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人大代表应最高检邀请24次异地视察检察工作
时间:2017-02-27  作者:张羽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2016年全国人大代表应最高检邀请24次异地视察检察工作——

24次出发,见证检察新变化

赵立荣制图

  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同心控股公司董事长叶日者:这种调研形式是检察系统创新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基层院在推进检务公开、构建生态检察、规范司法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保障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一大批有作为、有担当、有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大家的积极献言,向各方讲述检察好故事,传递检察好声音,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对检察工作的信任。另一方面,在调研过程中,大家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背景,留下了对检察机关的希望和建议,有利于推动基层院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汇总起来,传递到各有关部门,给司法改革提供真实信息。

  2016年,应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邀,来自全国人大三十余个代表团的325位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就当地检察工作进行了24次视察。

  “代表视察福之州,检察上下为民忧。铁腕反腐讲党性,绿色修复济刚柔。”“检察多走信息路,群众就少走马路。”……整个2016年,视察福建检察机关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堪称最富诗意的视察团,代表们忙着视察工作之余,还在微信群里搞起了赛诗会,为检察工作的亮点点赞。

  据统计,2016年,应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邀,来自全国人大三十余个代表团的325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就当地检察工作进行了24次视察。

  24次出发、数万公里行程,不少全国人大代表都是第一次与检察工作如此“面对面”“心贴心”。在视察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充分了解到检察机关在做什么,明晰了检察机关的职能,感受了法治脉动的力量。

  检察工作很接地气儿

  “检察工作很接地气儿。”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庆在江西视察之后的感受。这样的感受,许多代表都有,也正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代表们走进检察院的初衷。

  在江西,代表们在渔舟唱晚、秀美如画的风景中,走进金屯林生态检察室、锦江农生态检察室,了解了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综合治理、警示性预防教育结合的生态检察模式,这是检察与自然的和谐。

  在甘肃,代表们走在街头巷尾,仔细查看扶贫村公示墙上贴着的惠农政策的详细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靳灵展仔细询问了低保资金的发放情况,查看了职务犯罪预防测试题和相关共组人员的答卷,“他们的分数都很高,可以看到检察院的普法工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村干部法律水平,也提升了老百姓法律意识”。

  在辽宁,代表们亲身体验检察机关对外服务窗口,“外部或内部人员能不能对电子卷宗进行修改”“上午来访的多还是下午多”“情绪疏导室的功能是什么”“触摸屏的案件查询系统怎么用”“行贿档案查询收不收钱”“这样完善的配置只有你们有吗”,问题之细微令人感叹。

  2016年,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采用异地交叉视察的方法,例如山西团到安徽视察、澳门团到吉林视察等,通常并不安排大型会议,而是多采用小型座谈会、实地走访方式。通过这种接地气式的视察,避免视察落入“走走过场、唱唱赞歌”的窠臼,代表们能够带着问题走访,带回经验分享。

  宏大法治下的检察细节

  著名法学家萨维尼曾说:“法律并无什么可得自我圆融自洽的存在,相反,其本质乃为人类生活本身。”

  代表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生活经历不同,关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在视察工作中,一些关键词被反复提及:保障民生、未成年人检察、服务和保障非公经济、司法改革、反腐倡廉、生态检察、职务犯罪预防、科技强检等。这些词汇,既汇集了当下检察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也证明了“公民社会”的到来,即人民群众不再局限于温饱小康的底层需求,而是被唤醒了权利意识,对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需求日益迫切。

  再宏大的法治主题也终究要回归万千细节。每一次人大代表对法治的叩问,检察人都予以积极而有力的回应。

  代表们关注民生,检察人就用“数据说话”。每一处接受视察的检察院,近几年查办了多少案件、有哪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多少次普法宣传……所有的资料都摆在代表们眼前,任君评说。

  代表们关注社会热点,检察人就开诚布公。在视察黑龙江铁路运输检察工作时,不少代表对2015年5月发生的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表示关注。当地检察机关介绍了怎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掌握证据,适时通过中央主流媒体发声的做法。全国人大代表姜援朝听了之后指出:“社会关注的焦点案件,要求检察机关既要快,又要好。群众对这些案件的定罪量刑结果比较关注,对办案过程不了解,特别容易产生不理解。如何处置好舆情,值得很好地研究。”

  代表们关注非公经济保护,检察人带着代表们走入华为、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调研检察机关保障和促进非公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办法。全国人大代表鲍家科参观后由衷地感慨:“我和企业员工交流时发现,检察机关在服务保障非公企业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亮点,取得了许多看得见的成绩。”

  代表们关注规范司法问题,检察人就从“高度、热度、密度、广度、深度、经度、纬度”等八个方面介绍了对自身的要求,从办案流程、办案标准、办案技术,特别是司法人员行为等方面入手,为整个检察工作的提质、提效打下基础。

