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基层行丨福建厦门湖里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3-06-26  作者:史兆琨 张仁平 房燕瑜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字体:  

给企业更多安心、暖心、放心的检察方案

厦门湖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贝莱特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鼓浪屿的海风,可能令你对福建厦门这座城市心生向往。而此次基层行的采访,令记者感受更多的是这座城市令人心生暖意的氛围。

6月2日上午,当走进厦门鲁班源房屋营造有限公司(下称“鲁班源”)办公楼时,记者迎面看到了鲁班源董事长白春杨和善的笑脸。落座后,白春杨话匣子就打开了:“我这辈子一直是个守规矩的人。”

白春杨的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市建筑行业协会会长。为何此行要拜访这位注重“守规矩”的建筑行业人士?这还要从厦门市湖里区检察院一份针对建筑行业企业合规情况的调研报告说起。

小切口破题——解决好痛点和堵点

2022年7月,湖里区检察院联合厦门理工学院、湖里区建设行业协会,以建筑行业企业合规为课题,开启了一次调研。

调研之初,课题组以湖里区建设行业协会成员的合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摸排354家建筑企业所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数据的基础上,制作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实地调研。鲁班源就是参与实地调研的企业之一。

“在这次调研中,鲁班源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建筑行业一线出身的白春杨真诚地说。他曾在不同场合反映过建筑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小微企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遭遇虚假诉讼等情况时有发生。”

除了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此次调研以建筑行业作为切入口,还有哪些考虑?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陈静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筑企业大多具有体量大、周期长、资产负债率高、企业治理状况参差不齐、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

“这些影响建筑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痛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对合规管理防控风险有迫切需求。”陈静颖深有感触地说,“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心来攻坚克难,解决好这些痛点和堵点。”

采访中,问及开展此次调研的缘起,调研组成员之一、湖里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王更儒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起案例——

该院在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中发现,某生态环境建设企业因施工防尘不到位被行政处罚。罚款数额虽然不大,但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该企业可能因此无法参与外地项目招投标。

“经审查,该企业符合‘首违不罚’的情形。基于此,我们便主动与湖里区城市管理局等沟通,交换意见,最终促成城市管理局与企业达成和解。”王更儒说。

正是由于适用“首违不罚”,这家企业在招投标中的市场准入资质等没有受到影响。何为“首违不罚”?2021年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第33条第1款新增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的是,“首违不罚”不排除给予首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合理性。这意味着,“首违不罚”入法后,执法人员有了更多行政处罚裁量权。

“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需要执法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由此,摸清建筑企业的合规现状和需求,指导建筑企业合规工作有序开展,对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尤为关键。”王更儒进一步解释道。

法治化护企——“依法惩治也是一种保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这一深刻论断。

一年多后的2020年4月,厦门市提出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述依法适用“首违不罚”的案例,无疑是厦门市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此次基层行中,记者采访了湖里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李勇辉。他关注到,《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

“当今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将包容审慎监管法律化、规范化、普遍化,在当前社会呼声较高。”李勇辉坦言,就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来说,一些基层执法者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两难——既有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的客观需要,也有对一些拿不准的问题不敢不处罚的情况。

以建筑行业的行政监管实践为例,较大力度的行政处罚及其衍生的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湖里区检察院以行政执法“重罚轻纠”影响建筑行业发展问题为切入点,形成调研报告,主动向党委政府报送呈阅件反映情况,并提出柔性执法落实举措。

“从行政监管角度出发,落实柔性执法理念,贯彻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值得提倡。但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角度看,依法惩治也是一种保护。”陈静颖说。

在湖里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龚静的办公室里,她向记者讲述了如何发现“空壳公司”的线索,以及检察机关是如何依法从严打击犯罪的。

线索的发现得益于湖里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这一规定——对所有经济类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在立案3日内提前介入。

“詹某某等5人虚开发票案被立案侦查后,我们经提前介入发现,虚开发票的主体存在异常,随即向公安机关提出侦查取证意见,引导其成立专门的办案团队开展侦查。在审查起诉阶段,我们还主动开展自行补充侦查,最终查实49家利用他人身份认证及虚假证明材料注册的‘空壳公司’。”龚静说。

检察机关对涉案的詹某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虚开发票罪提起公诉,同时建议公安机关继续追查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的31人。目前,该案已追诉到案6件6人,6人分别被判处拘役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不等。

以此案办理为契机,湖里区检察院与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共同开展“空壳公司”清理监督活动,在该案之外又梳理出21家“空壳公司”。

“之后,我院又推动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专项清理,该局最终排查出2488家长期停业未经营及虚假注册的商事主体,依法予以吊销。”龚静说。

全方位协同——让企业安心暖心放心

在记者抵达厦门采访前的5月31日,一场助力企业合规建设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召开。

为何湖里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发改局、建设局5家单位相关负责人会同时出席发布会,并对企业合规建设工作等内容作出解读?

采访中,湖里区检察院多位检察官给出了答案——2022年以来,在湖里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湖里区企业合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这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20个涉及企业监管和服务的党委、政府、司法部门。

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实质意蕴,在于为市场主体从事营商活动提供全方位的行为规制与法治保障。仔细翻阅发布会材料,不难发现这样一些“小切口”破题、“全方位”协同的内容:

——共同建立“司法+行政+协会”助企合规机制,先后推动设立厦门市物流协会、湖里区建设行业协会企业合规经营指导中心;

——税务部门对严重失信行为的D级纳税人依法开展信用修复,累计成功修复率达85.7%;

——以“个案合规+类案分析+行业治理”为路径,向53家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实现类案合规与行业治理深度融合;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的全方位协同,离不开每一项依法护企之举。

记者来到厦门大学,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

“我也关注到了这场新闻发布会。希望检察机关主动链接‘检察+行政执法’数字资源,扩展法律监督‘数据池’,围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实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充分发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行业治理’的规模叠加效应,提出更多让企业安心、暖心、放心的‘检察方案’。”潘越建议。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脑海里陆续闪现一些采访片段。白春杨的这句话,或许对每一个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体适用:“对于承接的每一个建筑项目,我就像盖自家的房子一样去对待。作为一名老建筑工人,诚信是我的根本。”

《中庸》有言:“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敢于拼搏奋斗的“白春杨”们,是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的现实写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爱拼才会赢,依法更能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史兆琨 张仁平 通讯员房燕瑜)

[责任编辑: 陆青 刘钊颖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