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董永传说”吗?
江苏丹阳:“政协+检察”推动国家级非遗焕发新活力
本报讯(通讯员杨磊 朱玲)“埋在我心中多年的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终于一步步实现了。”近日,根据江苏省丹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改编的丹剧《槐荫记》在该市12个乡镇相继巡演,前来观看的江苏省“益心为公”志愿者、丹阳市政协委员孙国武感慨道。这也是丹阳市检察院开展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的成果之一。
2024年丹阳市两会期间,丹阳市检察院派员列席政协会议小组讨论时,多名政协委员反映“董永传说”作为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在群众知晓度低、普及范围局限的问题,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并将其作为政协提案上报大会秘书处。该院检察官了解到,丹阳市政府于1991年在“董永传说”的发源地乡镇设置了一座城市雕像,时过境迁,“董永传说”与“牛郎织女传说”经常在当地民间混为一谈,且检察机关通过走访群众,发现大部分群众对“董永传说”知之甚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董永传说’的系统性保护,有助于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传承中华民族忠孝、淳朴、真情、善良等传统美德。”丹阳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海外联络委主任张琼说。2024年3月,依托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丹阳市检察院会同丹阳市政协主动融入全市文旅融合攻坚行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与公益诉讼政协主席出题协同推进。同年5月,丹阳市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董永传说”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采用多样化形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落实推进,5月末在“董永传说”雕像旁制作展示牌,介绍“董永传说”故事梗概说明及故事人物发展演变历程。截至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在4个全市较大的文化广场举办“董永传说”巡展、光影秀、非遗戏曲进校园等相关主题活动共计51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共计10.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