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陕西检察
发布时间: 2022-09-30 作者: 倪建军 孙婷婷 赵愿 李高兴 白峰锋 汪红娟 梁华 来源: 检察日报
字体: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陕西考察,深入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并作出“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陕西擘画发展蓝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陕西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为三秦大地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铜川耀州:司法救助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全国人大代表郭晓燕(右二)到耀州区检察院视察

今年9月6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检察院检察官风尘仆仆赶到该区照金镇搬迁安置小区的一名被害人家里,及时把2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被害人妻子胡某手中,并为其考上大学的女儿小许送行。

此前的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许某的生命,失去家庭经济支柱的胡某与小许日子过得十分艰难。7月,女儿小许考上了大学,但看到通知书后的胡某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拿不出钱的她不知如何让女儿完成学业。

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肇事方没有经济赔偿能力,车辆也未投保,被害人家属无法获得赔偿。得知小许考上大学后,该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助力小许圆大学梦。

发放救助金当天,检察官还特地给要去天津上学的小许带了礼物——一只装得满满的、饱含着耀州检察干警诚挚祝福和真切关怀的行李箱。

“司法救助圆了我的大学梦,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今后一定珍惜机会发奋学习,回报社会。”小许郑重地对妈妈和检察官说。

耀州区检察院检察长胡宇龙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照金精神历久弥新,该院将照金精神与检察为民宗旨结合起来,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2021年以来,该院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案件被害人及近亲属17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8万元。

◆延川: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

延川县检察院干警察看村民大棚产业发展情况

延川是革命老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的生动实践,给陕西省延川县党员干部群众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也激励着检察驻村工作队走上助力让老百姓过上好光景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路。

2017年4月,延川县检察院对口帮扶黄河岸边的伏寺村。该院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等优势,协调政府在沙滩上修建了147座大棚,筹资20余万元为大棚覆膜,请来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带动80余户村民种植大棚蔬菜。

“大棚现已成为村民的致富棚,每棚收入7000元,村民们的收益逐年增多,全村如期脱贫。在驻村检察干警帮扶下发展特色产业,我家去年收入7万元。”谈及这些年的巨变,脱贫户刘永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21年8月,随着帮扶村的调整,延川县检察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从黄河畔转至延水关镇马家河村。进入村庄,检察干警最紧迫的任务是帮助乡亲们抗击强降水和冰雹灾害。

灾害面前,驻村工作队队长贺晓艳坚定地说,“驻村帮扶就要做群众的主心骨,坚决保障汛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

“幸亏有驻村检察干警及时营救,要不然我们一家人就全完了。”村民刘志云谈起夜间泥石流瞬间灌进窑洞的场景时感激地说。

防汛期间,检察干警24小时坚守,“拉网式”排查灾害隐患,挨家挨户查看险情、转移安置村民、疏通滑坡塌方路段,协调恢复生活用水用电,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帮助解决生活难题。

全村安全度过汛期后,检察干警又迅速引导村民发展农副产业、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乡亲们都说,检察干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检察保障。

◆米脂:守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米脂县检察院干警在高西沟村实地调查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腹地,无定河中游,是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在高西沟村龙头山山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近年来,我院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为促进黄土高原生态保护贡献检察力量。”米脂县检察院检察长拓玉林告诉记者。该院在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班家沟村一砖厂停产多年,但一直未进行土地复垦,大片土地坑洼不平,废弃砖块成堆,黄土大面积裸露,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对此,该院依法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调查处理未进行土地复垦的废弃砖厂问题,并排查辖区企业和生产经营者未进行土地复垦的违法情况。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主管部门迅速协调当地村委会,制定整改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

今年5月,这起土地复耕公益诉讼案受到了该县人大、政协的关注。3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调研后认为,经过四个多月整改治理,该废弃砖厂复垦土地60余亩,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扎实有效。

2021年以来,为持续推进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米脂县检察院以高西沟村生态治理为样板,推出了《米脂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全域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工作办法》,同时聘请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姜良彪为公益诉讼全域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顾问,一年多来先后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4件。

