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
那艳芳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 |
核心提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集中展示检察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展望检察机关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新愿景,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组织高检网、正义网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活动。
-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2022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5万人,不批捕3.4万人,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万人,不起诉4.1万人,附条件不起诉2.6万人,涉罪未成年人不捕率、不诉率、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率分别为68.5%、59.9%、36.1%,比2021年增加18.1个、20.8个、6.4个百分点。依法妥善办理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核准追诉案件,不予核准的一律督促送专门学校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一体落实好“保护、教育、管束”措施。
-
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2022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9万人,起诉5.8万人。切实发挥“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作用,会同公安机关、妇联等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取证场所2053个,较2021年增加450余个。针对一些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专门建立制度机制,加强司法救助工作。2022年,检察机关救助未成年被害人1.7万余人、救助金额2225万余元,与2021年相比,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大幅度增加。
-
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把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归口未成年人检察机构集中统一办理,是检察机关根据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规律,创新部署的一项工作。2022年,在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各级检察机关重点推动融合履职。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综合审查有无犯罪侵害发生、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同步审查涉案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及公共利益等是否遭受损害,实现未成年人“四大检察”有机融合。
-
"没完没了"抓"一号检察建议"落实
“一号检察建议”是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牵引。四年来,检察机关携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没完没了”抓“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协同查访中小学校、幼儿园11万所,监督整改安全隐患1.5万个。2022年,“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被纳入全国校园安全常态化督查范围。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促推建立完善预防性侵害、性骚扰、防控校园欺凌等工作机制。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680余人,同比下降35.6%。
-
以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六大保护”相互融合、协同发力。2022年,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形成“化学反应”,努力让“1+5>6”,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取得新成效。围绕积极融入家庭保护、主动融入学校保护、扎实融入社会保护、有力融入网络保护、全面融入政府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
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2023年,检察机关将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紧紧围绕检察工作现代化,依法能动、集中统一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责,推动完善“四大机制”,建立健全集惩治犯罪、教育矫治、维护权益、预防犯罪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体系,充分释放未成年人检察制度效能,携手各方力量,共同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