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1带N”模式 成长看得见
时间:2019-03-02  作者:高顺华 姚玉良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本报讯(通讯员高顺华 姚玉良)“第一次提审、第一次记笔录、第一次写审查批准逮捕决定书、第一次参加案例研讨、第一次……对于一个检察新兵来说,‘1带N提素能补短板共成长’人才培养计划(下称‘1带N’人才培养计划)使我对检察实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业务素质也得到快速提升,期待这样的学习方式继续下去。”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检察院检察官杨帆在谈起该院打造的人才培养计划时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力量,把检察业务做精做强,把创新工作做好做实?这是摆在该院检察官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提高人才素能,深挖内部潜力,从培养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素养的检察队伍着手,我们提出‘1带N’模式,实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促使检察队伍更加专业化。”该院副检察长王少波说。

“1带N”人才培养计划是指由一名具有较高党性修养、较强业务能力、经验丰富的检察业务专家或突出业务骨干,与数名被培养检察人员组成“1带N”导师制培养模式。被培养人实行“4+1”工作制,即被培养人每周在原部门工作4天,跟随导师工作学习至少一天的弹性工作制。

“1带N”人才培养计划由12名员额制检察官担任导师,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首批产生40名检察官学员。学员中既有刚入职的年轻干警,也有五十多岁的老干警。“我一定珍惜此次机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完成导师交办的每项工作任务,把导师优良的政治品格、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学到手,成为一名素质过硬的合格检察官。”王晨玥是去年新录用的检察干警,她表示道。

“从学员的所思所言中,我切实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作为导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也有助于补齐自己的短板,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1带N”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徐芳说。

自“1带N”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以来,该院先后组织了公益诉讼、扫黑除恶、公文写作等7个门类的学习,开展各类业务培训200余次,学员的理论素能、业务素质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均有较快提高,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

该院鼓励每一个“1带N”人才培养导师团队积极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提出对检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能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具有品牌效应的“微创新”项目。首次评选出来的15个“微创新”项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既有涉及司法改革、内设机构改革等检察实务方面的问题,又有涉及档案管理、办公用品领取、考勤提示等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涵盖了全市检察工作的多个方面,目前15个微创项目已在全市检察系统推广实施。

据悉,在下一步“1带N”人才培养实践中,该院还将积极探索借鉴“外脑”补齐短板。如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全国高校聘请导师或法学专家开展专题辅导,进一步开阔检察人员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能,切实提升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