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助力元代运河故道遗址保护
时间:2021-03-25  作者:简洁 孙亚丽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从“匿迹”到“焕新”

北京通州:助力元代运河故道遗址保护

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对金口新河故道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2021年3月19日,正是春光明媚的一天,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来到了因办案而结缘的金口新河故道遗址处,周边的道路干净整洁,架空线井然有序,曾经沿岸堆放的建筑垃圾已经消失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说明石碑和标识。从遗址的几近消失到展现新貌,这一切,让检察官心里涌现两个字:值了!

金口新河故道今在何处

2020年7月中旬,通州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在开展最高检部署的涉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专项工作中,通过排查相关资料,发现辖区内的区级文保单位金口新河故道古遗址保存现状被评估为“较差”,且据资料显示,该河道已被填埋,并盖房成为老年活动站。

“金口新河故道是元代在通惠河和坝河先后淤塞不能行船后,为解决大都城和通州之间水运问题而建。”据相关资料及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该故道不仅是运河文化的载体,而且如今该河下游段仅存此遗迹。

7月底,为保护该古遗址,通州区检察院专门成立办案组。办案组多次到通州区台湖镇东石村寻找故道遗址,但在没有指示标识,也没有任何河道遗址痕迹可寻的情况下,“它究竟在哪儿”成了办案的首个“拦路虎”。检察官四处走访附近村民,得到的却都是“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文物遗址”的回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与一位老村长交谈中,检察官发现了遗址的线索。结合村里老人的指点,以及通过与周边建筑、卫星地图、文物普查表中标注的经纬度进行核对,基本上确定遗址就在村里一条不起眼的土路上。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由于没有指示标志和范围划定,这条土路的四周线缆交织,附近还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根本看不出故道的历史风貌。这个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历史遗址,正在默默消亡。

撬动遗址保护的杠杆力量

2020年8月到9月,通过与区文物管理所、区城管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圆桌会议,办案组的检察官了解到,该故道为“运河河道”类遗址,目前尚未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据了解,通州区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238处,且受到经费不足、经费使用有轻重缓急、科技手段局限、专业维护人手严重不足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甚至还涉及文物所有权等问题,区文物管理所一直尽力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但仅凭一家之力,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希望检察公益诉讼能够让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圆桌会议上,区文物管理所的相关负责人诚恳地说。

会后,区文物管理所多次主动与检察机关办案组到村里确定故道遗址具体位置与范围,共同商讨最优保护计划。9月10日,通州区检察院向通州区文旅局、通州区城管委、属地政府三家分别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尽快启动对金口新河故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按规定对文物作出标志说明,共同履行保护、管理责任,全面整治故道遗址及周边环境。

收到检察建议后,三家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并迅速回应,各单位主管领导亲自带队,核查故道现状、精准确定故道范围,部署整改方案,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整改行动。通过清理遗址及周边杂草、建筑垃圾、架空线等,使故道所在地的环境焕然一新。新制作的金口新河故道标识碑、说明碑以及遗址四周的保护栅栏也均安装到位。

据悉,下一步,该区还将调整遗址附近的公园规划建设方案,围绕该故道打造蕴含运河文化的群众休闲场所,讲好运河故道的历史人文故事。

小案件推动大治理

2021年新年伊始,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又和区文旅局、台湖镇政府等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金口新河故道遗址现场进行公益诉讼整改效果“回头看”。

行动并没有就此止步。在该案的带动下,通过多家机关的联合行动,通州区文旅局对区级及以上文保单位逐步开展全面拉网巡查,指导乡镇街道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隐患自查整改,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将根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规划全区文保工作,并在5年内完成区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金口新河故道遗址是通州运河文化的一部分,检察机关通过发挥行政公益诉讼职能,强化与文保部门、属地政府的协作联动,解决了故道遗址的保护难题,同时以点带面,推进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工作道阻且长,但从不应是一家之责,若全社会能够形成合力,一切都会变得大有不同。”通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树昌说。

(本报记者简洁 通讯员孙亚丽)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