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滨海区:心理咨询工作室让检察工作充满人情味
时间:2018-01-07  作者:郭树合 刘朝朝  来源:检察日报
【字体:  

  本报讯(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刘朝朝)“我要亲手给你们做家乡菜吃!”近日,务工人员老刘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检察院控申大厅,一个劲儿地向检察官表达感激之情。

  这缘于前段时间该院接待的一个“特殊”来访案件。上访人在该院控申大厅一边拿着皱巴巴的欠条,一边用方言跟接访检察官小李哭诉着自己的遭遇。上访人情绪激动,但小李又听不懂方言,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于是,小李先试着对他进行安抚,又紧急联系了兼职心理咨询师老袁。老袁赶到后,通过巧妙地转移上访人注意力,稳定其情绪,逐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上访人姓刘,一直在一家工地打工。但是包工头张某却拖欠了他两年的伙食费,拒不支付。经研究,检察官决定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张某先付给老刘一年费用,等工程款到手后,年底再偿还余款。本以为打了水漂的钱终于拿到了手,刘某难掩感激之情,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这是滨海区检察院运用心理咨询工作室办理的一起典型案例。

  为畅通群众控告、举报、申诉、信访绿色渠道,真正“温情、法治、透明”服务民生,2017年5月,滨海区检察院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聘任兼职心理咨询师,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并建立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化解信访案件机制。

  “为了将心理咨询工作室效用发挥到最大化,我院控申部门到辖区信访办、综治办及司法所等部门,与负责人进行对接和交流。通过派驻心理服务工作站,设立定点联系人,实现‘检调对接’和‘检访对接’,让小小心理咨询工作室发挥实实在在大作用。”该院控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院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检爱”工作微信群,定期交流和分析案情,组织心理微课、座谈,通过微信直播平台在线开展《名师真实案例督导微课》学习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现法律专业和心理知识的融合。

  此外,该院充分借力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优势,与各个高校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宣传、学习、交流活动。在检察开放日邀请高校师生代表来院参观心理咨询工作室,联合高校心理辅导员商讨在各校建立心理督导联络员。同时,该院与各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制定疏导方案,开展个案咨询,强化检校合作。

  截至目前,滨海区检察院共服务来访当事人6批10人,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起,妇女权益保护案件2起,均当场化解心结、案结事了。

  (原标题:两年的打工伙食费要回来了 潍坊滨海:心理咨询工作室让检察工作充满人情味)

[责任编辑: 李瑾]
检察日报数字报 | 正义网 |
Copyrights©最高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