◆柞水:助力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县检察院干警助力木耳产业发展

柞水地处秦岭腹地,素有“终南首邑,山水画廊”的美誉。2017年后,陕西省柞水县把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当了解到金米村曾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等产业实现脱贫时指出,你们这里的木耳很出名,靠这个木耳我们脱贫致富,小木耳大产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检察官,木耳今年虽然大丰收,可大部分废旧菌包堆积在田间地头,既影响种庄稼,也破坏生态环境,乡亲们为此事可发愁了。”柞水县检察院接到金米村村民李某打来的电话。

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村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该院研究认为,必须依法能动履职,解决乡村振兴中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小木耳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该院随后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共商对策。检察官在会上介绍了回应群众呼声诉求开展调查的情况,出示了因木耳废旧菌包清理不及时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证据,宣讲保护生态环境、再生资源利用等相关法律政策。该院同时提出扩建废旧菌包利用基地,助力“小木耳大产业”健康发展的检察建议。

与会人员讨论后一致赞同并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认为该建议对促进木耳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会后,相关行政部门积极落实建议意见,迅速行动,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在扩大原有废旧菌包循环利用规模基础上,新建了废旧菌包循环利用基地。

◆佳县:协力保护古枣园系统

佳县检察院干警调查千年古枣树保护情况

陕西省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不久前,在枣香浓郁、硕果累累的“枣树王”下,佳县检察院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听证会,与会人员围绕检察建议共商佳县古枣园系统保护对策。

泥河沟村古枣园为佳县古枣园系统的核心保护区,有全球面积最大、树龄最长、品质最好的千年古枣树群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枣园面积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有一株1400年历史的“枣树王”。

佳县检察院干警在履职中发现,古枣园内游客随意攀爬、破坏古树事件频发,“枣树王”周围堆放有易燃品,园区避雷设施设置不合理。该院随后向林业部门及当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规范日常管理,确保古枣园系统健康发展。

“我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要求,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的同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听证,汇聚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合力,推动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切实担负起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职责,让农业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活力。”佳县检察院检察长高柯在听证会上说。

“我为家乡能有如此瑰宝而荣耀,并深感责任重大,全力支持检察机关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所做工作。”佳县人大代表高润红当场表示。“全部认同和接受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我们已组建工作组逐项落实,保证按期整改到位。”佳县朱家坬镇党委书记贺美玲表示。

“检察机关召开此次听证会,对依法全面保护古枣园系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佳县红枣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高峰还从专业保护角度,对古枣园系统科学保护、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听证会后,相关单位迅速落实检察建议。县林业局对古枣园进行病虫害集中防治,科学施治部分患病古树。当地政府完善了古枣园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护,制作文明旅游爱护古树告示牌,降低人为破坏风险,古枣园系统隐患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平利:323棵古树有了“监护人”

平利县检察院干警了解茶园保护情况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秦巴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平利县丰富的植被资源,当地森林覆盖率达76%,辖区内有林业部门认定的古树323棵。

今年5月,一棵榔榆古树牵动着平利县洛河镇洛河街村村民的心。黄昏时分,村民们心情沉重地围着古树议论。“从我记事起,这棵大树就有两人合抱粗,小时候喜欢在树下玩,现在老了常到树下乘凉,可近年来古树多次遭受火灾受损严重,看着痛心!”与树为邻70多年的李大爷叹息中透着无助。

村民将古树受损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引起平利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王浩天的关注。王浩天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发现这棵树龄400年被列入保护古树名录里的榔榆树,周围没有防护栏,树干悬挂着大量布条,底部周围堆满灰烬,主干部有明显熏烧痕迹,一侧树干已枯萎。王浩天调查发现,古树受损系周边村民迷信古树能消灾送福,常在古树下焚烧冥币、燃放鞭炮引发火灾所致,目前已严重影响古树正常生长。

平利县检察院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落实古树管护责任。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整改落实,不仅对这棵榔榆古树采取了有效养护措施,还排查了全县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对323棵挂牌古树与当地政府签订责任书,落实每一棵古树的管护责任。

近日,检察官在回访查看整改落实情况时发现,养护制度已全面落实,全县323棵古树都有了“监护人”。

(本报记者倪建军 通讯员孙婷婷 赵愿 李高兴 白峰锋 汪红娟 梁华)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