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光荣与梦想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院: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时间:2018-06-10  作者:胡玉菡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走进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

左图为1999年4月12日,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郭智宏到列车上宣传辨识假币和伪造火车票知识。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82年5月

现任检察长:吴云(第8任)

内设机构:12个

干警人数:现有干警7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8人;40岁以下青年干警55人

典型人物:第五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刘晓光

本报讯(记者胡玉菡)迎着朝阳,走进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的大门。拿出银行卡、身份信息二合一的特别定制版一卡通,电梯里“滴”的一声刷卡过后才能畅通无阻……这是“80后”青年检察官李怡文每天上班的“规定动作”。

8∶30走出电梯的那一秒,楼层入口的“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就自动识别出了李怡文,屏幕上出现她的工号、部门等信息,门禁自动打开放行。上班打卡和开会签到,都由智能系统中“看不见的眼睛”自动记录下来了。每条楼道都装有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头,李怡文走过的每个地方都会在系统中形成人像轨迹。

9∶00通过远程交互系统,李怡文提审了一名远在50公里外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

10∶00使用量刑建议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研究完另一个案件后,她走进远程庭审室,开始一次三方异地远程庭审。

14∶00李怡文提交一个疑难案件给检委会讨论。检委会委员们各抒己见,无纸化会议系统完整地将发言分别记录成文字。讨论刚一结束,蓝牙打印机就将电子表决结果打印出来了。

16∶00坐在电脑前的李怡文通过语音识别输入一个案件的审结报告。这时候,手机上收到案件社情及行政执法监测分析平台推送来的最新相关案例信息,这是她每天的必读栏目,“对办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6∶30收到来自卷宗智能收发系统的提醒,李怡文立刻来到案卷智能收发柜取出新收到的案卷,取卷关上柜门的一刹那,电子版Word文档案卷就已经躺在她的系统账户中了。每一本纸质卷宗自收案起就会生成专属二维码,送进案卷数字化中心后,伴随着整齐的“唰唰”声,100页案卷1分钟可被扫描成PDF文档,3分钟左右就能生成电子卷宗Word文档。

记者采访的这天,也是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公诉科检察官李怡文“智慧检务”的日常一天。

看着如今的案卷数字化中心,去年退休的老公诉人王正岭回忆起那个没有打字机的时代,“先在钢板上把字刻在蜡纸上,滚筒蘸上油墨再手摇印制,摇一次只能印一张出来,每一页公文都来之不易。”从手摇油印机到智能卷宗管理平台,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王正岭见证着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院的科技强检,已经走在前列了呢!”老王感慨道,语气既自豪又羡慕。“我要是再年轻个十几岁就好咯,年轻人得珍惜这样的发展机会啊!”

院里的“智慧检务”,王正岭已经知道了不少。控申智能机器人“小法”智能问答,在公益诉讼案件中运用无人机实时拍摄案发现场,后方就能进行案情研判和远程指挥……

“实用!”接受记者采访的检察官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两个字。记者追根溯源,发现这与该院检察长吴云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吴云曾经负责公诉工作6年,技术工作10年,既了解检察工作需求,又了解技术开发的方向。吴云带领技术团队做了许多尝试,运用机器人智能安保和控申接访,采集、分析大量案件信息,建立数据库……

在向记者展示一个具有签到、信息动态等功能的本院小程序时,吴云提到,目前程序还在试用阶段,因为反响不是很热烈,正在修改完善和调试。“我们从不强行要求干警去接受新的技术软件,而是让他们自发地觉得实用、好用,主动想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智慧检务带来的便捷和效率。”

[责任编辑: 王媛]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