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扶贫干部秦西宁:不打酱油,不走读,干实事
时间:2017-05-18  作者:胡玉菡  来源:正义网
【字体:  

  正义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胡玉菡)2016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的干部秦西宁来到云南省富宁县新华镇格当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的29周岁礼物,是一张手绘格当村下辖13个自然村地理分布的“作战图”。

秦西宁在朋友圈晒出29岁生日礼物——一张格当村的“作战图”。

  这一天,他实地了解到,进村道路还是一条长长的泥巴路,晴通雨阻。6个自然村进村道路尚未硬化,5个苗族村严重缺水,部分困难群众仍过着人畜不分离的日子。

格当村航拍全景。田昊 摄

  他说自己“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一年多过去了,秦西宁的驻村扶贫工作到底开展得怎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与委屈?请跟随记者的镜头,深入格当村探个究竟。

  沉下身,静下心

  迈出80后驻村扶贫干部的第一步

  一年多以前,80后的秦西宁对“喀斯特地貌”还仅仅停留在地理课本知识的层面。“对云南的想象满是‘旅游胜地’的臆想。”他不好意思地回忆自己当初最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缺陷,“两眼一抹黑”是他来到格当村的第一反应,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初来乍到,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工作进展受到阻碍。用砖头垫着才不会晃动的办公桌,一动就要散架的文件柜,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群众的各种诉求和期待……这些都给秦西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驻村头几个月,他没能睡过囫囵觉,基本上是半夜三点醒过来,脑子里想着如何才能解决贫困群众的需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望着绵延不断的群山,他借用一句诗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最终我选择了最笨的方法。”秦西宁从逐户走访格当村下辖13个村寨的88户建档立卡户开始,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收支情况和家中困难。也正是这种“笨拙”的方法,让他赢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格当村第一书记秦西宁召开群众会议宣讲危房改造政策。受访者提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沉得下身,静得下心,老百姓自然会体会到你不是来‘打酱油的’,也不是‘来走读’的,更不是什么所谓的‘来镀金’的,而是来为他们做事的。”他这么说。

  听民声,解民意

  多次走访找准精准扶贫的突破点

  最初的几个月,面对群众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呼声,他几乎不敢做任何承诺,甚至开始产生自我怀疑。但这种怀疑不是退缩,而是怕辜负。“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唯独害怕的是怕辜负群众的期待。”秦西宁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有点红。

  “当地群众的贫困程度和贫困面积超出了我的想象。”一家一户走访下来,秦西宁意识到,自己要面对的贫困,以前只能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看得到,而现在一切都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真切经历。

  苏麻弄村小组唯一一名在读的高中生杨兴举,放假回家的时候还睡在牛棚上,用干稻草和树枝搭建的“杈杈房”,既不遮风也不避雨,下面就是臭气熏天的牛粪。过了一段时间,秦西宁再次走访这家时,又了解到了,这家的大儿子已结婚多年并育有两子,但儿媳妇的新婚嫁妆仍未拆封,只因自己家太窄放不下,一直寄放在别人家中。

秦西宁介绍格当村扶贫攻坚情况。胡玉菡 摄

  “仅仅通过入户调查,并不能全面了解家庭的困难情况。”秦西宁认为,应该多方面了解情况,多次进行实地走访。于是,他立刻开始转变工作策略,一有时间就多向村干部取经,多和老乡们唠家常,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次下乡回村的时候,村委会的老支书王益对秦西宁说:“如果你们能把这条泥巴路修通,我们就太感动了,老百姓盼这条路盼得头发都白了。”如今,格当村已经完成323国道至村委会所在地10公里油路铺设并竣工通车,硬化进组道路5.3公里。

  振产业,促教育

  打造一支“永远撤不走”的工作队

  “每个扶贫干部都会有委屈。”面对部分怀着“等、靠、要”思想的困难群众,秦西宁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力度。

  没有产业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结合当地的气候、海拔、降水量等实际情况,他率先带领群众探索发展黑木耳、巴西菇(姬松茸)种植,目前已建成黑木耳菌棒加工房及烤房共1000平方米、巴西菇大棚28个,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道路。

格当村已经建成的巴西菇大棚。胡玉菡 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016年,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廉士兵和秦西宁的努力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格当希望小学得到重建,当地教育部门投入中央拨付资金257万元,当地财政资金4.2万,修建了一幢四层共12间多功能教室的综合教学楼,建成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办公环境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格当希望小学。田昊 摄

最高人民检察院格当希望小学的学生代表为来捐赠物资的人员系上红领巾。胡玉菡 摄

  “最高检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最高人民检察院格当希望小学校长李俊标对记者说,校园风貌焕然一新了,教育环境前所未有地好。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来这里,也许没有这样一个如此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机会。”扶贫攻坚一年多,让秦西宁感觉最欣慰的是,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责任编辑: 刘淑娟]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