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报道]山东东营:将“高质效”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中
时间:2024-03-31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同题报道版
【字体: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次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写入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中,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采访,该院检察长丁西超如是说。据了解,近年来,东营市检察院通过理念引领、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等方式,引导全市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中将办案质量、效果、效率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取得明显成效,东营市检察院工作报告连续五年赞成率100%,东营市检察院连续九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以政治建设为“思想硬核”

柽柳是黄河入海口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耐盐碱、耐贫瘠,还能涵养水土。东营市检察院立足地域特色资源,坚持文化润检、文化兴检,号召检察人员树立坚韧不拔求极致、能动履职助发展的“柽柳精神”,精心打造“黄河口e站”“公益柽”“红柽柳未检”等品牌,开展“五个一”优秀案事例评选、检察官讲办案故事等活动,将检察文化凝心铸魂的力量融入高质效履职实践。

“我理解的高质效办案,是一个体系化要求,包含了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的站位,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要求,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的方式……”3月8日,在东营市检察长会议暨2023年总结表彰会上,广饶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一级检察官封雪围绕其主办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典型案例作了主题发言,重点阐述了自己对高质效办案的理解。

自最高检党组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以来,东营市检察院将高质效办案作为检察机关讲政治的具体化、实践化要求,通过深化政治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培育实干精神,引导全市检察人员将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统一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中。3月15日,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东营市检察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张金海作两会精神专题辅导,解读两会热词、分享两会感悟,帮助全市检察人员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会精神。

实践中,东营市检察机关注重通过政治轮训、意识形态全员考试、主题党日活动、高标准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馆等抓手落实“强机制、建阵地、优活动”,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注入“思想硬核”。

以服务民生为最终依归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东营市检察院与东营市政府会签《关于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构建常态化协作、跟踪落实等工作机制,解决了一批执法司法难题。在今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协调会上,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要求政府各部门切实增强接受法律监督的主动性,与检察机关协同发力,共同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随后,东营市检察院发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为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出台具体举措。

在推进府检联动工作的同时,东营市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化运行、检法衔接机制建设、办案标准化体系构建等方面多措并举,有力提升了办案质效。面对频发的非法穿越施工盗油犯罪行为,东营区检察院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与公安机关协同建立涉油案件基础数据库,统一证据判断标准,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促进了检察办案质效与社会治理效能的“双提升”。日前,东营市东营区检察院与山东省滨海公安局召开专题座谈会,东营区检察院检察长崔江西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双方的密切配合,彻底惩治非法穿越施工盗油行为,为守护能源安全贡献检警力量。”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最终目标。为此,东营市检察机关将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做细做实,持续深化全国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新“共享云检察”工作模式,深入村镇社区、学校企业,收集处理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推出诸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办案举措,以高质效办案守护群众生活品质。

在数字检察成为高质效办案的助推器这一大背景下,东营市检察院构建“一个平台、六类数据、八大领域、N个线索模型”的“168N”数字检察工作体系,建成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实现公、检、法、司、党委政法委、政务等数据共享,研发的各类线索模型已筛查发现监督线索9000余条,推动办理相关案件500余件。

以科学有效为制度保障

“办案得有一股精益求精的劲头,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把法、理、情厘清说透,让老百姓更好更快地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司法温暖,感受到法治精神。做到这些,才算办好了案件。”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殷红说。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重在“高质效”,难在“每一个”,这既要求检察人员严格依法履职,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为此,东营市检察机关注重向现代化管理要生产力、战斗力,一体加强对案件和人员的管理,将“高质效”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中。

“根据案管部门发布的月度通报、季度通报,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全市行政机关诉前整改率,案管办还会就个案对我们进行提醒,推动我们持续跟进监督,切实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东营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李佳丽表示。

在加强案管工作的同时,东营市检察院认真落实新修订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重点把握涉及修改的指标,科学分析指标调整对检察业务的影响,建立“综专交替”分析研判模式,既结合核心业务指标对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又针对业务短板和业务需求量身定制多种变量指标开展专项分析,并充分运用大数据设计重点案件监控和数据质量核查两个模型,帮助业务部门及时发现司法办案中的新趋势。

打开东营市检察院检察官业绩考核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办案数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等评价指标。“对检察官的考核,我们以办案质效为核心,突出考察办案人员服务大局意识和为民服务本领。”东营市检察院人事处处长李红娟介绍,按照“业绩指标+共性指标+正负面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检察人员不严格按照业务流程、环节依法依规办案的,或法律文书存在瑕疵、质量不高的,将会被减分;调研文章发表、信息被采用或办理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将按照不同层级给予加分。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选拔任用等多方面挂钩,有力推动了检察官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本报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来倩倩)

2500万元生态损害赔偿金先期缴纳

“我们与行政机关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构建起高效运行的制度化、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实现案件的高质效办理。”近日,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郑战杰向记者介绍该院办理“5·16”污染环境案时说。

2023年5月,外地某公司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洗废液(经鉴定为危险废物、有毒物质)作为副产品对外销售,被孙某、王某通过中间人张某等人购得。孙某、王某利用买来的废液进行非法生产,将2万余吨废液排放至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渤海附近的盐场排水沟,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案发后,河口区检察院在依法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审查起诉孙某等8人的同时,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属地政府启动“府检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损害鉴定评估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前期磋商等工作。历时半年,检察机关通过释法说理,督促涉案公司先期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2500万元。同时,河口区检察院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河口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开展遗留酸洗废液处理工作,力争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干警前往污染现场调查取证。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河口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府检联席会议,结合辖区化工企业排污问题调查情况向职能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大对危废物品生产运输过程的行政监管力度,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多领域的联动协作,以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效能叠加。

