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让台商台企安心经营放心创业
时间:2021-03-14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部分省市检察机关涉台检察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

福建省检察院、省台港澳办联合走访慰问在闽过春节的台企。

参加涉台检察工作现场会代表调研“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厦门市检察院检察官送法进台企。

“新的一年,祝愿在闽台湾同胞工作生活更舒心,企业更红火!”今年2月9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两家台资企业里,前来走访慰问的福建省检察院和省台港澳办领导,与企业高管一起座谈交流,问所难,听意见,拉家常,谈愿景,话发展,共祝明天更美好。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常年在闽居住、生活的台胞达15万人,全省有3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和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现有台资企业10206家,成为福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福建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对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一室一员”涉台检察联络工作品牌,设立涉台检察展示平台,持续推进“司法服务+司法保障+司法交流”的涉台检察工作模式,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贡献检察力量。

一室一员:服务更贴心

漳浦县4家台资企业曾为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打了5年官司,两级法院先后作出4份判决,矛盾纠纷仍无法化解。漳州市检察院接到台胞检察联络员上报的情况反映后,深入走访企业释法说理,邀请台胞检察联络员和有关部门积极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了争议。

“促进闽台融合发展,让台胞台企在福建‘第一家园’感受到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作为,为台胞台企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叶燕培介绍,创设“一室(涉台检察联络室)一员(台胞检察联络员)”工作机制,就是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加优质司法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

据介绍,早在2012年,厦门、漳州两地检察机关就探索设立涉台检察联络室,聘请台胞担任检察联络员。目前,福建省检察机关已设立涉台检察联络室(站、点)50个,覆盖全省,聘任162名台胞担任检察联络员。“一室一员”成为联系台胞台企的“连心桥”。这一创新做法被纳入2019年福建省委《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写进2020年全国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2020年12月,最高检在厦门召开现场会,并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这一做法。

在厦门,检察机关先后4次聘请知名台商、台胞担任检察联络员,构建覆盖全市的“室(站)——点——员”涉台检察联络服务三级网络,开辟台胞台企投诉快速反应绿色通道,率先在台湾青年大陆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设立检察室,提供“一站式”服务。

几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邀请台胞检察联络员参加检察开放日、羁押必要性审查、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旁听庭审等活动,听取台胞检察联络员意见74件次。“有了‘一室一员’,台商台企反映涉法诉求更畅通了,也感受到检察服务更接地气、更贴心了。”大陆首批台胞检察联络员、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负责人说。

平等保护:创业更安心

某台企两名员工因琐事发生口角后,一人纠集十余名社会青年到厂区斗殴,影响了生产秩序。案发后,龙海市检察院提前介入,专人专案办理,从快批捕起诉,使涉案人员受到应有惩罚……这是该院以专业化、一体化办案,平等保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一个实例。

让台商台企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用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福建省检察院率先出台依法保障台胞台企权益“18条意见”,把对台胞与大陆同胞的同等待遇,在司法保障上落实落细,增强台胞台企归属感、获得感、安全感。检察机关的探索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积累了工作经验。

——坚持平等化保护。探索开展个性化帮扶教育,增进台胞台企对祖国大陆司法文明和法治进步的认同。福州、厦门、漳州、平潭等地推广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起诉公开听证及宣告制度等,对情节轻微、危害较小、能够真诚认罪悔罪的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依法宣告不起诉决定或者建议法院适用缓刑23件52人。

——坚持专业化办案。厦门市海沧区检察院和平潭检察院结合落实“捕诉一体”机制,探索建立涉台案件集中管辖制度、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和“定人、定时、定案”办案责任制。漳州、泉州、三明、宁德等地探索开展专人专组办理涉台案件模式,有效提升涉台检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坚持一体化履职。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控告申诉、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既严厉打击侵犯台胞台企人身财产权利犯罪,又注重保护涉案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努力让台胞台企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9年,在内设机构改革中,福建省检察院和厦门市检察院专门组建涉台检察业务部门,其他检察院均确定一个业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涉台检察工作,为坚持“三化”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

互动研讨:交流更舒心

“将来我们建基地,可复制这个展示平台的内容与形式,让台胞台企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馨与暖意。”2020年12月24日,在厦门参加全国部分省市检察机关涉台检察工作现场会的一名与会代表,在参观福建涉台检察展示平台——厦门台胞台企权益保护法治宣传基地后表示。

该平台全景展示中央对台方针、闽台融合发展、检察交流合作、台胞台企权益保护等内容。自2019年8月建成以来,已接待台胞检察联络员、在闽台胞台商、两岸法律人士等38批662人次。

