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英模榜|全国模范检察官、云南省福贡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邬中明:扎根在怒江大峡谷
时间:2019-04-09  作者:刘呈军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扎根在怒江大峡谷

——记全国模范检察官、云南省福贡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邬中明

魁梧的身板,方正的平头,一身笔挺的检察制服,走起路来微微带风,打眼一看,颇有战斗指挥员的风度,朴实、可亲。他就是全国模范检察官、云南省福贡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邬中明。

“一起考入福贡县检察院甚至比我晚进来的外地人,已全部调离,只有我还坚守在这里。”就是这份坚守,让邬中明在福贡县检察院一干就是13年,娶了当地普米族媳妇,有了10岁的女儿,把整个家庭都完全融入福贡,融入祖国边陲,在怒江大峡谷扎下了根。

自学少数民族语言,克服工作困难

邬中明是山东临沂人,原本在老家一个事业单位有一份舒适的工作。为了实现法律梦,他2005年考进了福贡县检察院。2006年2月,邬中明刚到福贡上班,就赶上了2月的“桃花汛”,衣服长霉,浑身不适。

和气候相比,语言是横在邬中明面前更大的障碍。福贡县9万多人口,大多是怒族和傈僳族,大部分人听不懂普通话。“一次,打电话想约证人了解情况。听到一口外地口音,对方以为骗子在搞推销,说什么都不肯见面。”这件事至今仍让邬中明啼笑皆非。

学方言迫在眉睫。邬中明开始边办案边跟同事学方言,常常带着一个小本儿,用汉语拼音标记各种方言读音,每当学会一个新词,就反复说给同事听,让大家纠正发音。刚开始,他奇怪的发音不时引来大家阵阵笑声。慢慢地,邬中明会说的方言越来越多,发音也越来越标准,最后都能用怒族语、傈僳族语对话交流了。

福贡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有时找一个证人要用一天时间徒步翻山越岭,也常常路遇险情。

邬中明和同事有一次冒大雨去山里调查案情。途中,他们的车辆被一辆行进较慢的大车拦住,突然前面一块大滚石滚落下来。“如果当时没有大车压一下车速,就刚好被滚石砸中,后果不堪设想。”至今想起这一幕,邬中明还心有余悸。

惩贪官、治污染,守护风清气正、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时任福贡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的邬中明深感责任重大,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几年来共查办贪污贿赂案件27件29人,其中正科级6人、副科级2人、副处级1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2016年,在“12·26”专案及扶贫领域系列案中,邬中明凭着职业敏感和对事实真相的不懈追求,辗转多个州市调查取证,行程1万多公里。三个多月时间里,他询问证人40余人,提审30余次,获取证据300余份,并深挖系列窝案串案11件,突破行贿人15名,最终查明了福贡县扶贫办原主任杨某收受财物1588万元的事实。此案的成功查办,严厉打击了贿赂犯罪,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017年2月,微博上有人称福贡县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怒江,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央视、多家省级电视台重点关注,一些环保志愿者也从全国各地赶到福贡县进行实地查看。

最高检发出了对垃圾倾倒污染事件的督办函,要求福贡县检察院调查该事件。当时,连续多天的强降雨已导致福贡境内多处出现泥石流、滑坡现象,多个路段被冲毁。面对危险隐患,邬中明二话没说,带头深入福贡县“六乡一镇”进行走访调查,最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向当地政府发送了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经深入整改,转变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过去随意向江里丢垃圾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邬中明欣慰地告诉记者。

苦修内功,年轻公诉人力辩15人“律师团”

邬中明并非法律专业出身,虽然自学过法律,但起初办案时还是个“门外汉”。邬中明边工作边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在进入检察院当年就通过了司法考试。

进入福贡县检察院,邬中明的第一个岗位在公诉科。没有任何办案经验的他跟着老科长边学边摸索,观摩开庭、查看卷宗、借鉴外地经验……看书和办案把他的时间占得满满的。

在实践中,他善于总结积累,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的“最新法律汇编”就有厚厚的几本。通过勤奋学习和同事的帮助,邬中明逐渐成为公诉办案能手。

在公诉岗位上,邬中明办过一件影响较大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被告人有17名,卷宗材料有厚厚的十多本。他加班加点认真审阅证据材料,当发现涉案的3名嫌疑人属于主犯、不如实供述却被取保候审后,立即要求公安机关报捕,变更强制措施。该案开庭审理了足足两天,面对17名被告人和15名辩护律师,邬中明思维缜密,有理有据,最终使17名被告人受到了法律制裁,维护了一方安宁。

(本报记者刘呈军)

[责任编辑: 佟海晴]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