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罗源:开展“德艺传承”活动培养“检察工匠”
发布时间: 2019-09-17 作者: 张仁平 徐熹 王光忠 来源: 检察日报
字体:

“将我们的好作风好品格传给年轻人”

福建罗源:开展“德艺传承”活动培养“检察工匠”

在简朴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拜师仪式中,“新”“老”检察人员相互发表承诺誓词。

日前,福建省罗源县检察院民行科检察官助理丁敬标,收到了自己的第二枚三等功奖章。这位检龄不到四年,连续三年考评获得优秀的“90后”小伙子,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了自己的师傅——民行科科长黄德寿。丁敬标坦言,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师傅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

检察干警互称师徒并不多见,但在罗源县检察院,像黄德寿、丁敬标“签订协议”结为“师徒”关系的就有五对。“师傅带徒弟,既授技又传德,传出了助推青年干警成才成长的一段佳话,带来了队伍建设新气象。”福州市检察院教育培训处负责人肯定了这一创新举措,该院官微“福州检察之窗”推出了罗源县检察院开展“德艺传承”活动、培养“检察工匠”系列报道。

薪火相传,师徒结对传帮带

“刚走出校园,法律素养仍旧停留在理论和应试层面,在面对具体案件时,不免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办案需要。”回忆起刚入职时的情形,丁敬标道出了许多青年干警的心声。

罗源县检察院35周岁以下干警22人,占编制近一半。注重培养青年干警,发挥部门负责人和资深检察官“传、帮、带”作用,是该院以弘扬优秀师徒文化建设过硬队伍的一个载体。

“检察工作是一项经验性、技巧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许多能力并不是在课堂上可以传授,而要在实践中积累。”时任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喆认为,“严师出高徒”,将检察“老兵”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技能,高效和系统地传给检察“新秀”,必须建立一条纽带,把“传、帮、带”以形象化、具体化、感情化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该院决定开展“德艺传承”活动,选取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强、作风硬、资历深的同志作为师傅;将勤奋好学、甘于奉献、奋战在一线的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作为培养对象;同时结合岗位特点与干警自愿报名情况,确定师徒结对名单。

2018年5月,在简朴而又充满仪式感的拜师仪式中,10位“新”“老”检察人经过互相承诺、徒弟敬茶、师傅回礼、签订协议等环节,正式结为师徒。“协议”期限为两年,每位师傅,根据徒弟的个性、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言传身教、谈心谈话、答疑解惑、业务帮带等方式,将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技能、经验、作风的综合传承,争取“师徒共进”,争当“检察工匠”。

根据“协议”,师傅每周对徒弟进行一次业务帮带,传授实务经验;每对师徒需收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学案例,每月组织本部门干警开展学习讨论,提升全体人员的岗位技能,激发团队活力。每季度师傅与徒弟进行至少一次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徒弟及时地向师傅汇报工作情况,交流业务体会、生活感悟。

拜师之后,师傅们感到,“从检多年,虽然平时也教新人,但此刻仿佛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肩上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徒弟们纷纷表示,一定跟着师傅好好学、认真学,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师傅的教诲,尽早成为检察骨干。

倾囊相授,让徒弟本领高强

“师傅总是把其所学与宝贵的办案经验倾囊相授,工作中言传身教,共同办案,时时给予指导,我也在师傅的帮助下逐渐成长。”谈及师傅对自己的影响和鼓励,丁敬标感受颇深。

丁敬标告诉记者,工作上,师傅对他高标准严要求:撰写文书,力求做到格式规范、繁简得当、逻辑严密、用语准确;办案质量,要求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办成精品;办案效果,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师傅对工作高度负责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使自己形成了良好的办案习惯。”

从原来的以老带新,到正式成为师徒,黄德寿和丁敬标办理的多个案件先后被福建省高级法院、福建省检察院评选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例、执行监督优秀案件等,还在公益诉讼工作试点期间成功办理了案值达1.65亿元的大案。

因业务能力突出,去年6月,丁敬标被选送参加最高检人才援藏“双百计划”。“要不是这几年跟着师傅学习和积累,我也没有报名的底气。”丁敬标说,“师傅鼓励我,要勇于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做我最坚强的后盾,让自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援藏期间,丁敬标把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经验带到昌都市检察院,与大家齐心协力打开了局面,两级院都消灭了空白点,半年时间办案量跃居全区第三位。他的工作绩效得到了昌都市检察机关的认可,被记个人三等功;2018年底,他被评为福建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成长为罗源县检察院的一名业务尖兵。

徒弟的进步,同样让师傅倍感欣慰。该院原行装科科长欧娜谈及徒弟纪荣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小纪悟性好、心细如发,他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欧娜所说的徒弟纪荣毅,在综合后勤部门身兼多岗,跟随欧娜一年多来,工作和协调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他负责院里的监所分支网络分级保护系统建设,在福州市率先通过专家评审,并出色完成多项信息化建设和综合保障等重要任务,顺利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该院侦监科的叶润林,在师傅方晓的带领下,参与办案37件51人,其中王某涉嫌拐卖人口案,被评为全市优质案件;她还“主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案工作,追捕4名涉案人员的建议被采纳,做到了“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她结合办案撰写综合材料和业务数据分析报告多份,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主流媒体发表多篇新闻报道。“没想到,小叶进步真的很快!”“既当护法卫士,又当普法能手。”对小叶取得的成绩,同事们夸她有“监督智慧”还有“宣传智慧”。

秉持初心,将好品德发扬光大

“德艺传承,检察师傅们首要的任务在于传德,将我们的好作风、好品格传给年轻人。”活动伊始,陈喆就明确了师徒传承的重点:作为师傅,应德字在先;作为徒弟,须德法兼修。

“师傅常说,无论案件大小,无不关乎民生民利,都应一视同仁、秉持初心。”三年多来,丁敬标跟随师傅黄德寿既办大案,也办小案,但始终都保持一颗从检初心、一腔为民情怀,认真审查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让丁敬标感受最深的,还是师傅心平气和地接访群众。他说,每次看到师傅对情绪激动的来访人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心,自己也深深地被感染,深刻领悟到师傅带自己在控申窗口接待群众的良苦用心。“师傅希望我通过接访,宽厚待人,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要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之心。”丁敬标说,与师傅相处能时刻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范,在潜移默化和虚心学习中,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欧娜与纪荣毅结为师徒关系后,就让小纪与自己在同一个办公室,虽然三个人一起办公,空间小了,但工作关系更紧密了。欧娜希望自己在退休前,把所知所能尽快传授,让徒弟成长得更快些。

欧娜在行装岗位干了22年,敢于担当、严谨细致的作风,全院公认。她今年3月退休,被返聘到办公室工作,4月被福建省检察院抽调参加巡视工作两个月。纪荣毅说,师傅不仅教自己认真做事,还教自己诚实做人,能当她的徒弟,是缘分,更是荣幸。

纪荣毅告诉记者,综合后勤部门事情琐碎,但自己一直谨记师傅的教诲,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扎实做好每一件事,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把敬业精神、精业品质、乐业境界融于日常工作。很快,纪荣毅在同事中有了好口碑。得到大伙好评,小纪很有成就感。

“将优秀的传统师徒文化和检察教育培训相结合,为青年干警茁壮成长提供充足养分。”陈喆表示,通过传帮带活动,打通人才培养快车道,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氛围,提升了全院干警的精气神和执行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检察道德、能创造一流业绩的业务精兵,不断推动检察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张仁平 通讯员徐熹 王光忠)

责任编辑: 王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