“该平台的投入使用,也为展示两岸司法交流成果提供了崭新平台。”福建省检察院第十一检察部主任王桦介绍,在最高检的领导下,推动两岸司法界和法学界互动交流、真诚沟通,福建检察机关走在前,也做在前,为促进两岸民生福祉、弘扬中华文化共同进步贡献检察力量和智慧。

以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讨会为例,福建已连续举办五届,研讨的议题从“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制度的发展”到“海峡两岸检察制度之比较”,再到“刑事诉讼制度与检察权”和“借鉴与发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之比较”,无一不是两岸检察制度和检察实务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研讨会已成为两岸法律人增进互信的桥梁纽带,展示两岸法治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成为思想观点碰撞的学术盛宴。”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对台办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下称《决定》),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完善涉台检察工作模式,推广‘一室一员’工作机制,发挥对台司法互助二级窗口优势,切实保障台胞台企享有与大陆居民和企业同等的诉讼权利,为强化闽台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探索建立涉台案件集中管辖、集中办理和备案审查制度,深化专业化办案模式;发挥研讨会、法治宣传基地等平台作用,促进两岸民间法律交流;总结推广‘一室一员’工作机制,加强涉台典型案例指导和宣传,扩大办案效果和影响。”叶燕培说,推动新时代涉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福建检察机关将以落实《决定》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为全国检察机关提供福建样本。

(本报记者 张仁平)

漳州:关口前移帮企业消除法律风险

东山县检察院在走访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时,发现某台商被人诈骗,随后依监督程序,为这名台商挽回损失6万余元。“没想到,检察官一个走访就走进了台胞的心里,了却了一桩心事。”东山县台企联谊会负责人感慨道。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如今成为许多台商台企投资兴业的热土。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漳州市检察机关深化“走访百家台资企业”活动,近年来,两级检察机关共走访台企442家次,化解涉台矛盾纠纷11件,为台商台企安心经营放心创业提供司法保障。

为便于台商台企反映诉求,漳州市两级检察院将走访关口前移,先后聘任台胞检察联络员122名,设立16个涉台检察联络室(点),通过定点接访、定期巡回、定向服务的方式,了解、回应、助力解决台胞台企在工作生活、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倾心尽力排忧解难,不断增强法律服务的针对性。

针对台企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漳州市检察机关邀请专家、律师等开展小微企业管理、劳动合同、经济法规等实务培训,深入台商投资密集地召开台商创业创新座谈会,举办涉台法律实务交流沙龙,以案释法、答疑解惑。开展了青年台商创业专题调研活动,为有关部门出台帮扶企业创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漳州市检察机关开展集中走访台企活动,倾力当好“法律政策宣传员、疫情防控指导员、复工复产助推员、困难需求协调员”,为台企复工复产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两级院共实地走访50余场次,指导帮助台企运用惠企政策顺利购买防疫物资。

漳州市检察机关还联合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台办等部门出台文件,通过设立涉台社区矫正基地、选聘台胞检察联络员担任涉台社区矫正监督员,协助开展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促使涉嫌犯罪情节轻微的台企人员尽早回归社会,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同时,邀请台胞检察联络员、台企协会(联谊会)相关人员参与涉台企案件办案家访活动,发挥“同乡之情、同业之谊”优势,促进矛盾有效化解。

针对办案和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向台企或相关单位提出强化管理、消除隐患的检察建议。漳浦县、云霄县检察院分析近年来交通事故案件特点,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几家台企周边部分交通道路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安全行驶,及时建议主管部门设置减速带、标志标线、警示牌等,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营造台企周边安宁环境。

厦门海沧:社区矫正帮教基地落户台企

“在厦门的台湾地区居民涉罪,如果符合缓刑条件,如何执行?”2020年12月24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检察机关涉台检察工作现场会上,有与会代表这样发问。

“我们推动设立的涉台社区矫正帮教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平等适用法律防止同案不同判,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厦门市海沧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台商庄某是某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被移送海沧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在审查中发现,庄某符合缓刑条件,但案发时其所在公司已经停业,属“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人员,存在审前社会调查难、开展社区矫正难、监管条件难以落实等情形。

为解决庄某适用缓刑遇到的困难,在对庄某提起公诉前,该院与台胞检察联络员陈先生沟通协商,在某台企试点设立涉台社区矫正帮教基地,使庄某有了安置之处,并指定专人协助矫正工作,落实社矫帮教措施,使庄某得以适用缓刑。

