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积极打造智慧检务“杭州样本”
时间:2018-10-28  作者:郑海啸 范跃红 史隽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借助“智慧+”可以“致千里”

浙江杭州:积极打造智慧检务“杭州样本”


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内,办案人员一边对着麦克风进行远程提审,一边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自动将提审语音转换成了笔录。

本报讯(记者郑海啸 范跃红 通讯员史隽)《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几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智慧检务也正是如此,它展现了科技的“厉害”,更体现出检察官的“智慧”。

“我就在楼下闲逛,等到他们家里人都出去以后,就从旁边的矮墙翻进了阳台……”当记者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公诉部时,发现该部副主任姜琪正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对照讯问笔录朗读着。

一段段文字在“李某涉嫌入室盗窃案审查报告”文档中同步自动生成,且一字不差。

“这个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让我们解放了双手,尝到了很多甜头。”姜琪对此颇为自豪。

近年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并举,建设与应用并重,业务与技术融合,以开发应用“智慧公诉”辅助办案系统为核心,探索开发一批智慧检务创新项目,智慧检务“杭州样本”逐渐形成。

“智慧+”引领简案快办

“我们是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下面要对你进行讯问,请你如实回答问题。”

10月11日一大早,检察官王瑛使用远程提审系统,通过视频对一起危险驾驶案犯罪嫌疑人进行提审。讯问结束,王瑛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审结案件,没有因为路上的奔波和等待浪费时间。

“以前办理一个案子,有一半甚至更多时间要花在往返和等待上。”杭州市检察院公诉二部主任鲍键说,“通过远程提审、庭审系统,从过去的看守所、法院、检察院‘三点一线’到现在的‘点对点’,不但节约了成本,更提高了办案效率。”

2015年以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借着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改革的东风,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14个基层院均建成并使用高清远程提审、远程开庭、远程送达和检察工作网的“三远一网”系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017年,我们院还开创了基层检察院和高新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成立智慧检务联合实验室。”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技术与信息化部主任徐衍告诉记者,他们让检察官直接参与研发,破除业务和技术之间的壁垒,让系统更契合办案实际。

研发出的“智慧公诉”辅助系统具有智能阅卷、智能关联、智能量刑、自动生成文书等功能,契合基层一线办案的流程与习惯。2017年9月以来,“智慧公诉”在全省推广使用,已辅助办理案件6700余件。

在徐衍看来,“智慧公诉”只是探路石,“智慧+”将不断深入。为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该院在“智慧公诉”基础上又研发了“智慧侦监”辅助系统,引入办案程序和非法、瑕疵证据智能审查功能。“系统运行了一个多月,自动发现多起案件中的瑕疵证据,我院也被最高检列为‘智慧侦监’试点院。”

目前,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智慧公诉”“智慧侦监”及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的先行优势,整合三大系统,以“智慧+”为引领,实现了简案快办。

“智慧+”打造办案利器

“我驾车撞人只是想让她受伤,并没有杀人故意。”面对检察官的讯问,32岁的朱某一直辩称自己很无辜。最终,检察官充分运用“审查示证一体化系统”的强大威力,让朱某心服口服。

2017年8月的一天,朱某因不满前女友余某拒绝复合,心生怨恨,驾驶越野车撞向余某,造成余某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骨盆二级以上骨折。公安机关以朱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此案移送到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由于余某经鉴定为轻伤一级,朱某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故意杀人。”姜琪作为案件承办人,在审查了所有证据后,认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朱某刑事责任。为了让朱某心服口服,检察官一改以往审查报告全文字的模式,通过“审查示证一体化系统”,对撞击监控视频、现场勘验笔录等证据截图分析,同时生成图文并茂的审查报告等多媒体示证材料,案件证据更加一目了然。

在开庭时,该系统自动将标记过的证据继续生成多媒体出庭举证材料,现场投屏输出举证画面。“我们应用多媒体示证,细致到一帧一帧播放,清晰展示了撞击行为对被害人生命的巨大威胁,全面揭示了朱某明知其行为有致死危险仍积极实施的杀人故意。”法院采纳了指控意见,朱某也无法为自己开脱罪责。今年7月,朱某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后二审维持原判。

该系统投入应用6个月以来,已办理公诉案件216件,支持出庭示证35件,办案效率和出庭质量均有大幅提高。

“我们不仅研发证据审查方面的软件,还在谋划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技术与办案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办案利器’和‘便民神器’。”姜琪告诉记者,为了将“智慧+”进行到底,目前该院正联合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和西湖区法院、公安,尝试在刑事案件办理各环节中率先使用区块链电子存证技术,加强证据提取的规范性、保存流转的安全性、审查判断的有效性,这将会为刑事案件办理模式带来更大变革。

“智慧+”提升监督质效

杭州市余杭临平地区检察院承担着5个省属监狱、1个市属监狱、1个区看守所派驻检察任务以及全区的社区矫正检察工作。辖区内有2万余名在押人员,每年有上万份减刑、假释材料需审查。如何将“智慧+”与工作融合、提高工作质效摆在了该院副检察长郁勇面前,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的他动足了脑筋。

今年初,减刑假释智能审查系统研发成功。“这一系统作为贴近办案人员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主要解决案件受理、案卡录入、智能辅助审查和结论文书的生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执检部门面临的案件量大、填录数据项多、时间紧的问题,提高了减刑假释审查工作质效。”郁勇说。

今年6月,该院检察官打开减刑假释智能审查系统时,系统提示法院裁定书上载明的一名罪犯出生年月信息与系统之前填录的信息不符。检察官经过调查发现,裁定书混淆了两个同名同姓罪犯的身份及判决信息,导致裁定结果无法执行。

随后,该院及时向法院提出了检察意见,该案得到纠正。同时,该院还针对监狱存在的问题,向监狱发出书面检察建议,监狱及时采纳整改。

“推动信息技术在检察机关的‘革命’,我们一直在努力。”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检察长陈娟说。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技强检示范院目标,大力推进智慧检务科技应用,以执检子系统为基础,不断研发相应配套辅助软件,全面推进余杭检察智慧化进程。

“现在,我们最新自主研发的视频行为分析软件,还能实时发现异常行为或异常事件,触发相应的报警通知和紧急预案,实现了从‘人工盯’到‘自动查’的重大转变。”郁勇告诉记者。

现代科技应用的一小步,可以推进司法工作前进一大步。“杭州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探索实践,以促进检察工作转型发展、促进司法办案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落地应用为主线,以智慧办案辅助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深化品质检察、创造一流业绩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杭州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海鹰表示。

[责任编辑: 李瑾]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