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检察机关通报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四大检察”融合履职赋能科技创新
时间:2023-04-28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检察新闻版
【字体: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全国多地检察机关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知识产权法律监督体系建设,总结检察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效和经验,在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构建科技强国中贡献检察力量。

河北、内蒙古、浙江、安徽、福建、河南、贵州等地检察机关通过发布白皮书及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相关工作情况等方式,发布了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办案数据,展现出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在服务创新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据悉,2022年,河北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人员407人,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199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30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50人,侵犯商标权犯罪共计提起公诉379人。2018年至2022年,内蒙古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60件,其中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235件,占比高达90.4%。过去三年,浙江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78件661人,起诉1495件3099人,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人数同比增长78%,立案监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2.5倍,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检察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2022年,安徽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28件1521人,批准逮捕94件180人,监督纠正漏捕5人、漏诉31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监督案件42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022年,福建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56人,起诉896人,起诉人数同比上升27%;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案件27件,同比上升41%。2022年,河南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52件595人,批准逮捕139件222人;受理审查起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40件1051人,提起公诉364件823人。2022年,贵州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7件72人,提起公诉71件133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1件,提前介入112件,纠正漏捕6人,纠正漏诉5人。

从各地检察机关发布的内容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已经从传统产业领域逐渐向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蔓延,知识产权犯罪呈现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等特点。比如,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呈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趋势。在部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文创产业成为侵权高发领域,除玩具、图书、影视作品、游戏软件等传统被侵权对象外,剧本杀类、医疗软件类、互联网音乐类等新被侵权对象开始出现;新型侵权方式层出不穷,且范围不断拓展;黑灰产业链条扩张,犯罪呈现集团化、规模化趋势,成员间分工明确,经营规模大,犯罪金额高。浙江省检察院发布的浙江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显示,在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往往是权利人的关键员工离职直接进入同行业竞争,或与竞争对手勾结,违反保密义务泄露或非法获取并使用商业秘密,且被侵犯的商业秘密中,涉及客户信息等经营类商业秘密相对较少,而制造业领域的技术类商业秘密居多,且大多涉及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技术,主要为非法获取和使用生产设备图纸、配方、技术设计方案等。

针对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检察机关积极能动履职,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不断探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上海检察机关助力凝聚司法合力,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一体化协同保护格局;探索商业秘密提级管辖,推进“专员办专案”工作模式。河北各地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深挖犯罪线索,同步打击上、下游犯罪。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开展了“全区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三级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或办案组,并聚焦高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全区三级检察机关加强与高科技开发园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联系,提供“一对一”检察服务。浙江省检察院出台全省检察机关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管理和指导工作办法,构建符合办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特点的综合履职模式;建立健全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工作机制,邀请专家借助“外脑”辅助办案,打破专业壁垒。安徽省检察院与省高级法院、省公安厅联合会签《关于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程序问题的意见》,落实沪苏浙皖办案协作机制,探索推进跨行政区划知识产权检察机制建设;与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发挥“两法”衔接平台作用,主动摸排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福建省检察院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印发实施方案,严厉打击假种子犯罪。山东检察机关通过证据一体化审查机制,深挖彻查全链条犯罪,实现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全链条打击。河南省检察院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会签《关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沟通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作配合等工作机制。

此外,一些地方检察机关结合地域特色,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司法综合保护。比如,广西检察机关因地制宜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工作,重点聚焦广西集群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指导各地结合“螺蛳粉”“桂林米粉”“六堡茶”等地域特色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司法综合保护。贵州以酱香型白酒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着力点,积极参与酱香型白酒产业治理。陕西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数字平台,重点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强化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

(见习记者刘钊颖 记者肖俊林 沈静芳 江苏烨 史隽 吴贻伙 张仁平 匡雪 刘立新 邓铁军 倪建军 通讯员黄凯 顾承骁 杨金锟 丁艳红 杨波)

[责任编辑: 刘钊颖 朱玲]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