据了解,目前“5·16”污染环境案尚在进一步办理中。

工人被拖欠的工资终于全额支付了

“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最关心的权益。办理涉欠薪刑事案件,不能满足于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也要想方设法帮被害人追回工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近日,记者在东营市东营区检察院“检察官教检察官”课堂上,听检察官许丽丽总结程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的办案体会。

东营市东营区检察院办案组商讨欠薪案件。

2021年4月至10月,程某从东营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接了某站控楼及周边部分土建工程,并雇用数十名工人进行施工。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陆续支付程某工程款共130万元,但程某仅支付工人部分工资后就不再支付。被欠薪工人向东营区人社局反映程某拒不支付工资的问题,2021年12月9日,东营区人社局发出《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指令书》并登报公示,要求程某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拖欠的工人工资。程某收到指令书后,更换手机号码,逃避支付责任,还将所有工人的手机号码拉黑。2023年4月,公安机关以程某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东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卷材料显示,程某自2021年5月至9月期间,恶意拖欠工人工资共计人民币14万余元。办案检察官认为,该案被害人较多,且工人讨薪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许丽丽带领办案组与被害人逐一取得联系,耐心解答疑问,做好安抚工作,并在讯问程某过程中积极释法说理,阐明利害关系,督促程某尽快支付欠款。

最终,程某自愿认罪认罚,全额支付所欠劳动报酬,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办案检察官结合案件事实提出的量刑建议被东营区法院依法采纳。2023年10月19日,法院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程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

一场听证会后,冒名婚姻登记被撤销

“感谢你们解决了我的大难题!”近日,当事人韩某专程来到山东省利津县检察院,向办案检察官致以诚挚的谢意。

事情还要从2023年8月说起。当时,韩某与丈夫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没想到竟遇上大难题。“对不起,我们不能为你们办理离婚手续。系统显示,您还于2007年5月与一名王姓男士登记结婚,现存两个婚姻关系。”工作人员的话让韩某大吃一惊:“我不认识这个人啊!”

韩某向利津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撤销其与王某的错误婚姻登记,法院以超出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无奈之下,韩某向利津县检察院申请监督。“以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方式办理婚姻登记,不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正常婚姻登记的行政管理秩序。”利津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刘丽华告诉记者,受理韩某的申请后,该院迅速行动,依职权启动检察监督程序,依法向民政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调取证据,最终确认王某有精神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可能与他人登记结婚,韩某系被人非法利用了其个人信息进行了婚姻登记。

调查取证完成后的第二天,在利津县检察院主持下,一场婚姻登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公开听证会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示证,听证员及各方当事人均认可检察机关调查认定的基本事实。随后,民政部门根据检察建议对韩某、王某的婚姻登记予以撤销。

山东省利津县检察院以“线上+线下”方式召开公开听证会,促进婚姻登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行政检察工作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能否高质效办案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政府和检察机关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利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洪芬介绍,该案的办理通过可视可感的检察听证,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具体而深刻,实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效能叠加,取得了良好效果。

抽丝剥茧挖出“案中案”

“案件初查期间,关于何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办案组也存在争议。”近日,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晓晴向记者讲起该院检察官深挖“案中案”的故事。

2021年11月,何某在网上购买香港手机号,用来注册多个支付宝账号,又向他人购买了被害人燕某等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信用卡)、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实名认证支付宝后绑定了燕某等人的银行卡。2022年1月31日,何某操作燕某支付宝账户,从其银行卡分三次向支付宝账户转款共72497元,再经多次转账将其变现或用于消费。2023年7月,公安机关以何某涉嫌盗窃罪移送垦利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经初步审查,办案检察官要求公安机关围绕何某绑定支付宝账户时签署的电子服务协议、掌握他人支付宝账户的时间、涉案资金流转动向等方面继续补强证据,以便准确认定何某的行为是否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转移资金。

证据链条进一步补充完善后,办案检察官认为,何某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冒用持卡人身份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和被害人财产所有权,何某的行为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经过检察官联席会议及检委会讨论,垦利区检察院以何某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依法提起公诉。今年3月6日,垦利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以洗钱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六年。

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件。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真正做到了抽丝剥茧,综合判定何某是否涉嫌洗钱犯罪,依法高质效夯实案件办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确保案件处理结果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垦利区检察院检察长束斌说。

借助大数据“输血+造血”

“感谢检察院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3月18日,山东省广饶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电话回访被害人家属潘某,潘某在电话那头说。

2022年10月,广饶县某村发生了一起惨案。潘某的儿子因家庭纠纷与妻子发生争吵,盛怒之下将妻子刺死,后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留下体弱多病的潘某夫妇和两个未成年孩子。如何帮助这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实现司法办案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难题。广饶县检察院借助东营市检察监督大数据平台涉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模型,调查核实潘某家的困难情况,及时启动救助程序,从快审批发放救助金2万元,帮助缓解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针对潘某家庭困境和需要长期帮扶的实际,广饶县检察院制定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1+N”多元救助。通过定期回访,持续关注潘某未成年孙子、孙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纾困解难;强化政策支持,协调民政部门将潘某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帮扶,形成检校合力,定期向潘某的孙子、孙女发放困境儿童救助金;跟进人文关怀,制定心理辅导工作方案,为涉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长期支持。该案因充分借助检察监督大数据,将“输血”救助与“造血”帮扶相结合,入选山东省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电话中那句朴实的感谢,体现出群众对法律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我们将继续通过司法救助等方式,扶持弱势群体和因案致困当事人,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努力达到司法办案、矛盾化解与社会和谐的统一,使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办案检察官说。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来倩倩 马笋 郭博 段玉峰 陈革新 张露萍 曲小卫 朱正祺)

[责任编辑: 何南宁 贾欣然]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