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采风]写一首,和自己赛跑的歌
时间:2018-06-09  作者: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在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部,刘艳丽算得上是一位“大龄”的“检察新兵”。说她“大龄”是因为今年45岁的她,在部门平均年龄仅有35岁的小年轻中,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说她是“检察新兵”,则因为她检龄不足6年,相比同龄的检察官来说,她还“嫩得很”。

其实,1995年刘艳丽便与法律结缘。那时她只是法院的一名临时工作人员,但因为能与法律打交道,她觉得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了一步。她喜欢胡适的一句话:“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也一直用它鞭策着自己。

成功从来只为有梦想的人准备。2012年,得知黄岛区检察院将招录人员,年近40的她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拼力一搏。于是,她一边做好手头工作,一边照顾家中老小,同时精心准备考试。终于,如愿考取了该院检察官。

正式成为检察干警的刘艳丽没有让自己的脚步就此停歇,她说:“与年轻人不同,我的时间更金贵,对我来说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为了让自己在办理各种经济类犯罪案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更加得心应手,她又先后考取了会计证、经济师中级职称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2017年6月,公安部督办的涉案金额上亿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由刘艳丽承办。厚厚的卷宗足足是她身高的两倍,30多名犯罪嫌疑人,光讯问就用了35天。最难的是,虽然有会计学的根底,但是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仍然让她一个头两个大。

然而,在刘艳丽眼里,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当天,她就加班看卷,第二天就到书店买回了大量税务类书籍,开始自学税务会计知识,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向税务局的同学请教。

就这样,她边查阅书籍,边审查证据,边引导侦查,硬是从卷宗中的账册和单据中,理出了办案思路,查出了虚假平账、空入库的蛛丝马迹,并最终一一呈现,成为她指控犯罪的有力证据。

今年1月,36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刘艳丽在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200余万元的同时,收获满满地说:“人生是没有毕业的学校,能在办案中学习,并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这种感觉很酷,我会一直乐在其中。”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 于红燕)

换个视角看世界

如果让您用一个“角色”去定位他,也许有的人会说,他是一个摄影“达人”,25年的检察摄影生涯,让他囊括了全国检察机关金鼎奖、全国法治好新闻奖等奖项;有的人会说,他诗气十足,他的散文诗让人泪目,他的廉政贺卡和短片蜚声系统内外;换一个角度,您还会发现,他是一个高产的“写手”——平均每年3万字的铅字稿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闻人……

“他们把我夸得有点玄,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检察官,业余时间喜欢钻研点自己的爱好。”说起大家对他的隆重推荐,聊城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凯忠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这些年的“转身”。

1993年,王凯忠步入检察技术部门从事摄影工作。“完全蒙了”,工作之初,他对摄影一窍不通,没有摄影装备、没有技术。怎么办?认输?这可不是王凯忠的性格。他开始了检察生涯里和自己的第一次较量。通过学习寻求改变,他自费购买专业书籍,业余时间全“卖”给了照相机。“择业——爱业——精业”,变化在悄悄地发生,他实现了检察摄影从门外汉到达人的飞跃,他打造的“检察视窗”成为检察局域网的文化品牌,他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一个展现检察工作的窗口,人人都说他就是二十年来检察历程的一面“活镜子”。

认识王凯忠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韧性。2009年,领导把他从技术部门调到宣传岗位上。文字能力的欠缺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不能输,再来一次和自己的较量!”他暗暗给自己鼓劲。“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学习是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为了“速成”,他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学习社论、学习通讯,坚持做读书笔记……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工作忙的时候,就在周末将落下的报纸读完,到2018年,他的读书笔记本摆满了一整个书架,累计抄录文字达40余万字。状态学中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保持了一种“子弹上膛”的积极状态,也让他具备了一种善作善成的能力。同事都说,他干啥像啥、干啥成啥,他心里最清楚,唯有学习才能在一场场和自己的较量中获胜。