据介绍,自2013年1月起厦门市海沧区集中管辖涉台刑事案件。依托台企共建涉台社区矫正帮教基地,该院解决了台湾地区被告人、罪犯缓刑监管难落实、社区矫正无依托的“老大难”问题。

在该案的示范推动下,厦门市涉台社区矫正中心在某台企正式设立全国首个专门针对“三无”台湾地区服刑人员的涉台社区矫正安置基地,为该类人员提供工作岗位、临时居所、社区服务场所或临时救助,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发生,同时确保相关监管、教育和帮扶等矫正工作顺利进行。

在开展涉台刑事执行检察过程中,海沧区检察院在厦门市涉台社区矫正中心派驻检察工作室,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联动,建立涉台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协作机制,将“三无”台湾地区服刑人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邀请台胞检察联络员、涉台社区矫正监督员参与诉讼活动相关环节,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联合厦门台协及相关生活组织机构参与监督教育帮扶,提高了缓刑适用率和社区矫正的实效性,在司法环节落实落地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平等保障措施。

平潭:“一网三联”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涉台检察联络室和台胞检察联络员在台胞台企与检察机关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我们在岚台胞感到检察服务更靠前,更接地气了。”岁末年初,平潭台企协会相关负责人对前来走访的检察官说道。

2020年7月8日,平潭检察院涉台检察联络室接到一封来自台企协会的函件,请求检察机关对台胞庄某购置房产被骗案立案监督。案件受理后,承办检察官很快联系了庄某的委托律师,详细了解事情始末,深入调查事实情况,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引导侦查取证。不久,该院对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维护了台胞合法权益。

据介绍,近年来,平潭检察院推出“一网三联”涉台司法服务模式,在台企协会、台胞台企服务中心设立涉台检察联络室,聘请13名台胞检察联络员,形成覆盖全区的涉台检察联络网,通过联合说法、联合维权、联合监督,依法精准高效收集和处置台胞诉求,该项机制也入选福建自贸区第16批创新举措。

为帮助解决来岚台湾青年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该院打造了“121”法治服务平台,即:一坛——融合法治讲坛;双线——线上检察服务台胞微信群,线下台胞法律服务站;一园——两岸法治文化园。目前,平潭检察院通过“一坛”“一园”开展法治专题授课21批1300余人次,为台湾青年落地创业就业搭建法治桥梁。

做在岚台湾青年身边的法律顾问,是平潭检察院服务“基层一线,青年一代”的初衷所在。疫情防控期间,平潭检察院线上开展融合法治微讲坛17期,不间断为台胞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在这里能够接受专门的法治培训,了解更多两岸法律的差异,让我受益匪浅。”来岚参访的台湾青年小蔡说。

“我们将充分发挥近台优势,以‘两岸应通尽通,平潭先通’的法治担当,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擦亮‘护融促通’涉台检察品牌,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和检察产品。”平潭检察院副检察长江莉表示。

福清: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助台企渡难关

“今后,我们一定会按正规渠道招收员工,合法经营。”一次涉案经历让谢某、许某对大陆法律有了更深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谢某、许某是福清市某台企负责人,因企业发展所需,与越南籍阮某达成用工协议,招收非法入境务工人员。案发后,三人因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被移送福清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件办理过程中,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妥善处理案件,承办检察官实地走访了企业生产车间,听取谢某、许某对企业发展、用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介绍,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企业正处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期,大家担心因老板的事导致公司管理、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希望检察机关能够从宽处理。”企业员工向检察官表达了愿望和诉求。

经查,谢某、许某对案件事实供认不讳,但对行为定性不理解。为此,检察官开展释法说理后,二人自愿认罪认罚。鉴于谢某、许某的行为系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情节,在案件中又系从犯,可免除刑罚,福清市检察院决定对二人不予起诉,消除了涉案台企后顾之忧。

针对台胞对大陆法律不甚了解的客观情况,检察官以办理该案为契机,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检察服务站,与台资企业加强联系,就台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自2018年,该院在福清市台湾农民创业园设立“检察服务站”以来,聘请5名台商代表作为联络员,构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检察官与台商联络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联络,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宣传转发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典型案例,让台商台胞及时了解政策。

为全面了解在融台企防疫工作及复工动态,该院通过电话调查、实地走访,摸底36户注册台企开工或拟复工情况、员工数及到岗情况,收集台企复工复产困难和法律诉求,推动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工资支付、政策补助等问题,收到台商台企的点赞。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张仁平 通讯员单鲲 吴娉婷 林莉莉 王菲芃 石冰莹 陈文发)

【本期主题:擦亮涉台检察品牌】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