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四十年的爱与暖
时间:2018-06-10  作者:孟红梅 刘红星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本报讯(记者孟红梅 通讯员刘红星)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通过河南省政法系统首次统一招录考试进入检察院,许昌市检察院正县级检察员何洁在检察院一干便是近四十年。从芳华正茂的年轻人到眼角泛起皱纹的“老检察”,她用爱和暖诠释检察工作,见证了检察机关重建四十年的历程。

这台打字机就交给你了

“小何,咱院就你一个女干警,这台打字机就先交给你了,你要学好用好。”刚到郏县检察院,椅子都没坐稳,何洁就接到了组织交付的任务。为尽快掌握铅字打印机的操作技能,当时何洁把铺盖搬到了单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熟练掌握了打字技巧。在1983年全国第一次“严打”工作中,何洁在把案件办好的同时,还发挥自己娴熟的文印技能,承担起打字工作。她不知疲倦地操作打印机,几乎全院的法律文书和案件材料都是经她手打印的。同时,她把文书打印与卷宗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从文书制作入手完善规范检察档案的归档管理。因工作出色,一仗下来,她被评为许昌地区“严打”先进个人。

1986年,何洁被调往许昌县检察院工作。领导欣赏她的写作才华,安排她到办公室工作。她毫无怨言,用细致严谨的专注和精益求精的执着,顺利完成从业务岗位到综合岗位的转身。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她不计分内分外,加班加点撰写信息材料、调研文章和宣传稿件等,工作日志里写满了加班。同事们总说,何洁是个超人,她仿佛拥有无穷的精力、无限的能量。

1996年,何洁被选调到许昌市检察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人少事繁,她既当领导又干杂活,硬是把“枯燥”的政治工作干成了全院的亮点。

村民乐了,她也笑了

2004年,何洁主动到长葛市后河镇娄庄村开展驻村工作。该村地处半山区,别说生产用水,就是生活用水都是定时接存。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她带领工作队队员多次到有关单位协调,帮助该村打下3口深水井。购买设备没有资金,她二话没说,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3000元,购买了井上配套设备。望着哗哗的水流,村民们高兴得流下感激的泪。

2005年,何洁又带队到禹州市神垕镇温堂村开展扶贫工作。她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确定帮扶规划,协调帮扶项目,购买树苗绿化荒山,整修村内道路,协调解决贫困村民的低保。她多次组织机关干警,进村开展一对一帮扶慰问,帮助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直到温堂村脱贫。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她又动员机关干警捐款、捐书、购买运动器材,建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她还组织村民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文明村民”“文明农户”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了文明村,村民乐了,她也笑了。

退居“二线”忙碌依旧

2008年,何洁卸下职务退居二线,领导找她谈,要她把检察官文联和女检协的工作担起来,她一口应了下来。从此,检察官诗词大赛、女检察官才艺比赛、普通话比赛、联欢会、摄影采风等,从组织到参与永远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她还主动负责起了检察文化长廊和检察官才艺展示厅……很快,她所负责的女检察官协会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维权先进集体”“创先争优社会组织”“五A级社会组织”等称号。

多年来,何洁结合检察实践,撰写案例、通讯、调研200多篇,创作相声、快板、法治短剧、检察歌曲等众多文艺作品,深受干警喜爱。其中她创作的相声《检察嫂》、歌曲《检察官进校园》《百姓心中的你》等,真实反映了检察干警服务社会、帮扶群众的动人场面,先后获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和省、市文艺作品奖。

2009年,《许昌晨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贫困生小龙考入清华大学,然而家境困难,学费和生活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何洁看到后立即与记者联系,并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几十公里外的小龙家。看到小龙瘦弱的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家中一贫如洗的场景,何洁当场就对孩子母亲说:“放心吧,我会尽力帮助孩子。”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小龙准备了入学的行李箱、被褥、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费,此后,每月她都从自己的工资中省出一笔钱打入小龙的卡中,并经常用短信、电话的方式鼓励孩子。小龙的母亲常说:孩子遇到了恩人,何洁就是孩子的妈。小龙心存感恩,努力学习,被清华大学保送为硕博连读,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距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何洁的工作日志上依然密密麻麻记满需要完成的工作。近四十年就这样走过,她依然是那个心中有爱,脸上带笑,给人温暖的何洁。

[责任编辑: 王媛]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