取学员自学、导师抽考、以案带训方式,分前期构建理念、中期实践带训、后期集中训练三个阶段铺开,以此提升雷姗的办案理念和综合能力。历经集训淬炼和个人拼搏,雷姗去年10月在第三届湖南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中斩获未检标兵和最佳写作奖。

“实战”是最好的带教

“‘导师带新人’最终要落脚到办案能力提升上,‘实战’是最好的带教。”宁乡市检察院检察官龚娣对“导师带新人”人才培养模式感悟深刻。2021年6月,她的导师——湖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姚红在工作交流群中分享了一条志愿者组织举报的信息,其中就有发生在宁乡市的非法倾倒固体垃圾行为。

宁乡市检察院受案后,龚娣实地调查发现多处倾倒点位置隐秘,固体垃圾主要为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水泥砖块既没有扬尘污染也不会腐败变质,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案件能否顺利办下去的关键,龚娣向姚红打电话求教。“建筑垃圾经雨水冲刷,很可能会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带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龚娣根据姚红的建议转变调查思路,很快找到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有力证据。随后,该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筑垃圾很快被清运,土地也恢复了耕种条件。在姚红的鞭策和鼓励下,龚娣以案件为基础,将媒体平台作为“演讲台”,积极对外宣讲办案故事,她办理的案件在最高检组织的2021年度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百佳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案例。

丁零零!一天深夜,醴陵市检察院青年干警邓水良的手机响了。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了导师——湖南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胡细罗浑厚的声音:“水良,你今天说的那起案件,应该定性为行政裁判执行监督,你们办案思路应更广些,可以再查查是否还有类似案件,如果有,可以通过发送类案检察建议,在纠正个案违法的同时,推动法院完善审判程序,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深夜接到导师的电话,邓水良已经习以为常。邓水良与胡细罗结为师徒关系后,工作中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就是向导师求教。邓水良在办案时,对一起案件究竟定性为非诉执行还是生效裁判执行把握不准。在导师的指导下,他随即进行类案检索,发现当地法院在多起案件中存在送达违法、终结程序不规范等违法问题。检察院遂向法院发出类案检察建议,法院全部采纳,系统规范了行政诉讼执行案件办理程序。今年4月,该院入选最高检第三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在导师精心指导下,学员们办理或参与办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办案能力明显提升。在长沙市检察院,学员们参与办理的突出整治虚假诉讼、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打击违法电视广告、转租廉租房等领域典型案件,使得公益保护理念深入民生、深植民心。长沙县检察院学员滕拓在导师指导下办理的湖南自贸区成立以来首起重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被央视《走近一线检察官》栏目在线直播。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学员刘林玲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很快就从一名业务“小白”成长为执检业务骨干,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监督、财产刑执行监督等多项创新性工作获得上级院肯定。韶山市检察院学员康佳萱参与办理的毛新梅等15名散葬烈士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入选湖南省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张吟丰)

[责任编辑: 王跃]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