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无差别化办案助“三无”涉罪未成年人回归
时间:2015-05-26  作者:徐日丹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本报讯(记者徐日丹)“家人每年都能够团聚,事业有成,自己能够改变。”这是两年前外地户籍涉罪未成年人小宇在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帮教期间许下的生日愿望。日前,检察官异地回访时发现,小宇的愿望几乎都实现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小宇愿望的实现,得益于西城区检察院针对“三无”涉罪未成年人建立的“无差别化”办案机制。

  据了解,西城区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80%以上是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其中多数在京无工作单位、无固定住所、无监护条件,往往无法适用取保候审措施及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如何维护这部分孩子的合法权益,是西城区检察院近年来开展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工作时着重思考的问题。

  2012年,西城区检察院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中心——“新起点实践中心”,搭建了“无差别化”考察帮教平台。该院依托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的实践中心,将高校资源全程引入检察诉讼环节,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和心理疏导;在爱心企业设立的实践中心,负责为“三无”未成年人提供食宿并派专人参与帮教,实现了对外地户籍与北京户籍未成年人的平等保护。故意伤害案件中的涉罪未成年人小宇就是通过该平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据介绍,在办案过程中,西城区检察院建立了“无差别化”社会调查机制。自2013年5月起,该院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作为社会调查员,对本地、外地户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同步开展了“无差别”“全覆盖”的社会调查。对外地户籍的未成年人原则上要求到其户籍地或长久居住地进行全面调查。在办理小宇故意伤害案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董磊明对其进行了社会调查:小宇从小缺乏家庭的监管与约束,不良朋辈强化了其错误的价值观,如不能及时有效疏导矫正,其再次触犯法律的风险仍存在。对此,办案检察官多次通过谈话,引导小宇认识到故意伤害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最终,小宇低头认错,主动提出“我要用工资赔偿那个我伤害的人”。

  “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改正,如果没有你们,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今年4月30日,面对检察官的异地回访,小宇红了眼眶。如今,小宇在苏州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周都能与家人团聚,性格变得开朗大方了。据了解,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跟踪帮教与回访工作是西城区检察院引导、保障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初,西城区检察院对近三年办理的52名被不起诉未成年人通过电话回访、约谈回访以及异地回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所帮教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为零。

  (原标题:给孩子们一个“新起点” 北京西城:无差别化办案助“三无”涉罪未成年人回归)

[责任编辑: 曹婷]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