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创新技术手段助力检察办案快而优
时间:2020-07-08  作者:史兆琨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技术流”:不放过犯罪蛛丝马迹

河北:创新技术手段助力检察办案快而优

被害人向警方报案称,怀疑自己25天前被性侵,嫌疑人还以其裸照相威胁进行敲诈。面对早已遭到破坏的犯罪现场、未留存任何证据的现实,被害人收到的照片能否成为定罪的证据?

这是河北省检察院检察信息技术部今年4月整理的《近两年河北检察技术精品案例荟萃》中的一个案例。翻开这本精心整理的册子,涵盖7个专业门类共27例精彩案例故事呈现在眼前:检察技术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在电子数据空间中仔细寻觅,发现犯罪行为留下的蛛丝马迹,为拨开云雾、探求案件真相提供了技术支撑。

记者日前电话采访了河北省检察机关的数位检察技术人员,了解到不少令人“脑洞大开”的办案技术,还有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特有的应对之策。

让时过境迁案例显“踪迹”

在刑诉法规定的8类证据中,除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外,其余5类均涉及检察技术。根据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检察技术人员被明确纳入检察辅助人员范畴,主要职责是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对检察官承办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协助检察官审查技术性证据材料等。

“强奸类案件在提取证据方面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而该案报案时距发案时间较长,如果未及时进行证据留存,就很难得到有力的证据。”为本文开头提到的那起强奸案提供技术支持的石家庄市检察院信息技术部副主任赵志勇告诉记者。

事情得从2017年10月27日说起。当天,被害人小林(化名)收到一个陌生微信号添加好友的请求,通过验证后,小林却收到了几张自己的裸照。随后,对方提出索要25万元,否则就将裸照发给其亲属。最终,小林被迫通过微信转账8000余元。

转账后,小林越想越不对劲,便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她回想起同年10月2日,丈夫和两个朋友一起吃过晚饭后来家里打牌。其间,一个朋友掏出口香糖给小林夫妇吃。两人吃后不久便头晕犯困,随后就昏睡过去。第二天醒来后,小林发现自己的内裤穿反了,但当时并未在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案一审时,被告人吴某对强奸小林并用手机拍照进行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一审作出判决后,吴某提出上诉,拒不承认自己强奸了昏迷的小林。对于通过微信发送的照片,吴某承认包含被害人脸部和身体特征以及房间环境信息的7张照片是其用手机拍摄的,但其余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视频截图。公安机关将吴某的手机委托给石家庄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检验鉴定。

“我们对被告人手机进行数据提取,通过比对涉案照片发现,拍摄所用设备的制造商、设备型号、相机镜头、软件版本均完全一致,且拍摄时间发生在5分钟之内;通过比对涉案照片经纬度发现,拍摄地点均在犯罪现场10米之内的区域。”赵志勇说,二审法院采信了该电子数据检验报告,最终认定了吴某的强奸行为。

河北省检察院选取石家庄市检察院作为试点,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石家庄市检察院制定了《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该项工作进一步予以规范。

自2018年以来,河北省检察机关技术部门建立了案件情况统计月报制度,市县两级检察技术部门将技术办案任务层层分解,激发检察技术人员办案积极性和成就感,实现了以技术协助、技术性证据审查为主的办案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快速检测技术助力公益诉讼

为公益诉讼检察提供支持和保障,是检察技术适应改革需要、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

今年1月22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成立以检察官为主导、公益诉讼快速检测技术人员为技术支撑、司法警察为办案保障的办案组,组织对广阳区群安街综合市场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督。

“我们采用‘双份采样、冷藏运输’方式,对该市场销售的菜品、肉品、豆制品进行取证。其中一份由我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自行快检,另外一份按照食品检测取证标准妥善保存,并全程拍照记录取证过程。”广阳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刘涛告诉记者,当天,检察技术人员使用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对抽样产品进行检测化验。经检测,发现部分商户销售的腐竹中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的“吊白块”成分,鸭血中甲醛含量为51.59mg/kg,超出正常食品安全标准。

3月16日,广阳区检察院向广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严格落实快检制度,每天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及时公开检测信息,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广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群安街综合市场21批次韭菜、白菜、腐竹、鸭血进行全覆盖抽查,依法整改存在问题的商户,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同时,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对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等农产品销售重点场所监督抽检频率和力度。

针对广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馈的整改情况,4月8日,广阳区检察院再次派出办案组对群安街综合市场部分食品抽样,经过快速检测实验室复查检验,全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这是河北省检察机关利用技术手段为公益诉讼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该省检察院还制定了《河北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等相关文件,并与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沟通协作,推动成立了河北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河北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双方会签文件,明确司法鉴定的委托受理机制和工作程序,对勘验检查、司法鉴定等事项进行规范。

“我们与河北中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协商,该机构承诺对全省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先鉴定、后付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损害‘鉴定难、鉴定贵’问题。”河北省检察院信息技术部一级主任科员娄春光介绍。

声像新技术成功还原案件真相

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由于涉案照片模糊不清,办案工作往往会陷入僵局。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犯罪痕迹转化成科学证据,在办理这类案件时尤为关键。

2018年5月,张某因与吕某之间的纠纷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便到吕某家用铁锹对吕某停放在院内的车辆进行打砸。事发后,吕某及时用手机拍下该车被砸后的照片。后经价格鉴定,该车前侧、右侧、后侧玻璃破碎,右倒车镜损毁,前机盖、车顶及车门多处不同程度损坏,损失约5000元。

但张某辩称其仅砸毁车辆的后窗玻璃,其余损坏之处与其无关。而吕某提供的照片由于角度和光线原因模糊不清,看不清拍摄时被砸车辆其余部件是否有损坏痕迹。

如果无法证明其余部件损毁是由张某造成,则达不到相应损失价格,也就构不成犯罪。真相究竟如何?还得靠技术手段说话。河北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车辆损坏痕迹照片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

“我们对涉案相关图像资料的关键区域进行了超分辨率、直方图增强、色调均衡、梯度比等一系列清晰化处理,最终使玻璃破碎痕迹清晰地显现出来,为该案办理提供了关键性证据支持,最终被法庭采信。”河北省检察院信息技术部声像资料鉴定人韩鹏鹏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悉,2018年以来,河北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已为200余起案件提供声像资料鉴定技术支持。目前,河北省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4个专业门类的7个鉴定项目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该实验室也成为全国检察系统第一个录音资料检验和图像资料检验专业均通过CNAS评审的司法鉴定机构。

在采访中,受访的检察技术人员一致认为,检察技术工作发展得到了最高检党组的高度重视,多次指出发展路径。目前,司法实践中涉及包括金融、网络、电子数据等专门性知识的案件越来越多,来自检察技术的支持愈加重要。检察技术人员要进一步领悟“检察+技术”中“+”的内涵,在服务“四大检察”中作出贡献、体现价值。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全媒体记者史兆琨)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