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开启“智慧公诉”新航向
时间:2018-01-15  作者:刘德华 李小强 吴波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营山县检察院检察长罗伟在四川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和智慧公诉建设应用工作推进会上汇报智慧公诉工作情况。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科技与司法办案的深度融合,检察机关大有作为。

  1月3日,四川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和智慧公诉建设应用工作推进会在营山县检察院召开,该省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公诉、未检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该省21个市(州)检察院和成都铁路运输分院的智慧公诉骨干齐聚一堂,与会人员分享经验、互动交流。

  记者在会上获悉,“智慧检务”将在四川全省推广。该省的“智慧检务”是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刑事智能办案区、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出庭一体化平台等为主要内容,覆盖诉讼全过程的集成解决方案,该模式为四川省检察机关开启智慧检务应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7年3月,四川省检察院决定在成都、自贡、绵阳、资阳、攀枝花市东区等8个地区检察院开展智慧公诉试点。2017年8月,最高检将上述检察院作为全国首批现代科技试点应用单位。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公检法实现资源共享

  2017年9月,四川省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的证据规范(试行)》,搭建跨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该规范将各类案件通用的证据标准指引和八类常见案件的个别化证据标准指引纳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初步实现了证据标准的数据化。

  据介绍,该系统是一个集电子卷宗系统等多个系统在内的综合性高科技案件办理平台。系统将案件办理流程数据和实体案件数据全部采集进行可视化分析,实现了案件审查繁简分流,对关键性证据进行程序管控。该系统还将根据证据规范建立证据分析模型,实现单一证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校验,证据链完整性校验,为定罪量刑提供适用参考。

  为积极稳妥推进工作,四川省委政法委牵头开展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工作,确定在成都、自贡、资阳等9个市及35个区县先行试点,明确了系统建设分为两期,第一期为系统1.0版,第二期为系统2.0版。截至2017年12月29日,试点地区检察院通过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共接收公安机关移送案件546件,向法院移送案件347件。2018年上半年,全省将全面上线运行系统1.0版。

  据了解,四川省检察机关下一步将开启该系统2.0版试点建设,通过建立政法大数据中心,为该省各级政法机关司法办案提供数据支撑;建立政法大数据应用引擎,建立证据分析模型,实现证据链完整性智能校验,为案件定罪量刑提供适用参考。

  智能办案“三远一网”:办案效率最高提升60%

  除应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外,试点地区检察院还加强刑事智能办案区的建设。该办案区集远程提讯、远程开庭、远程送达功能于一网,简称“三远一网”,系统目前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智能办案区,设置了讯问、询问、远程开庭、远程提讯、律师(当事人)接待、不起诉公开审查、法律咨询等20余个功能室。

  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的轻刑案件,检察官利用“三远一网”系统集中移送、连续提讯、集中开庭审理,结合记录语音识别生成、远程校对验证等技术,节约了办案人员在途、等待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

  截至2017年11月底,试点地区检察院已全部实现远程视频开庭,每案开庭时间至少节约1个小时;简易案件通过远程讯问系统仅需10分钟至30分钟就能完成讯问,办案效率提升40%至60%。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方言识别率超过80%

  为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四川省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建设试点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设智能审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智能检务输入法“三位一体”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包含普通话、四川话的自动识别和转换功能。

  据介绍,智能检务输入法广泛应用在检察院办案部门的法律文书起草、案件信息录入、阅卷笔录等工作中;智能会议系统主要应用于检委会、党组会等场合,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实现全过程留痕;智能语音审讯系统主要应用于侦监、公诉等部门讯(询)问过程,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讯(询)问双方语音按照问话笔录格式实时转写成文字,形成规范化讯(询)问笔录,保持讯(询)问过程的真实性,同时该系统自带录音功能,为需要回听录音的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该系统普通话识别率为95%,方言识别率为80%以上。运用该系统,公诉人员的笔录制作时间缩短了,办案效率提高了20%至50%。”四川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树壮说。

  出庭一体化平台:实现证据从“听”到“看”

  2017年,资阳市检察院研发的出庭一体化平台被最高检公诉厅作为创新型多媒体示证系统在全国推广。

  该平台覆盖庭前准备、庭审指控、后台支持等阶段,使办案系统与智能化出庭无缝衔接。该平台在四川省检察机关推广使用后,改变了传统的制作纸质出庭预案和携带案件卷宗出庭模式,将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制作的法律文书、出庭预案、审查报告,以及制作的电子卷宗下载到专用笔记本电脑上,根据需要对示证的原始证据内容再次进行编辑,即完成庭前准备工作。

  庭审时,公诉人只需携带专用笔记本电脑展示电子卷宗的原始证据内容。同时根据庭审现场的变化情况,在不公开显示的情况下,用电脑在后台进行重新组合证据,拟制辩论提纲,围绕争议焦点,对关键内容进行现场标注圈引,改变传统庭审中法官、辩护律师、被告人及旁听群众“听”证据的局面,将证据直观、完整地展示出来。通过远程智能庭审指挥平台,后台的公诉团队不仅能看到庭审情况,还能进行指导和远程数据传送,及时出谋划策。

  2017年6月,资阳市检察院对陈兵等人制造毒品案提起公诉。庭审中,该院检察官蒋志娟利用出庭一体化平台一边宣读一边示证的优势,向法庭展示了全案证据,改变了以往需要配备专门技术人员操作演示电脑而造成展示脱节的情况,而且利用图表清晰地展示犯罪进程和人物关系,利用图片展示了关键证据。在大量证据的直观展示下,被告人对犯罪事实均无异议。

  张树壮告诉记者,下一步,该省检察机关将抓好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智能办案区建设、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现代科技与公诉办案的创新融合。

  (原标题:实现科技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 四川:开启“智慧公诉”新航向)

[责任编辑: 刘淑娟]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