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护和打击并举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时间:2019-02-16  作者:李立峰 晏晶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本报讯(记者李立峰 通讯员晏晶)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检察院获悉,2017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115件168人,提起公诉1180件2080人,督促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移送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线索239件398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4件43人。

重庆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重庆市检察机关该如何发力?在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看来,主要是抓“两手”——用活保护手段,用足刑事手段。

2018年12月19日,重庆首个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的“钓鱼城”——合川区挂牌成立。

基地分法治教育基地和鱼苗增殖放流点两部分,主要通过敦促被告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或采取增殖放流、治理污染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相关情况将作为被告人认罪悔罪表现和酌定量刑依据。

贺恒扬表示,成立基地的初衷是用活保护手段——“办理一个案件,保护一片水域,恢复一方生态”。

2018年,重庆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环保检察模式,逐步在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高山库区推开,形成全市三级检察机关专业化、全方位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检察产品。而成立全市检察机关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正是其中一项具体举措。

长江干流横贯重庆679公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但现在也面临着涸泽而渔的生态危机。

2018年2月3日,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重庆首例“从业禁止”案宣判。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杜某兄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十个月。杜某两兄弟在禁渔期内,使用电捕鱼工具非法捕捞,先后6次共捕获渔获物150余斤,对渔业资源造成重大损害。

“杜氏兄弟是职业渔民,出于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应当适用‘从业禁止’。”出庭支持公诉的渝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姜飞说。

一纸刑事判决叠加“从业禁止”令,划出一条最严格的长江生态红线。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司法信号——用足刑事手段,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整治沿江工业废水偷排、非法捕捞、采砂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在切实保护、严厉打击的同时,重庆市检察院还积极构建服务保障工作的长效机制,出台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14条指导意见,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助推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法治化、长效化建设,切实维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生态环境安全。

(原标题:“钓鱼城”有了“护鱼”基地 重庆:保护和打击并举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责任编辑: 王冬]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