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鼓楼区:大数据“驰援”司法救助
时间:2024-01-10  作者:雒呈瑞 王磊  来源:检察日报-基层采风·现场
【字体:  

“截至2023年12月底,通过运行数字模型,我们共筛选出16条司法救助线索,成功救助2名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当事人。”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颜畅向记者介绍了该院以大数据“驰援”司法救助的成效。

2023年3月,被害人何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致残,本想通过诉讼获取赔偿,无奈法院并未支持其全部赔偿请求,使何某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鼓楼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在民事执行监督工作中发现了这一情况。“我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摊上这么个事,该怎么办啊?”面对上门走访的检察官,何某哭诉道。检察官了解到,因家庭收入微薄难以支撑高昂的康复治疗费用,何某的康复治疗已经中断。为此,鼓楼区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与鼓楼区法院联合向鼓楼区委政法委提交申请,为何某申请到10万元司法救助金。

何某有幸得到司法救助,但检察官发现,像何某这样在民事侵权执行案件中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绝非个案,如何发现亟须救助的对象并及时开展司法救助,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鼓楼区检察院决定搭建司法救助线索甄别数字模型,利用大数据寻找像何某一样需要救助的案件当事人。

经过深入研究,该院确定建模方案:协调对接鼓楼区法院、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个系统数据,筛查辖区困难群众人员名单;同时,结合OCR识别技术,针对身份证号码、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涉案情况、未执行到位金额等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梳理出刑事案件被害人和民事案件被侵权人基础数据库;再与困难群众人员名单比对碰撞,精准筛选出应当救助人员线索。

“该模型打破了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壁垒,方法简便易行,救助线索来源可持续可拓展,能更好地发挥司法救助解危纾难的作用,彰显司法温度。”鼓楼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王斌介绍。

通过数字模型发现救助线索,根据相关规定落实司法救助后,鼓楼区检察院会将案件办理情况通报给法院、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数据来源部门,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在资金救助基础上积极推动多元化救助。

“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院支持,对遭受人身伤害的被救助人探索‘云救助’方案,让其足不出户就能线上申请司法救助;同时,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多元化司法救助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颜畅表示。

(本报记者雒呈瑞 通讯员王磊)

[责任编辑: 何南宁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