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检察媒体人的五年成长路
时间:2019-10-07  作者:靳丽君  来源:高检网
【字体:  

时光荏苒,一转眼,来到检察日报社已经5年。回首这5年间,我有幸见证了许多难忘的时刻:从抗战胜利70周年到长征胜利80周年,从建党95周年到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开放40周年到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在参与记录这些珍贵瞬间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成长。

从媒体新人到夜班“老司机”

2014年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检察日报社总编室工作。通过领导同事们的指导、帮助和个人的努力,我从一个媒体新人,快速成长为一名一线编辑。

开始,领导安排我担任二版编辑工作。最初做版时,我编稿、做版速度都很慢,有时候会有急于求成、垂头丧气的心态,后来我静下心来,把编辑做版中容易犯的错误和一些编辑心得都总结起来,形成一个“错题本”。随着“错题本”越来越厚,我犯的错误越来越少,版面也越来越干净。

在保质保量完成基本的文字版面编辑任务外,我还积极尝试承担多块图片版任务。在编辑2018年6月刊发的第一期检察老照片专版时,我从来稿的十多个省份照片中,精心挑选出三组照片,从检察办公场所的变迁、几代检察人的传承、以及老检察人的办案故事三个角度切入,真实反映了40年来检察事业的发展和几代检察人的坚守。另外,我还将照片特意采用了“羽化”效果,这样能更好地凸显照片的历史感,也使版面看起来更立体。刊发之后效果良好。

后来,我被安排到一版夜班的岗位。与一般编辑工作相比,夜班工作尤其紧张、琐碎。上夜班时,我坚持做到耐心细心精心,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到现在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两会期间的夜班经历。

每年两会期间,即使到深夜,报社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你好,前方记者吗?有个代表的职务想跟你再核实一下。”“这个稿子放在那个位置是不是更合适。”……这就是两会后方编辑的“夜班生活”。

2016年和2017年,我连续两年被安排上两会后方的夜班。其间,我负责“法治中国”特刊后期的编辑工作。刚开始,我略微有些紧张,生怕自己拖大家后腿。所幸前辈们给予我很多指导,让我逐渐适应并融入了紧张的“两会节奏”。而每每排版、核查、校对等一系列工作完成,最后读题签字时,心里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看着一篇篇代表委员热议检察工作的稿子,更是增添了一份见证“法治中国”建设的庄重感。

从两会后方到前方“战士”

经过两年的后方锻炼后,2018年我正式成为一名两会前方“战士”,成为政协报道组的一员,这段经历也让我获得更大的成长。

上会之前就听前辈说,政协最大的一个难点是“抓委员”。因为政协联络员不会公开委员联系方式、各界别委员住地等详细信息,我们手头只有网上的公开资料——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和界别划分等粗略信息,所以要想采访委员,只能靠“抓”。后来,我们通过各方努力,了解到了后两项信息,但是最重要的委员具体联系方式,我们还是没有。思前想后,我决定从三方面开始突破:一是通过记者站,先联系系统内的委员,作为突破口;二是到大会现场和委员住地“抓活鱼”;三是对委员名单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选题选出采访重点对象,进行必要的取舍。结果证明,我的策略是正确的。

另一点感受是随机应变很重要。虽然很多选题是提前策划好的,但是两会是快节奏采访,抓的是现场新闻。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随机应变很重要。在政协开幕会之前的广场上,委员们纷纷入场,一些委员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很难近身。该怎么办呢?情急之下,我给采访的委员都录了一段小视频,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他们的风采,让他们畅谈自己提案的内容,之后在新媒体刊发,效果比单纯的文字好很多。

两会中,除了提前策划的“规定动作”,对新闻敏感性也是一个考验。要及时抓住新闻热点,才能写出独家报道。2018年3月14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当天下午,同事跟我商量,可以以此为由头,结合两会上的科技大咖,写一篇通讯。我们一拍即合,我回宾馆之后立即着手采写,梳理了当年两会上的科技大咖,采访了一位中科院院士,针对我国法律在保护科技成果方面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采写,最终成稿《用法律保护中国的“霍金”》,算是本报的一篇独家报道。

两会是一个必要的珍贵的过程,它不仅是最好的“练兵场”,也能见证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时刻,这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从一线小编到“本报评论员”

做媒体,不仅要能“静得下来”,更要“动得起来”。因此,除了本职编辑工作,我还勤于动笔,积极尝试各种类型的稿件写作,比如法问、法眼观潮、副刊封面等,另外,还很荣幸地称为“本报评论员”中的一员。

为了写一篇传销话题的文章,我曾绞尽脑汁,穷尽各种手段,终于联系到一名曾在传销组织呆过多年的人士;为了搞清楚燕郊房屋业主“大产权变小产权”的来龙去脉,我也曾深入当地进行调查……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报社报社组织的大型采访活动。2016年,我参加了“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活动,到湖北进行采访。那段时间,白天采访、拍照,晚上写稿,节奏相当紧张。写出来的稿子也是改了又改,几乎每天都会熬到晚上一两点。当时正赶上长江水位暴涨,湖北许多农田被淹,内涝严重。为了及时反映当地灾害情况,我们乘坐轮渡,深入受灾最严重的农村现场,终于拍到第一手照片。长江行活动之后,在领导指导下,我与同事又采写了《长江沿岸基层检察院情况调研报告》。我们结合记者调查情况,经过大量补充采访,加班加点,最终在一个月内形成5万字的调研报告。里面包含了表格、图表、基层检察院的一手调研情况,内容扎实,算是走长江活动的一个亮点成果。

现在,我又担起了重要评论员文章的写作任务,例如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社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评论等,还连续两年承担新年社论的任务。记得写第一篇评论员文章时,先后修改了6遍。虽然写作过程不易,但见报之后却幸福感满满。现在,我在前辈的指导下,又开始承担“每周社评”栏目的写作任务。一篇篇评论的写作过程中,既是对自我的锻炼,也是对党的精神和检察事业的贯彻与学习。

最近在一个节目上看到,演员蒋雯丽说她为了演一个角色,凌晨4点到菜市场观察人物;也会短时间内增肥30斤。她说,这是做演员的本分。我想,不仅仅是做演员,做编辑记者,做其他任何工作都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检察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与成就,不正是一代代检察人薪火相传,坚守本职、无私奉献才获得的吗?今天,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这么强大,不正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才获得的吗?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只有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开创幸福新生活!

(作者单位:检察日报社)

[责任编辑: 刘家墉]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