(聊城市人民检察院 温邱娜)

跨界理工男

中等身材,朴实的面容,戴着边框眼镜,话语不多,这是新泰市检察院很多干警对该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副局长王怀柱的第一印象,殊不知低调内敛的他,实际上是一枚妥妥的学霸。

王怀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大学学的自动化专业,被分配到了兖州市市政工程处,担任道路技术助理工程师。后因工作需要被调至办公室,日常处理一些法律纠纷。在这个过程中,王怀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感法律知识的匮乏。于是,喜欢挑战的他从零学起,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做起了律师工作。

2006年,新泰市检察院招录人员,他又一次努力闯关,考到该院如愿成为一名检察官。

初入检察院,他被分配到了民事行政检察科。在办理涉及经济纠纷的案件时,面对大量的财务账目,王怀柱感到了力不从心,财会知识的欠缺严重制约了案件的办理。为了更好地办案,喜欢挑战的他又给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注册会计师资格。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时间,都被他拿来看书学习。凭借那股钻劲和韧性,2012年他成功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

“革命工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凭借自己的新技能,王怀柱被调整到了行政装备检察科,专门从事财会工作。谨慎细致的性格,加上储备扎实的会计知识,他在财会岗位上游刃有余。

人生总是充满选择。当司法体制改革的号角吹响时,王怀柱又一次选择了挑战自我,拿起了熟悉的法律书本,坐到久违的考场,再一次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首批员额检察官。

天生喜欢挑战的他,选择了刑事执行检察岗位,再次回到了检察业务一线,除了办理案件,还要到看守所进行日常检查,工作忙碌而充实。

很难想象,从理工男到检察业务专家,不断地自我挑战和始终地勤奋学习,让王怀柱把别人眼里的一成不变和一眼望穿演绎成了厚重丰富和精彩纷呈。“哪怕在别人眼里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从改变中找到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自我。”当被问到这些年学习、考试、工作的感受时,王怀柱如是说。

(新泰市人民检察院 张晶 张娜)

带着责任上路

“以前办公室里,大到行李箱,小到牙刷杯具,各类出差必需品一应俱全,只为随时准备拼上一线。现在,这些东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理论书籍。”指着办公室书架上的法律书籍和各类指导性案例汇编,前不久刚被利津县检察院任命的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单文勇笑着说起了自己的变化。

今年年初,反贪战友转隶,单文勇在送别他们之时,也站到了民事行政检察的主战场。

民行案件涉及的法律体系庞杂,每个案件牵涉多种民事关系,经历一审、二审等程序后才到检察院申请民事再审检察监督。“以前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运用较多的都是刑法理论,来到新的业务口,也曾经有过迟疑和不自信。”单文勇说,“但时间紧、责任重,必须迎难而上,必须抓紧学习、马上适应。”

单文勇家住市区,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公交车度过一个半小时。“为了尽快熟悉相关法条和规定,我把理论书籍随身背着,办公室里看完回家看,公交车上也能看两眼。”

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和推行,公益诉讼工作很快成为了民行检察工作的重点。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公益诉讼少有可借鉴的案例,也缺少统一的证据要求和标准。面对挑战,单文勇一头扎进书海,硬是把自己“啃”成了业务达人。春节后,全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集中教育培训,其中单文勇带来的公益诉讼知识讲座内容丰富,案例典型深入浅出,博得满堂彩。

在办理一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时,单文勇查阅了大量环境保护法条、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文件,如庖丁解牛般将案件抽丝剥茧,一步步理清整个案件的脉络。3月30日,该案一审宣判,法院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诉求。当听说作出《行政公益诉讼意见书》的检察官刚刚踏入民行部门几个月,主审法官也惊讶不已:“意见书分析透彻、逻辑严明,很难相信是出自一名新兵之手。”

“民行案件大多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说起民行工作,单文勇的言语中不乏坚定,“就像是专治疑难杂症的医学专家一样,我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可以肩负起群众的信任。”