  代表们关注反腐,检察人便将查办、公诉贪污腐败案件的成果展示出来。有的代表在视察一些基层检察院的办案环境时,还尝试坐一坐被审讯人员的椅子,看看是什么感觉,随行人员提出“您也不忌讳一下”,代表笑答“心底无私天地宽”。

  不忘初心,捍卫公平正义

  24次出发,有风雨兼程,也有泪水和欢笑并存。在视察贵州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时,部分女性全国人大代表与女服刑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服刑人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观看重庆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宣传片时,全国人大代表金华也是“含着泪看完”。

  24次出发,迎接代表团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踏实、积极、勇于接受代表监督的检察风貌。全国人大代表王运才一语中的地指出,这体现了检察机关“不忘初心,捍卫公平正义”的精神。

  时代的前行者终究会在时间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人民检察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有过波澜壮阔的发展,有过百折不挠的尝试,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制度不断成熟定型。

瞬间回放

特殊来信

郑博超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在不同的地点重温入党誓词很多次,但这次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

  2016年7月9日,河北省检察院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主任朱新燕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

  说它特殊,一是因为这封信来自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关街道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保定市红梅社工服务中心主任袁红梅。

  袁红梅代表这难忘的记忆,来自2016年7月4日到8日,最高检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甘肃检察工作,走进基层感受百姓身边的检察院。

  “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检察院建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小手拉大手的帮教工作基地,因为我们社区也有减压工作室和道德法庭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其中沙盘原理都是相近的,我认为检察院这一教育基地对解决目前校园暴力、校园霸凌很有震慑作用。”

  在信中,袁红梅代表畅谈了对这次视察、对甘肃检察工作的深刻感受。

  说这是一封特殊的“信”,还因为它采用了微信的方式。7月8日,视察刚刚结束,7月9日,袁红梅代表就在她主办的微信公号“东方家园社区”上发出了这篇图文并茂的公号文章,题目就叫《给检察官的一封信》。

  2017年2月21日,谈起为什么“写”这封“信”,袁红梅代表简捷地回答——是对检察官的认识。

  视察结束了,当时的一些细节渐渐淡忘了,历久弥新的是对检察工作的感情。2月21日,袁红梅代表在“东方家园社区”公号上更新了一篇文章《那些不堪回收的“网事”》,讲述了自己参加由检察机关与教育部门协办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在保定启动的情况和感受。

  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条留言:“写的(作者注:原文如此)很接地气,上午活动下午就成稿,效率高!”

牡丹情

郑博超

  在福建省漳州市检察院,保存着一幅国画牡丹图。这幅牡丹图的题款是,“国色天香丙申秋王绣”。

  这位王绣,就是被称为“新牡丹画派创始人”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

  这幅画为什么会在漳州,而且保存在检察院呢?福建省检察院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贵贤介绍,2016年9月20日至22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迎来了18名河南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对检察机关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新福建建设”进行了专题视察。王绣代表就在此列。

  丝绸之路,是发展之路,也是绿色生态之路。21日,代表们来到漳州。这里有闻名于世的云水谣古镇和土楼。

  漳州市检察院工作人员郑宏亮回忆,代表们在南靖县书洋镇下坂村一处山坡上俯瞰下去,绵延群山,树竹成海,微风吹来,绿波荡漾。当代表们得知,面前漫山绿遍、层林尽染的几个小山头,多年前被大火烧光,涉案当事人补植复绿后,如今荒山重披绿装。

  优美的环境最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李贵贤说,王绣代表就是21日下午在视察当地生态检察工作途中当场作画的。就在现场的郑宏亮补充,王绣代表就是在一颗古榕树下的休息室里现场挥毫的。

  作完画后,王绣代表当场就赠送给陪同视察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以表达她对检察机关维护绿色生态作出努力的肯定。

  了解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才能体味到牡丹图蕴含的代表的检察情。

围观“莎姐”

李立峰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重庆视察时,“莎姐”让13名来自吉林的全国人大代表产生了浓厚兴趣。

  “莎姐”是重庆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一个品牌。

  10月25日下午,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办公室桌子上摆放整齐的青少年普法漫画书《莎姐讲故事》引起了代表的浓厚兴趣,纷纷取阅,仔细研读,连声说“好”。

  代表们还饶有兴致地视察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参观了“莎姐”谈心室、“莎姐”调解室等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工作区,代表们观看了“莎姐”影像资料,全面了解重庆检察未检工作。

  “我几乎是含着泪看完这些‘莎姐’宣传片的。我是一个母亲,为未成年人犯罪感到惋惜,因为这对未成年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金华代表动情地说。

  “‘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把国家要求落实得这么好,让我大开眼界。检察官们在办案中讲方法、讲办法、讲技巧,入情入理,入心入脑,在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未成年人,这个工作做得真是好。”身为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潘永兴代表也成了“莎姐”的粉丝。

[责任编辑: 刘淑娟]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