(利津县人民检察院 牛佳利)

侦监一姐

德州市德城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的李娜,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侦监一姐”。论年龄,在科里她不是最长,之所以成为人人信服的“一姐”,乃因她一向勤学善思,敢于挑难担险,勇于攻坚克难。

喜欢学习、酷爱阅读,从小就是学霸。工作后,法律专业类书籍成了她学习阅读的最爱,新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新的办案规范、办案纪律等,她总是比别人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她总说:“这要是哪天不看书,感觉这天跟没过似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学这些东西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在李娜看来,那是你没有真正学进去,等你真正钻进去了,学深了、学透了,那会受益匪浅、其乐无穷。

靠着不懈的学习和丰富的实践,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思路和办案模式,2015年负责侦监工作至今,李娜已办理各类案件1074件1531人,办案数连年位居前列,所办案件多为重大敏感、疑难复杂、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类案件。

今年4月,该院侦监科依法提前介入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多达40余人,是近年来该区发生的单案涉案人数最多的案件。这是一起以“微盘”交易为幌子的新型涉众网络诈骗案件,涉及大量金融、证券等业务知识,可科里没有一个人懂经济金融、证券期货,困难面前,李娜主动请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她也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怎么办?天下无难事,办法总比困难多,永不服输的她把心一横:学。

她根据分析案件时所列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到书店挑选了十几本证券专业书籍,对照案件的组织架构、层级关系、证据体系图表、资金流转过程等,一本一本地学,一条一条地抠,终于将这些“天书”式的案件脉络、证据体系弄了个水落石出,并及时指导侦查机关调查取证。

案件报捕,恰逢周末和五一假期,仅有的7天办案期限仅剩3天,还要完成40名犯罪嫌疑人的提审、阅卷等工作,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但她因为前期介入,已经对整个案情了然于胸,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按时在法定期限内完成了案件的审查批捕工作。

(德州市人民检察院 高忠祥 德城区人民检察院 田园)

有难题,找春德

爱运动、爱读书,是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检察官们对同事孙春德最直观的印象。这个86年出生的阳光青年,爱长跑、打球。无论什么时候去他办公室,办公桌上总是压着一本打开的书,有时是一本刑事法学的《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有时是一本法理学的《法治论》。

“他看书多,有时在出差、提审的路上都要捧着一本书。对于法律条文更是烂熟于心,说他是‘法律百科全书’一点不为过。”说起孙春德,科室的年轻干警小董对他可是一脸的崇拜。“有难题,找春德”成为同事们习惯性的口头语。

在博山区检察院,孙春德先后在反贪局、侦监科、公诉科工作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凭借扎实的理论和实务功底成为科里的业务骨干,办案量也稳居科室第一,并被遴选为全省首批员额检察官。2015年办理的全市首例利用P2P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提审时,犯罪嫌疑人为了辩解,在关键节点上反复强调“这个你不了解”。孙春德马上在网上订购了大量金融类书籍,并专门向在宁波大学读硕士时的导师请教金融犯罪方面的知识。最终他硬是从近百本账册和单据中理出了思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2016年3月,山东省检察院将该案评选为全省首批侦查监督“我最满意案件”。

孙春德不仅爱看书,而且善于将读书和办案时的心得转化成文字。他先后多次承接全省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撰写多篇理论文章。一次次地锤炼,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往复和检验,让孙春德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检察官,就要与书为友,去书中寻找答案,在书中积蓄力量,既要埋头走路,更要抬头看路。”在刚入院的演讲比赛中,大家记住了这个有点书生气的年轻人。如今,这个年轻人已成长为院里响当当的业务智库成员,先后荣获全市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全市优秀公诉人等荣誉称号,成为院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检察院 王文斌)

同题·山东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卢金增

  制图:张雪卉

[责任编辑: 李瑾]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